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職業教育靠什麼“冒尖”

5月10日,中國政府網公佈的通報中,因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獲國家獎勵支持的6個省份中,集高原地區、民族地區、西部地區於一身的青海與浙江、山東、廣東等東部經濟發達省份並駕齊驅,躋身其中。

青海省教育廳廳長韓英告訴記者,“近年來,緊扣本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鉅使命,青海省職業教育上了一個新臺階。這個成績的取得與教育部援青幹部的工作密不可分。”

專業好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強了

3年前,教育部援青幹部荊德剛到青海省教育廳報到,被安排分管職業教育。“底子薄、基礎差”,當地職教的短板顯而易見,但荊德剛沒有推辭,因為他深知,“職教是青海經濟發展、脫貧攻堅最急需的。”

上任之初,他帶領分管處室和部分職業院校校長深入省內相關學校開展大調研。一圈走下來,讓他感受最強烈的是專業低水平重複和學校佈局不合理。“無論走到哪個學校,都是汽車維修、計算機應用、唐卡製作、藏醫藏藥和護理。”

當時,青海省經濟轉型升級的號角已經吹響。從過去主打資源牌的粗放型經濟,轉向鹽湖化工、清潔能源、高原農畜產品和旅遊文化4張王牌。

“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荊德剛思索著,“青海的職業教育應該建成支撐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供給基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勞動者全面發展的能力提升和終身教育基地”。

幾個月後,這3個“基地”被寫入了青海省政府出臺的有關進一步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圍繞這個目標,一場優佈局、調結構、促融合、強師資、增投入的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拉開大幕。

按照這個要求,青海對職業教育的佈局進行優化調整,西寧市城區職業學校以土地置換的方式,解決校園面積不足的問題。各市州將“辦學條件差、特色不鮮明、發展潛力小”的職業學校進行整合,重點打造“一州一校”,實現每個重點行業都有一所以上職業院校支持。

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和青海省重工業職業技術學校,都是省教育廳直屬的職業學校,校名只一字之差,相距幾十公里,曾經的專業設置幾乎相同,招生時難免“打架”。

重工學校校長李智告訴記者,“教育廳為了調整佈局,專門請來省發改委、財政局、人社局等部門,給我們兩所學校把脈。現在,我們逐漸變換了跑道,我們學校重點往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發展,工業學校則主攻現代生活服務業。”

今年,兩位校長的臉上都有了喜色。原來,招生人數一個“從兩三百漲到800多”,一個“一年就招了1000多,是前兩年的總和”。

專業好了,學到的東西有用了,吸引力也就強了。2018年,青海省中職招生成功扭轉下滑趨勢,首次突破30000人大關。

觀念變了,產教融合的路寬了

“職業教育離開企業,肯定是死路一條,”青海省教育廳職成處處長馬福強說,“但是,青海在這方面又確實存在困難,有一些州,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產業。”

這個問題曾經困擾這位“老職教”,馬福強說,“荊廳長來了,一方面給我們尋找資源,另一方面讓我們轉變觀念,觀念一變路就寬了。”

政府搭臺,校企唱戲。2018年,青海省教育廳出面與西寧國家經濟開發區進行洽談,就職業院校建在開發區裡、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由園區向學校派幹部等達成一致。隨後,又組織西寧14所職業院校與開發區進行產教融合對接。

受此啟發,青海工業職業技術學校主動聯繫到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德令哈工業園,由工業園管委會出面建立校企合作訂單班。

該校校長陳國海告訴記者:“企業的需求是零散的,這家要3個電工,那家要5個電工,單獨任何一家都不足以支持開設訂單班,但是管委會集合多家企業的需求,這樣就可以組成一個班了。”

建立職教集團,解決資源不均。“對於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我們主要通過構建職教集團來解決。”馬福強說,“只要開設相關專業的學校都進入集團,在實訓、企業實踐方面就能共享資源。”為此,青海省成立了交通運輸、現代農牧、建築通信、現代服務業等10個職教集團。

荊德剛告訴記者,這10個職教集團是由學校牽頭的,而正在籌建的第11個職教集團,則由企業牽頭。目前,華為公司的ICT學院已經在青海省重工業職業技術學校落戶。

青海省還與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45家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積極打造“校中廠、廠中校”,還建了300多個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

在玉樹州八一職業技術學校,記者看到了和銀行大堂一模一樣的仿真實訓室,學生們正在扮演客戶和銀行工作人員,演練從進門到辦理業務的全過程。學前教育專業有美術、音樂和幼兒活動3個實訓室,電子琴、手工材料一應俱全。

脫貧攻堅,職業教育能幹的事多了

開網店賣青海特產,藏族小夥兒索南拉旦通過接受職業教育,過上了與世代草原放牧為生的祖輩不同的生活。索南拉旦畢業於海南州職業技術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該校校長薛大利介紹,學校90%的學生來自農牧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379人。

“職業教育惠及民生。”荊德剛在援青期間,走遍各州市進行調研。他傾聽著農牧民的需求,瞭解著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對照中央各項文件對改革發展的重要部署,認識愈發清晰。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全省多半縣市處於高海拔地區,自然條件給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困難。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實施以來,全省實現了13個貧困縣、44.3萬貧困人口“摘帽”。目前,還面臨著17個貧困縣、7.7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攻堅任務。

“職教一人,脫貧一家,帶動一片。”2017年,青海省啟動實施“求學圓夢計劃”,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優勢特色專業,單列招生計劃、免費免試入學,專門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3年來,共完成學歷教育2745人,培訓2326人,高職實施精準扶貧招生計劃2400餘人。

青海還大力拓展職業教育的培訓功能。對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農牧民、退役軍人、殘疾人、轉崗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等群體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

青海省教育廳充分利用對口援青機制,積極與東部六省市、職教集團等銜接,深化合作辦學內涵,採取聯合建設專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方式,幫扶支持藏區中職學校發展,提升綜合辦學實力。

果洛藏族自治州和上海市成立了職業教育聯盟,天津市投資黃南州職業技術學校新校區建設,海南州、玉樹州中職生通過跨省單口單招到江蘇海事職業學校等3所高職就讀,開通了藏區中職學生赴對口省接受高職教育通道。2017年以來,江蘇省高職院校對口招收青海省中職學生314名,並實施三年免費教育。

在青海各機場、在祖國的藍天上,有一群藏族女孩實現了她們的藍天夢想。她們正是上海果洛職教聯盟培養的航空服務專業畢業生。職業教育改變了她們的命運,如今她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在這片土地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11日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