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羅定樣本”

一場大雨洗刷過後,廣東雲浮羅定境內滿山的肉桂濃綠欲滴,成片稻田泛起綠色漣漪。有著“廣東紅旗渠”之稱的羅定長崗坡渡槽等一批水利設施的修建,讓羅定告別了以往看天吃飯的日子,源源不斷地滋潤著該市農業產業發展。

近年來,羅定市發揮全國糧食先進縣和全國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試點單位的優勢,以稻米、南藥等特色農業為主攻方向,以黨建引領為保障,通過“政府推動、企業帶動、社農互動”,聯結大市場、牽手小農戶,促進富民興村,助力鄉村振興走在雲浮前列。4月11日,“全國農民報總編輯看廣東鄉村振興”大型採訪活動走進羅定市,探尋鄉村振興的“羅定樣本”。

利益聯結 帶動富民興村

桂皮是名貴中藥材;桂油是醫藥工業、食品工業、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枝幹能做傢俱……走進羅定榃濱鎮肉桂基地,展示在採訪團眼前的,除了傳統的桂皮、桂油、桂粉外,還有香囊、精油、涼蓆、筷子等以肉桂為原料生產的藥品、化工、文化、生活等系列產品,一件件肉桂樹化身的製品讓人目不暇接,不由得感嘆:“肉桂全身是寶”。


鄉村振興的“羅定樣本”


採訪團在肉桂主題公園採訪。

“肉桂樹砍了可以再生長,能夠為種植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可持續收入。”在榃濱鎮肉桂種植基地,雲浮市副市長、羅定市委書記黃天生向記者介紹。

“種植肉桂雖然很辛苦,但靠著種植肉桂,我們全家脫了貧,還建起了三層小樓。”榃濱鎮金灘村村民莫新蘭承包了200畝山地種植肉桂,是當地的肉桂種植大戶。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羅定市積極探索聯農帶農、富民興村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了“公司+產業聯盟+合作(聯)社+農戶”模式,組建了以羅定市中樹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的羅定肉桂產業聯盟,並在榃濱、附城、泗綸等7大肉桂主產區,組建了7個鎮級農業專業合作聯社,在有5戶以上種植肉桂的村(居)委,組建了110多個村級專業合作社。

“整個機制結構就好像一棵產業‘大樹’。”黃天生介紹,公司和產業聯盟是“樹幹”,鎮級合作聯社是“一級分支”,村級合作社是“二級分支”,千家萬戶桂農是“綠葉”,形成了“樹狀”的“大企業牽手小農戶”格局,“目前,我們帶動了10萬多戶桂農參與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的“羅定樣本”


工人在加工肉桂。

莫新蘭一家就是這棵產業“大樹”中的一片“綠葉”。據榃濱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種植規模較大的農戶,會將粗加工後的桂皮和桂油,直接賣給對接公司,由公司再進行精細加工;種植規模不大的,則會通過合作社銷售自家的肉桂產品。

科技創新 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羅定位於廣東省最大的盆地,一年四季都沒有灰霾天氣,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水源潔淨,擁有生產優質大米得天獨厚的條件。

要想產業有效益,除了有先天優勢,還得依靠科技來助力。為加快優質稻米產業發展,推進優質稻米產業轉型升級,羅定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羅定建成了20萬畝國家級標準化綠色水稻示範區,帶動全市年種植優質稻51萬多畝,年產優質稻穀20多萬噸,產值近10億元。


鄉村振興的“羅定樣本”


採訪團參觀聚龍米基地。

走近羅定太平鎮聚龍米基地,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吸引了採訪團的目光。通過監控平臺,管理人員可以實時瞭解到田間的溫度、溼度、風力等情況,及時調節。同時,通過田間攝像頭實時監控,全自動儀器澆灌、設置蟲箱進行病蟲害分析等現代技術手段,企業實現了對田間生產的高效管理。

科技加持,讓稻米身價倍增。以豐智昌順科技(亞燦米)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食品“亞燦米”為例,該品種的稻米每公斤均價達50多元。另一家龍頭企業稻香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食品大米“好米6稻”,每公斤售價更是高達136元,該公司生產的綠色食品“聚龍”牌系列大米,每公斤均價也達24元以上。


鄉村振興的“羅定樣本”


採訪團參觀稻米加工車間。

“我們正依託科技創新,形成一個以稻米為核心,由第一產業延伸到第二產業鏈接到第三產業的現代化農業生產產業鏈。”相關負責人介紹,羅定現已形成上下游產品配套的完整產業鏈。在上游,以副產物穀殼生產有機肥為基礎,形成了綠色農業循環經濟鏈,既能提升經濟效益,又能解決長期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肥力下降的問題,改良土壤環境,提升土壤肥力。在下游,推動和扶持企業以稻米為主要原料,生產高檔有機酒、米醋飲料、米粉、米餅、米咖啡、洗滌劑等產品,不斷延伸加工產品鏈條,提升稻米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

“世界肉桂看中國,中國肉桂看羅定”、羅定稻米“粒粒如玉,綠色健康”……隨著種植基地的不斷擴大、管理技術的不斷提高,成就了羅定肉桂、稻米等產品的優良品質,也讓羅定品牌名揚國內外。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黃天生介紹,羅定將針對已有產業,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雲浮南藥(羅定肉桂)工業園為紐帶打造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旅遊線路,以有“南國紅旗渠”之稱的長崗坡渡槽為焦點打造“黨建+紅色文化”旅遊線路……通過多條旅遊線路將沿線特色產業串聯起來,帶動全域農村按照“一村一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