他因一首詩,一頓酒,致使自己成了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

他因一首詩,一頓酒,致使自己錯失了兩次入仕機會的詩人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一個朝代,它留給我們的印象極為深刻,國力強大,四海來朝;政治清廉,百姓安居,更為突出的亮點是文化,各種詩體,各種詩派,各類文人,凝聚成一股千百年來輝煌燦爛的文化基因,至今仍流淌在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裡。

唐朝興詩成風,大家輩出,凡寫詩作賦有點名氣的人都還混的不錯。然而他過著想入仕卻終生未入仕的隱淪生活,他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之一,流傳後世的詩文有三百多篇,有些還是膾炙人口、童叟皆知的千古名篇,其中一首想必大家小學就背的滾瓜爛熟,而且終身不會忘記的詩《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讀完你一定知道了這首詩的作者,對,他就是孟浩然,本名不詳,字浩然,今湖北襄陽人。他的詩作多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雖然他隱居林下,但仍與一些達官顯貴有著來往,比如張九齡,曾任過宰相。他還和詩人王維、王昌齡、李白交往甚密,經常飲酒作賦、討論詩文。雖然如此,他卻沒有一官半職,而是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古語曾說“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他也有一腔熱血想報效國家,展現自己的學識價值,可是他卻因一首詩,一頓酒,失去了兩次入仕的絕好機會。

公元731年,唐開元十九年,王維狀元及第,任太樂丞,此時的王維正是春風得意,大展抱負的時候,於是想到了好友孟浩然,想向唐玄宗推薦,謀得一官半職,因此邀請他來到長安。

一日王維私邀孟浩然入翰林院,談時政論詩作,兩人正談甚歡,忽有人高喊“皇帝駕到”。兩人猝不及防,十分緊張,之前文人的那種灑脫傲骨全然不見,王維慌忙下跪接駕,而孟浩然情急之下,竟然躲到了床下。

唐玄宗進得屋來,發現王維似有慌張之感,問道:“愛卿,何事驚慌”

王維不敢欺君,說出了實情,唐玄宗並未怪罪,道:“愛卿平身吧,你說的就是那位‘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的孟浩然嗎?此人才華了得,快請來與朕一見”。

此時孟浩然從床底下出來,跪拜玄宗。玄宗擺擺手道:“平身吧,聽說你的文采不錯,詩文我也讀過,你能給我背幾首嗎?”

這是多麼千載難逢的一次機會啊,憑孟浩然的才華,通過這次與皇帝的偶遇,一定會入仕出彩。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過度的緊張,自己那麼多的名篇詩作,全然忘卻,情急之下只好吟出那篇隱居峴山時的牢騷之作《歲暮歸南山 》: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當孟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十分不悅,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遂將其放歸襄陽。之後他遊走吳越,覽盡山水。就這樣他因一首詩失去了人生的一次絕佳機會。

公元734年,唐開元二十二年,孟浩然再次來到長安,經李白推薦給了襄州刺史韓朝宗。韓朝宗知道李白推薦的人非同一般,就爽快地答應了,有機會向朝廷推薦被御用而貢獻綿薄之力。

一天,孟浩然和一些朋友吟詩品酒,不覺酩酊大醉,可是機會又一次降臨了,有人告訴他,韓朝宗約你一同入朝面君呢!然而此時的孟浩然醉眼朦朧,揮揮手道:“咱們喝咱們的,管他那麼多作甚”,說完舉杯又飲。此時朋友們提醒他說,你與韓公有約在先,不赴約而怠慢了別人這樣不好吧。他卻不耐煩的說,我已喝了酒,心情愉悅,身心放鬆,其他事不管也罷。就這樣,又一次入仕的機會失去了,但是孟浩然心中似乎並無悔意,不久,便返回故居,過起了不問世事的田園生活。

孟浩然才華橫溢,詩作名篇良多,他有一顆不甘沉淪的入仕之心,冥冥之中卻因一首詩,一頓酒失去了兩次絕佳機會,致使自己成了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