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l總有叼民想害朕l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是一個有爭議的歷史論斷,來自於兩個王朝的覆滅。

1.崖山之悲

為人所熟知的"靖康之恥"中,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兵俘虜,開封城破,大宋百年基業化為烏有,導致了宋室南遷、北宋滅亡,南宋偏安一隅。

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在海豐的五坡嶺被俘。元統帥張弘範勸其投降,並要他寫信招降崖山的張世傑。文天祥作《過零丁洋》詩以明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範並不急著收降,他親自把文天祥安排在身邊,讓他親眼目睹見證他親愛的父母之邦,如何在嚴酷打擊下,灰飛煙滅。

1279年正月,宋元之間最後一戰——崖山海戰打響。從正月開始,元兵進攻崖山二十多日。先是火攻,未逞後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和砍柴的道路。宋軍不得不連續十幾天吃乾糧喝海水,引發將士嘔洩,戰鬥力大減。1279年3月19日,廣東崖山,悽風楚雨,蒙古軍隊把南宋最後一支隊伍逼到海邊,陸秀夫揹負年僅9歲的小皇帝蹈海殉國,頃刻間便被洶湧的波濤吞沒。其他船上的宮眷、大臣和將士們聽聞噩耗,十萬人在一片痛哭聲中紛紛投海殉國,全軍覆沒。

當拂曉前交戰結束時,宋軍徹底失敗的景象密佈於海空之中:視野所及,溫暖的水面上到處都漂浮著屍體。文天祥(1236—1283)這位特殊的目擊者,在元軍船上憂心如焚地親眼目睹了這慘烈的最後一戰以令人震驚的語調談到了這次災難的程度:

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

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一曲悲歌,最後絕唱,南宋至此滅亡。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兩邊桴鼓鳴,今朝船船鼾睡聲。

……

已經突圍出去的張世傑心如死灰,也在暴風雨中墮海。從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此三百一十九年,宋王朝滅亡。這也是中央之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

立下大功的張弘範命人在崖山岩壁上刻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大字。明代趙瑤在此處憑弔懷古時,寫下七絕《登崖山觀奇石》:

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鐫功奇石張弘範,不是胡兒是漢兒。

宋朝的滅亡,是中國第一次亡國。

崖山之後無中國,臻於極致的古典意義上的中國結束,中國皇統斷絕,中國文化出現斷層。元軍對漢人展開民族大屠殺,中國正統文化遭到極大的破壞,因此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這個論斷。當然,從現在的多民族融合的角度出發,這是有失偏頗的,但在當時,漢人王朝正室覆滅,華夏文明出現了斷層,確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明朝覆亡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孔尚任《桃花扇》)歷史就像一條河,照例流過了明朝這片土地。

明朝歷史由朱元璋開始,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宣佈即皇帝位,定年號為洪武,國號為明。在經過了陳友諒,張士誠等諸多對手的角逐後,明王朝終於建立。

276年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三月十九日的黎明,崇禎皇帝在司禮監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倉皇來到煤山(即今天的景山)在一棵槐樹上自縊而死,清軍入主中原,明王朝結束了其276年的歷史進程。

"明亡之後無華夏"是說明朝滅亡後本已開始復興的漢文明尚未恢復元氣時又一次慘遭滅亡,以漢人為主體的漢文明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甚至連漢文化的重要載體——衣冠禮儀都徹底淪陷。成為當時處於朝代更迭時期人們的一種說法。

3.豈無中國?華夏安在

時光快速流轉,人世迅速變幻,眨眼間,王朝更迭。在當時堅守氣節的朝臣和國民毀家紓難,浩氣永存,以此表明心智,懷念故國。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站在歷史的乃至人類的最前方回顧這段歷史,不忍唏噓,也倍感欣慰。因為中國還在,華夏不曾隕落。大宋臣子的氣節和明王朝的光輝依然延續在中華大地上,崖山之後,有朱元璋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煤山之後,有孫中山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這樣說並不是說中華在元清時期被滅亡過。中華文明在蒙元滿清時期沒有斷代,斷代的只是中華政權而已。元清時期,華夏也湧現出一大批燦爛的文明成果。雖然華夏在軍事上被入侵,但在文化上統治者也一點點地被中華文明所同化。放眼世界,文明被異族侵略征服毀滅,這在世界歷史上都很正常。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希臘、古羅馬都,毀於蠻族的入侵。而中華文明則可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中華的文化還在,中華的血脈還在。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的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一往文學


崖山戰役後,宋朝徹底滅亡,蒙古族建立了元朝;

清軍入關後,逐漸滅掉明王朝,滿族人建立了清朝。

元朝與清朝,當權者都為異族人,華夏民族的地位空前低下,故有一些極端的民族主義者認為“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一說是日本人提出來的)。

01崖山之後無中國

公元1297年,南宋的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南崖門鎮)進行大規模海戰。據說宋、元共投入30萬兵力,這也是南宋王朝的背水一戰,關係到生死存亡。

結果卻大失所望,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沒,南宋再沒有抵抗之力,趙宋王朝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相傳,南宋國滅時,陸秀夫揹著年幼的皇帝投海自盡,諸多忠臣以身殉主,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加上蒙古軍隊對漢人的屠殺,以及戰爭帶來的饑荒、瘟疫等的肆虐,不計其數的漢人命歸黃土。

宋朝的滅亡,意味著中國第一次整體亡於遊牧民族之手。

漢人元氣大傷,失去對國家的主導權,苟且偷生,這與傳統意義上的以漢人為主導的中國大相徑庭,所以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另一方面,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主張發展外貿。

當權者重文抑武,注重全面發展,讓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領域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

但在宋朝與元朝的戰役中,折損了無數宋朝的精英人士。

元朝建立後,執政者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制商業貿易,導致中國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有倒退傾向,中國文明的發展和積累都被破壞殆盡。

所以,從文明與經濟發展來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02明亡之後無華夏

明崇禎皇帝自盡,滿族人入主中原,清朝代替了明王朝。八旗子弟高高在上,漢人則是最低等級的奴才。

滿清入關初期,多爾袞下令頒發“剃髮令”,強令漢族人剃髮易服,其執行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有人反抗,得到的便是血的教訓。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順應新的政府。

清朝頒佈“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從此,華夏民族失去了自己傳承了幾千年的衣冠。

一個民族的沒落,從外在形象開始,到文化喪失,毀滅自我結束。

清王朝為了控制文人的思想,引導輿論,屢興文字獄。

一個單字或一個句子一旦被認為是誹謗當權者或諷刺政府,那這個人會鋃鐺入獄,甚至被判死刑。

在這種高壓下,志節之人,都被屠戮殆盡。活著的人,提心吊膽,自顧不暇,只好迫使自己迎合清王朝。

久而久之,華夏之人開始喪失血性,淪為滿族人的奴隸,且奴性盛行。

從外貌到精神,清朝的漢人都失去了自己幾千年的傳承,所以有人說“明亡之後無華夏”。

誠然,宋朝與明朝毀在異族人手中,漢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空前打擊,讓他們沉淪了很久很久。

但有書君以為,“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論斷雖有一定可取之處,但說得太絕對。

畢竟,元朝完成了大一統,清朝的康乾盛世也讓中國重拾輝煌,從今天看來,這都是歷史的必然。

如今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所以,歷史上無論哪個民族統一了中原,最後都是中國。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說法,出自明未清初文學家錢謙益的一首詩《後秋興之十三》:

海角厓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誕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崖山之後無中國

崖山,也寫成“厓山”,在今天的廣東省新會城南的一個入海口。東有崖山,西有瓶山,兩山之間的入海口,因此又被稱為崖門。

崖山之後無中國——即出自錢謙益的這句詩:“海角厓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講的是公元1279年,蒙古軍隊和南宋逃亡的軍隊在這裡發生的崖山海戰,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爭宣告了南宋小朝廷的滅亡。

崖山海戰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被元朝所滅,標誌著自詡為中原正統的華夏民族第一次被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所統治。也就是說,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純正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歷史,中原華夏民族處於元朝蒙古人的統治和踐踏之下,中華文化也必然遭受異族文化的入侵和摧殘。

元朝建立後,漢人成了劣等民族,士大夫們曾經津津樂道的文化傳統,被來自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踩在腳下。蒙古人把精力放在強兵和鎮壓漢人上,造成了中華文明的斷裂,許多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明顯出現退步。

假如把宋朝時的中國看成是文化燦爛,科技發達的大國,那麼崖山之後的元朝,雖然在疆域上也算得上是大國,甚至比宋朝的版圖大了很多,但是文明開化的程度卻大打折扣。

而錢謙益效忠的南明朝廷的滅亡,也南宋朝廷的滅亡,幾乎如出一轍。

明亡之後無華夏

錢謙益,生於1582年,明朝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名列探花,才華橫溢,成為後來的東林黨領袖之一。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小朝廷,在清軍的追擊下,一路往難逃。錢謙益當時在南明擔任禮部尚書。

1645年五月,清軍在攻陷揚州,緊接著兵臨南京城下,皇帝被俘虜。錢謙益此時已經六十歲,作為東林黨的領袖,很多人都覺得他應該殉國而死,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錢謙益晚節不保,投降了清軍。

當時他的妻子,也就是著名的秦淮八豔之首柳如是要沉水自盡,被錢謙益拉住了。堂堂文壇領先,一代宗師的錢謙益,忠貞還不如一個女人,後代史學家對此頗有微詞。錢謙益投降了清軍,不僅擔任了禮部侍郎的官職,而且主動剃了頭,留起了辮子。

晚節不保的錢謙益對清軍的俯首帖耳,被仕林之人視為恥辱,真是極大的諷刺。識時務者為俊傑,或許是他看開了。但是在投降後,錢謙益又暗中組織反清復明,聯絡自己的學生,在臺灣的鄭成功反攻中原。

1660年,鄭成功在一幫反清復明的志士幫助之下北伐,一開始節節勝利,很快就被清軍阻擊,北伐失敗。錢謙益得知後,就寫了這首《後秋興之十三》的詩。

1661年,吳三桂在昆明追殺了南明永曆皇帝和他的太子,南明宣告徹底滅亡。

明亡之後無華夏,即“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從今往後,中原大地再次陷入北方異族的統治。和蒙古人統治中原大同小異,漢人同樣被視為劣於滿蒙的低等人。不同的是,清朝順治、康熙等幾位前期的皇帝更加提倡中原地區的漢人文化,因此中華文化不至於斷裂。

1664年,錢謙益去世,乾隆皇帝將他列入《貳臣傳》,就是對他“為臣不忠”的最大嘲諷。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頭條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博書


我覺得抗美援朝就是對“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兩句話最好的解釋。

宋亡,亡的是統治階級,中華的文化血脈並未斷絕,方塊字的生命依舊頑強,儒釋道依舊在中國發展,雖然戰爭帶來的慘痛,天災人禍的肆虐,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宋朝時發展起來的商業被破壞殆盡,然而,我覺得這些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中華民族的一腔血勇,依然存在。



你如果不承認?

請看看朝鮮戰場上,鏖戰的志願軍戰士。

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面對美軍的坦克、飛機、航空母艦等重型武器,面對國內百廢待興,祖國仍為未統一的現實。

毛主席力排眾議,毅然出兵。

毛主席憑什麼敢出兵?

憑的就是在中華歷史長河裡積累的智慧,以一種高瞻遠矚姿態,通透了世事。



而以敢戰能戰聞名天下的彭德懷元帥,在部隊還未集結完畢之時,就已經隻身一人,乘著夜色,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脫離部隊進入朝鮮,為的就是提前瞭解朝鮮的情況,自己能迅速做出部署。

這樣的統帥,難道比那些西方所謂的名將差嗎?

一點都不差。

志願軍的將士們呢?

他們單衣單褲,從南方而來,連過冬的衣服都未分發完畢,就已經在嚴冬的寒夜裡,淌水過了鴨綠江。

黃繼光,邱少雲,王成,毛岸英!



和他們一起出徵的志願軍將士都是中華脊樑,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中華民族不屈的勇氣。

這一戰,真正的讓世界清醒了,他們低下了驕傲的頭顱。

那曾經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度,他們依舊如漢唐之時一樣驍勇,依舊如宋明那樣不會屈服。

大宋的陸秀夫攜民跳海,文天祥誓死不降。

大明的太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難道黃繼光,邱少雲,董存瑞等人不能和他們比肩嗎?

我想應該是可以的!

他們流著華夏一樣的血液,具有一樣的氣質。



最為特殊的是明亡。

因為明亡之後,清朝入主中原,雖然經過了血腥殺伐,剃髮易服。

但是中華的靈魂只是改了一副皮囊,根骨還在。

清朝承襲的是明朝的體制,學的是源遠流長華夏文化。

改變了什麼?

漢人滿人?滿人漢人?

滿人四書五經,漢人讀四書五經,滿人拜孔子,漢人也拜孔子。

滿漢都合流了,誰還分得清漢人滿人。

除了統治階級的變化,其他並沒有什麼變化,自古民族之間的融合,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從來就沒有斷絕過。

柔然去了哪裡?鮮卑在何處?契丹呢?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出自日本。

相對於國外的某些言論,我們應該保持清醒,而不是人云亦云。


舊史風


首先提出這句話的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韓國人、更不是某國人,而是中外史學界的一個普遍認知。所以,我們要理性客觀的看待這一事實,更要理解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不可否認,一直以來日本人自認為繼承了中華文化的正溯,因為有神風相助日本倖免滅國。但這句話並不能代表日本人的別有用心,如果單憑一句話就能滅一個國家,也太危言聳聽了。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指的是中華民族被兩次異族入侵而產生的文化斷層,也就是古典文化的浩劫與覆滅,尤其是南宋的滅亡影響更為深遠。許多人對這兩句話並不認同,而且異常的排斥,歸根結底是觸動了部分人好面子的那根敏感神經。

我們周圍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一箇中國男人娶了外國女人,那麼這個男人像是上了戰場,打了勝仗一樣光榮,眾人的讚美之情無以言表。如果一箇中國女人嫁了外國人,無論過的幸福與否,都會遭來罵聲一片,過的好,說她崇洋媚外、愛慕虛榮,過的不好,落井下石、尖酸挖苦。總之,中國女人必須“安分守己”,因為她們要負起中國男人打光棍的責任。


1279年,元軍大將張弘範與宋將張士傑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海戰,最終蒙古軍以少勝多,南宋10萬軍民葬身大海,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殉國,南宋滅亡。歷史上把這次慘烈的海戰稱為“崖山海戰”,地點就在今天的廣東省新會區,而經過滄海桑田的變化,當年波瀾壯闊的入海口早已不復存在。

元朝

外族的野蠻人侵,中華民族的脊樑被打斷,中華精神已經滅絕,漢人慘遭屠殺、奴役與壓榨,古典文化意義上的中國消失。蠻人建立的元朝再也沒有了漢之強悍,唐之開放、自信和包容,宋之富庶與博大。相反從奴隸社會轉變過來的統治階保守而落後,把漢人視為三等異類,不準集會、不能養馬、不準習武,地位低下沒有尊言,毫無自由,半夜不準處出,幾戶人傢伙用一把菜刀,生活還受他們監視。

明朝

明朝雖然是漢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但是受前朝蠻族的影響頗深,所以並沒有修復古典意義上的中華文明。而是無視生命價值,大開歷史倒車,抑制工商貿易。活人殉葬的殘暴陋習死滅復燃,當權者嗜殺成性,封海禁運,閉門造車。致使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差距不斷的拉大。

清朝

明朝滅亡後,華夏民族再次被騎馬民族征服、奴役,有骨氣、有膽量、有血性的人被大面積的消滅。中華民族做為一個文化主體再次滅亡,漢人在滿人的殘暴統治下艱難過活,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麻木而苟且。

總結:宋朝、明朝的滅亡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中華文化的浩劫,華夏文明的隕落。這就是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中國真正含義。所以,時至今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任重而道遠!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依然是一種偏頗的說法。

持此說法的人理由如下 :

一、崖山海戰,元軍以少勝多,大敗宋軍。南宋丞相陸秀夫揹著小皇帝投海自盡,忠臣志士們紛紛效仿陸秀夫,跳海殉國。此戰之後,蒙古人統一了中國。這是中國第一次被遊牧民族統治,標誌著我們華夏文明的衰敗,“蠻夷”佔據了中原。由於蒙古人大肆推廣蒙元文化,大肆屠殺宋人,使得剩餘為數不多的宋朝精英階層在崖山海戰後再遭打擊。據說,宋朝戶籍上大部分的漢人都被屠殺了。像陸秀夫、文天祥這樣有氣節的文人也大都英勇就義,這使得華夏文化在宋元之際出現了一個斷層,因為人也是文化的載體。而且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科技等都遭到中斷。所以有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二、1644年清軍之入關,取代明朝,統一了中國。這是又一次的“蠻夷”統治中國,漢人對此頗有牴觸。認為滿族文化異於中華正統文化, 對清朝制度也頗為不滿, 感嘆“中國沒落,夷族亂華”。這是“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說法。

但這兩種說法較為偏頗。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宋元之際和明清換代都是民族融合的一種的形式。無論是元朝,還是清朝,都沒有完全排除華夏文化,反而被中原文化所同化,元朝殘暴不堪故短期而亡, 雖然對中原經濟、文化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也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新的文化形式,為中國疆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且最重要的是: 華夏文明還是延續了下來,宋朝的開明專制制度沒有被遺棄,儒家文化也沒有中斷。只能說崖山海戰後中國文化遭受了一定的打擊,但最後又恢復了回來。所以第一句“崖山之後無中國”不對。

清朝皇帝推崇儒學,是主動被儒家文化同化的,而且相比較而言清朝君王總體上優於明朝君王,荒唐的君王並不多,所以“明亡之後無華夏”更不對了。

最要注意的是,“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說法是日本人提出來的,日本人意在講日本才是華夏文明的真正繼承者,打擊我們華夏兒女的自信心,我們千萬不能相信這種謠言。


欲將書劍學從軍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是被演化的極端說法,實則是“崖山海戰後不是中原人天下,明亡後華夏古典傳統被革新”;實質上中華文明從未中斷,而是愈發煥發魅力。

崖山之後,指的是崖山海戰,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十六年),南宋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發生大規模海戰,最終元軍以少勝多;陸秀夫揹著南宗小皇帝跳海,十萬南宋軍民隨即投海。此次,元朝徹底主宰中原。

崖山之後無中國

此話出自大明遺民之口,而非日本,有詩句為證;

《後秋興之十三八首·其二》 錢謙益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俺銀輪哭桂花。

從詩歌中可看出“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說法在古代就有之,而非現代日本學者提出。

說說錢謙益這位詩人為何有如此感嘆?

錢謙益(1582--1664)明末清初文學家。字受之,號牧齋,常熟(今屬江蘇)人。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崇禎初官至禮部侍郎,弘光時為禮部尚書。

清兵南下,錢謙益率先迫降,被清廷授意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後即辭官南歸故里,潛心著述,暗地支持抗清鬥爭。他是明末清初的詩壇領袖。

錢謙益是明末遺民,雖在清朝被授意官職,但心繫大明,畢竟大明對他不薄,且為漢人;清朝初期文字獄較為嚴重,當時文人墨客無人敢隨便提起清和明字,一旦被發現,輕則受罰,重則家破人亡;作為明末遺民,一心思念大明,卻又無法表明心事的詩人,是多麼的憋屈?

錢謙益隱晦曲折的用“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來闡明

明亡之後是清朝,不是我華夏的天下;藉此緬懷自己的大明王朝!

中華文明從未中斷,而是愈發煥發魅力。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經多次磨難;

中華文明最危機時不是歷經元和清,而是五胡亂華;

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自公元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期間歷時一百多年,據復旦歷史學者葛劍雄認為,由於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人口損失較大,谷底時期大約僅剩下三成多的人口;五胡亂華可以是說是漢人歷史上最黑暗時刻,中華文明的延續受到極大威脅。

學家 阮煒曾提出過《文明的毒瘤》論,一個文明主體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毒瘤,毒瘤只會越來越大,若外來主體及時干預,則文明主體會健康的發展壯大,任其發展下去,則不可救藥。

在五胡亂華後,胡人給漢人注入新鮮血夜,隨即出現隋唐盛世,中華文明耀眼世界!

不論後來的崖山海戰,還是清軍南下,現在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還是站在世界文明之巔,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


丹心漢青


崖山在廣東江門,那裡現在遺留著崖門海戰遺址。南宋末年,南宋逃亡政府一眾文武百官,王公貴戚帶著小皇帝到了此地便逃無可逃。於是,率眾和蒙古人進行了最後的大決戰。這場決戰十分慘烈,從士兵到將軍,從文官到大臣,從秀女到皇后沒有一個怕死的,他們抱著必死的決心和蒙古撕殺到底。

戰鬥失利,丞相陸秀夫最後揹著小皇帝沉海自盡,寧死不屈。崖門海戰之後,南宋滅亡,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讓外族人全面統治。南宋的滅亡不僅是政權的滅亡,蒙古人的瘋狂屠殺使得中華文明也遭愛到嚴重的破壞,跟隨皇帝逃亡的這十餘萬人也包括文化精英,各種高端人才。

但是,說崖山之後無中國,這是日本人一廂情願的說法,他們倒是希望中華文會傳承中斷。可惜的是中華文華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最有韌性的文化。

珠江出海口伶仃洋上,右丞相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前往崖門勸降,滿腔正義的文天祥在此留下了著名詩章《過伶仃洋》,他發出怒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不僅是一個大臣的聲音,也代表了中國文人的家國思想,正是中華文華有這種基因的存在,他便永遠不會消亡。


附一首古詩:

《崖門海戰懷古》

崖門海浪藏金戈,鎮北炮臺聞胡茄。

民弱豺狼爭相食,國衰虎豹盡磨牙。

忠軀十萬填蒼海,血浪連天照晚霞。

歷史豈能轉頭空,休教猢猻犯中華。


清溪詩詞


首先我先說明這是無稽之談,純粹扯淡。信這句話的國人應該醒醒了,為什麼?首先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講究的都是“文化認同”,從來不是血統國界之類膚淺的東西。

華夏中國怎麼來的?得從遠古說起,中國,一開始是指中原河洛地區(黃河,路洛水),因其在四方之中,為了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古代中國和中原是同義的。後來隨著歷史演變融合了周圍民族才逐漸演變成今天的中國。中國自古就不是單一民族國家。自炎黃起就是多民族國家(黃帝的妻子都是來自其他部族的)整天抓住民族血統勾心鬥角的都是耍流氓,按照這理論,李白都可以開除國籍了,因為人家出生在中亞。而唐朝也不正統了,因為皇帝有胡人血統。所以糾結這個的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知識水平太低。

(中原地區)

而身為最大爭議的元清,到底算不算中國的皇朝?

蒙古在建立元朝的時候取的就是“大哉乾元”,第一時間效仿前朝為宋修史。無論官方文字還是官位設置或者禮節禮制都遵照中國傳統。雖然漢人受壓迫,但是不能否認這確實是中國的皇朝。而其他的漢國則不屬於。今天,蒙古黃金家族還在內蒙古繁衍,你們天天拿這個說事,就不怕傷了同胞的心??爭這個有什麼意義??為了延續仇恨還是一時口嗨??

再說說清,清跟元一樣,也是遵循漢制。承認中國身份,到了後期基本都漢化了,乾隆的生母就是漢族人。而且跟元不同的是,女真人在明朝的時候就是受官方統治管轄有戶口的少數民族,實際上清滅明更多算內亂。天天吵嚷這些的皇漢和復清的應該就一巴掌糊牆上好好反省。

(乾隆生母)

最後說說這句話的來源,這句話是日本人說的,叫內藤湖南。而且是在抗日時期說的,這個人也不是啥善哉,他稱呼中國為支那,認為中國是蚯蚓,日本將會取代中國實現文化復興。他的種種言論說句不好聽的,跟那些當年吵嚷著大東亞共榮的漢奸記者一樣。一個敵人說的詆譭之言,卻給部分人奉為真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天天把這句話掛嘴邊的人,不是心壞就是腦殼壞了。

(內藤湖南)


鳴鹿鹿愛吃炸雞腿


日本人有這麼個歪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日本人認為,自從元朝軍隊在廣東崖山消滅最後一支南宋的軍事力量,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崖後,中華文明在中國就滅絕了。後來滿清入關,更是將華夏文明摧毀殆盡了。在南宋和明朝末年的時候,有不少漢人跑到了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文明與文化,加上日本在當時對中華文明和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在唐宋的時候向中國派了不少人來中國學習,連大唐的都城長安都被他們“微縮”後搬回日本當時的首都奈良去。所以呢,在滿清入關後,日本就認為自己是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繼承者。日本鬼子一心想吞併中國的理由,其中一條就是“既然蠻夷的滿清能入主中原當正主,那作為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繼承者,日本更有資格和理由入主中原當正主了。”為了給自己入侵中國找理由,也為了獲得中國人的支持,更為了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徹底摧毀中國人的自信心,讓中國人永永遠遠做日本“大東亞共榮圈”下的順民,所以日本就處心積慮的編造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歪理。一方面是為了麻痺中國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我麻痺,好讓自己的侵略戰爭戴上一頂“尊華攘夷”的光環。

其實日本人的歪理是很扯蛋的。南宋亡於元,明朝亡於清,只不過是朝代更迭。雖然建立元朝和清朝的都是少數民族,但中華民族的文明和文化並沒有被改變,而是傳承和發展了下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既是一部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各民族雖然有過戰爭,但也有交往與融合。正是這種交往與融合,創造出了絢爛的中華文明之花。而日本卻認為外來人員和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權不能代表華夏文明,把朝代更迭硬說成是文明和文化上的滅絕,你說可笑不可笑?假如按照日本人這混賬邏輯,那麼: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出生在肯尼亞,少年時期在印尼長大,讀高中時才到美國,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為美國公民。2008年接替小布什成為美國總統。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奧巴馬之後無美國”了?

法國曆史上有名的拿破崙,他也不是正宗的法國人。他是科西嘉人,是個鐵桿的“科獨”。如今意大利和法國都宣稱對科西嘉擁有主權,而科西嘉也有一股勢力要求獨立。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拿破崙之後無法國”了?

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原來是拜占庭的公主,並不是正宗的俄羅斯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葉卡捷琳娜之後無俄羅斯”了?

蘇聯的第二個領導人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第三個領導人赫魯曉夫是烏克蘭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斯大林之後無蘇聯”了?

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但他卻當上了德國的元首。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希特勒之後無德國”了?

至於日本本身嘛,據考證,神武天皇就是中國人徐福,就是那個帶著三千童男童女下東海幫秦始皇找長生不老藥的徐福。照日本人的邏輯,豈不是“徐福之後無日本”了?而到了二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麥克阿瑟成為日本的太上皇。他徹底的改造了日本,將日本從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改造成了一個有日本特色的美式民主國家,連憲法都是美國人給起草的。照日本人的邏輯,說“二戰之後無日本”不算過份吧?

相同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大量的事實證明,日本炮製的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是徹頭徹尾的歪理邪說。

可這樣的歪理邪說居然還有不少中國人深信不疑。如今網上有不少人就宣稱,想要了解中國文化就得到日本去,那裡的中國文化才正宗。現在國內的中國文化都是泊來品,都是經過統治者閹割改造的。可見日本人炮製的文化炮彈是多麼的厲害,多麼的“潤物細無聲”啊!不知不覺就佔領了許多中國人的心。

可能是日本人覺得這太好玩了,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近期又炮製了一個“秦始皇之後無中國”的謬論。在這謬論中,日本人將秦地與中原分開,認為秦人並非漢人,而是西戎人,屬於“蠻夷”。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已經將中華文化滅絕了。這回日本人玩得實在太過火了!周秦同源啊!秦是周天子正兒八經封的,有中央的紅頭文件,你怎麼說他不是華夏一員?秦國的強大軍隊就是在滅西戎的戰爭中打造出來的,日本人卻回過頭來說秦國就是西戎,秦人就是西戎“蠻夷”。這什麼鬼邏輯啊?是你懂我們的歷史還是咱們中國人懂我們自己的歷史?我估計要是沒有人反駁他這種謬論,以後指不定他還會編出“商朝之後無中國”、“夏朝之後無中國”、“黃帝之後無中國”甚至“元謀人之後無中國”、“盤古之後無中國”等謬論出來。不信,大家就等著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