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魅力茂名”正向海而興

粵西“魅力茂名”正向海而興

我市正在向建設“港-業-城”聯動發展的“濱海茂名”邁進。圖為7萬噸級巨輪停靠博賀新港區廣港碼頭。 茂

今年3月22日,先後靠泊茂名港博賀新港區通用碼頭的7萬噸級“遠慧海”輪和5萬噸級“中糧東南”輪鳴笛卸貨——博賀新港區這個正在加快建設的“億噸大港”,不僅圓了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謀劃的“以容巨船”的大港夢,同時也舞起了茂名建設廣東沿海經濟帶上新增長極的“龍頭”。

茂名的“濱海夢”,早在冼夫人主政茂名地區的南朝梁陳期間就已顯露。而今,這裡正在建設“港-業-城”聯動發展的“濱海茂名”,並在交通、產業還有城市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就——在全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評估考核中,茂名已連續四年位居前三,其中兩年第一。同時,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也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進入“全國百強城市”行列……

紮實的發展成就,成就了茂名獨有的“魅力”——“好心茂名”就曾用自己千年的“濱海夢”,打動了央視《魅力中國城》競演的評委與觀眾,斬獲“最受觀眾喜愛魅力城市”和“十佳魅力城市”稱號。而亞洲沙灘排球錦標賽正在“中國第一灘”舉行,更是彰顯了“好心茂名”的“濱海魅力”……

如今,粵西“魅力茂名”正乘著打造廣東沿海經濟帶上新增長極的東風,步履鏗鏘、向海而興。

魅力茂名,濱海綠城

在央視《魅力中國城》上競演的成功,是濱海茂名“魅力”的一次集中爆發。但引發此次“爆點”的強大能量,卻來自於茂名多年來的建設成就——美麗的濱海綠城,早已經是我市最鮮亮的城市名片。

茂名濱海的美有目共睹,光是那沿海的一眾美景,已讓不知多少遊人流連忘返——沿著182公里海岸線自西向東,首先是可賞千帆晚歸、風景秀美的童子灣,緊接著是那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南海旅遊島·中國第一灘”,再向東是充滿浪漫氣息的“浪漫海岸”,而離岸與之遙相呼應的,還有那有著神秘傳說、海水能見度亞洲第一的“放雞島”……

讓人驚歎的美景,還有那延綿長達十幾公里的沿海防護林帶——著名國畫大師關山月,正是以此為題材創作了《綠色長城》,至今仍懸掛於人民大會堂廣東廳。

而向北“翻”過這道防護林帶,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國內罕有的環抱城市內灣的水東灣新城。在這裡,正在打造的“南海旅遊島·中國第一灘”已是4A級景區,整個城區也正按照“一島兩灣三岸四產業五提升”的思路,推進南海旅遊島、高地智慧城和“中國第一灣”等項目建設。

但“濱海綠城”還不止於此,包括作為中心城區的“北組團”,和正在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的“中組團”高新區,還有實行港、業、城聯動發展的“東組團”濱海新區起步區在內,茂名沿海城市群的擴容提質步伐堅定。

另外,在“中組團”高新區的東面,正在規劃建設“共青河新城”,並將在那裡建設茂名市奧體中心,作為2026年廣東省第十七屆運動會的開閉幕式及主要比賽場館。

建設“濱海綠城”,當然離不開“綠”字。茂名近年來在生態建設上也成績斐然,其中,市區空氣質量指數穩居全省第三名,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小東江成為全省“四河”整治連續三年達標的河流,露天礦生態公園獲評國家礦山公園……

特別是,讓“城市疤痕”轉變為“顏值擔當”的茂名露天礦生態修復工作成效極為突出,接連受到《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的關注報道。在這裡,魚翔淺底,飛鳥掠空,綠樹紅花,遊人流連……已然成為茂名“生態名片”的城市綠肺。

  實力茂名,產業興盛

一個地區發展,必定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撐。一個正在追逐藍色夢想、向海而興的茂名,也必然要在海洋經濟發展的方向上,找到發力點、尋求新突破。

剛剛開埠的博賀新港區,首先帶動的自然是需要大宗運力支撐的臨港產業。其中,有著茂名石化煉油能力超20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超110萬噸/年為基礎的茂名,正以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為目標,大力延伸石化產業鏈條,並依靠科技創新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加快建設臨港石化產業集群。

同時,以丙烷脫氫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集群,也正在抓緊落地,粵電項目有望年內投產,粵西LNG項目等臨海新能源產業正加快推進。世界500強益海嘉裡糧油和食品加工項目,更是以簽約到動工僅用時42天的驚喜,刷新了招商引資的“茂名速度”。

在博賀新港區的西面,有著全國十大漁港之一、廣東省最大漁港的博賀漁港,亦為茂名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夯實了發展基礎。

而在茂名港的內陸經濟腹地上,還有新晉國家高新區這個重要的“產業高地”——在這個“中國化工園區20強”、國家級高新區裡,正借力海洋經濟發展趨勢,構建起“以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特色產業為基礎,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健康三大產業為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為補充”的“1+3+1”多元化現代產業體系。

“海運是產品及原料運輸的重要途徑,港口配套發展對企業來說十分關鍵。”高新區企業粵橋集團副總經理李曉冬表示,他們去年進口總額達到7600萬元,對博賀新港區開港已期盼許久。

同樣蓬勃發展的,還有茂名的濱海旅遊產業。其中,我市正以打造國家級濱海旅遊區為目標,重點圍繞博賀漁港、放雞島、浪漫海岸、中國第一灘、水東灣、歌美海打造形成“六點一線”旅遊發展格局,輻射帶動冼太故里、古溫泉、古驛道等周邊旅遊資源,形成山海兼優的全域旅遊發展態勢。據悉,華僑城集團將在未來五年裡投資約500億元,在水東灣新城打造文旅產業的“新標杆”。

同時,茂名正將緊密結合旅遊和醫藥健康產業優勢,加快推進與中國醫藥集團、廣藥集團、香雪集團等企業合作的8個醫藥健康產業項目。另外,還將推動發展海洋文化創意產業,著力打造海洋健康休閒文化港城。

樞紐茂名,通達四方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已充分證明,經濟要素的通暢交流是發展的重要支撐。而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城市群和海南自貿區三大國家級經濟區交匯處的茂名,更需要高速、通達的交通網絡,全面迎接即將洶湧而來的“藍色機遇”與各國家級經濟區發展輻射的疊加優勢。

茂名港是距離國際主航線最近的港口之一,而今年開港的博賀新港區,便是濱海新區起步區的“開荒牛”們,在沒水、沒電的“原始狀態”下白手起家,以澎湃的激情和科學的規劃,在鹽鹼灘上創造了“奇蹟”,為茂名接駁世界海洋經濟的發展脈動,打下了紮實基礎。

在這裡,近1公里長的東西防波堤為港區提供了6平方公里的環抱式港池,實現碼頭作業面積11.2平方公里,可形成吞吐能力1.5億噸。

除了直接擁抱藍色機遇的港口建設,茂名在陸域對內、對外交通建設上也是不遺餘力——

隨著深茂鐵路茂名段於去年建成通車,我市“四橫兩縱”鐵路網已經成型,茂名融入了珠三角核心城市2小時生活圈。而時速350公里的廣湛高鐵正在加緊規劃建設,也為茂名全面融入全國高鐵版圖打下基礎。

同時,縱向延伸的洛湛鐵路,更是將沿線的中南地區,包括賀州、永州、邵陽、梧州、婁底以及其他湘中南地區,都一併劃歸茂名港口經濟的“直接腹地”。

而茂名已經建成的“四橫三縱”高速公路網,已經讓茂名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加上正在推動建設的廣東濱海旅遊公路,更可將茂名濱海景觀資源串珠成鏈,構築起富有特色的濱海旅遊生態廊道。

屆時,茂名將依託濱海走廊“一島、三灣、四嶺、一線灘”的地理格局,形成連接晏鏡嶺、歌美、水東灣、博賀灣、吉達灣的內灣運河景觀帶,和連接童子灣、晏鏡嶺、中國第一灘、浪漫海岸、蓮頭嶺、放雞島的外海度假景觀帶。

同時,已經建成的市域快速路網,包括:包茂大道、潘州大道、茂名大道、中德大道、省道291改造項目、西部快線等,也實現了北組團市中心城區、中組團高新區、南組團電白區和水東灣新城之間的互聯互通,讓茂名市域“半小時生活圈”成為了現實。

自此,通達西方的“樞紐茂名”,正以全功率對接“藍色機遇”的姿態,向著廣東沿海經濟帶上新增長極進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