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呼籲加快促進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

德國的工匠精神,日本二戰後經濟的騰飛,都與職業教育的發展密不可分。今年1月,市政協民盟界別的政協委員提交集體提案,指出我市職業教育存在“三大結構性”問題,並從優化職業教育結構入手,呼籲加快促進我市職業教育更好發展。6月15日,市教委等部門就此提案,作了辦理回覆。

職業教育“三大結構性”矛盾突出

“從人力資源佈局來看,我們不能只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基層技術人才是人力結構的底盤。”曾留學海外的市政協委員、重慶採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鏡以自己留學所見,坦言從社會氛圍和體制機制上看,我市職業教育發展還面臨結構性矛盾。

首先是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規模結構不斷偏離合理區間。民盟重慶市委調研室主任孫碧平認為,普通高中和中職招生辦學規模大體相當,是基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人才現實需求分析研究基礎上,制定的職業教育發展政策。但我市近年普職結構不斷失衡。2015年、2016年我市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規模普職比分別是5.7∶4.3和5.9∶4.1,2017年已下滑至6.2∶3.8,已經背離普職大體相當的發展要求。

其次是經費投入結構存在不合理。在生均經費標準上,沒有考慮到中職學校因為開設實習實訓課程,對材料的消費較大,其辦學成本往往高於普通教育成本的實際差異。同時也沒有體現技工院校特殊性,公民辦職業學校標準差異也比較大。

第三是人才供給結構還不匹配。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不匹配,教學內容遠遠滯後於技術發展需要,實訓設施設備與企業設備落差較明顯,存在“兩張皮”現象,與人才需求脫節嚴重。

建議:優化三大結構

民盟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在今年全市兩會上提交提案,為推動我市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結構,嚴格控制普通高中的擇校生規模和班額,科學制定和嚴格落實普通高中擇校生最低分數線政策,破除各種限制職業院校招生的地方政策和手段。

同時應優化投入結構,精準研究制定我市職業院校學校培養成本標準,將其作為生均經費制定的重要參考,整合資源和政策,切實降低職業院校的招生成本和辦學成本,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第三是優化人才結構,提高專業設置和專業招生規模與市場需求的吻合度,加大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融合度,優化教學內容。同時應把教學實訓設備更新與資源整合有機結合,提高實訓能力,讓學生實訓設施設備與技能訓練、技能要求相適應。

市教委回覆:啟動雙基地建設,解決“兩張皮”現象

提案辦理回覆中,市教委表示,正如委員們提案所說,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我市職業教育“三大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還不能完全適應,“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

為推動全市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市教委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加強統籌,建立普職統一的高中階段招生平臺,科學制定高中階段招生計劃,凡未經市教委同意,任何區縣及招生學校不得擅自調整普通高中招生計劃,也不得進行學籍註冊,同時規範中職招生秩序,優化普職結構。

為進一步優化投入結構,市教委表示將深入調研職教培養成本,繼續調整教育支出結構,逐步加大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探索建立職業院校分類分專業差異化撥款機制,以優化生均經費保障,引導職業院校開設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緊缺急需專業。同時,將實行所有競爭性項目向民辦職業院校開放,設立民辦學校發展專項資金,拉動職業教育民間資本投入。

此外,我市將進一步深化改革,以優化人才供給。將制定《重慶市深化產教融合實施辦法》《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實施意見》,完善產教協同育人體制機制。同時將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利用全市人才需求與供給大數據平臺,提高人才供需透明度,發揮人才數據對產業和教育的引導作用,引導學校優化專業結構。同時,我市將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啟動“雙基地”建設,支持依託職業院校建設企業生產性實訓基地,依託企業建設職業院校學生教師實踐基地,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行業技術規範的有效對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