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又到了年度盤點時刻,還記得2018年那些藥品謠言嗎?面對那些啼笑皆非的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01、兒科用藥寶典

■ 謠言:

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這份“轉自某兒科醫生總結”的“兒科用藥寶典”其實最早出現於2017年11月,隨後2018年1月在多個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論壇以及市民的朋友圈中流傳 。這份寶典有著多種版本,但內容大同小異。該寶典從“發熱、抗病毒中成藥、咳嗽”等方面為兒科用藥做出了總結。在流感爆發之際,這份“寶典”被很多家長視為兒童用藥指南,甚至被稱為“自診用藥標準”。

■ 真相:

針對這份“兒科用藥寶典”,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謝曉麗提醒:“兒科疾病千變萬化,用藥沒有寶典,這份寶典的確看到一些專業背景,但並不完全科學。”每個孩子的體質和病症不同,不要聽取非專業人士的意見!自己拿不準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孩子病情!

02、美國神藥“川貝枇杷膏”

■ 謠言:

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2018年3月,有不少媒體報道,某都念X菴的川貝枇杷膏在美國紐約突然走紅,稱這瓶“神秘的東方液體”在紐約被炒至天價,遭遇美國人瘋搶。同時在網上,試過枇杷膏的美國網友們也是誇得停不下來。 在廣大受眾紛紛高呼文化自信、深感民族自豪之時,這則新聞被證實是一則真假摻雜的謠言。

■ 真相:

此次“川貝枇杷膏事件”源於《華爾街報道》的一篇文章,該文章的主標題採用客觀陳述句,表示這種草藥補充劑因能止咳而備受紐約人的關注;副標題指出,雖然其有療效,但專家認為食用有一定風險。然而,某些媒體不僅脫離主標題原意,而且直接忽視副標題進行報道,重點突出中國“神藥”走紅美國,誤導公眾。是藥三分毒,服用需謹慎 。

03、HPV疫苗致死致殘

■ 謠言:

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2018年6月,一篇題為《一年內致328人死亡,2千人終身殘疾,5萬例不良反應!這種HPV疫苗來到了中國,百萬女性高價接種……》的文章稱,根據美國疫苗不良反應報告系統(VAERS)的數據顯示,短短一年時間,HPV疫苗共導致328人死亡,其中266人注射了四價疫苗,5人注射了九價疫苗,834例報告顯示疫苗危及生命,2011人因疫苗患上終身殘疾。

■ 真相:

文章標題觸目驚心,刻意誇大事實,實際情況卻是內容偷換概念、歪曲事實,將VAERS收集到的健康損害案例直接等同於疫苗導致的健康損害,誤導大眾。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的2017版宮頸癌疫苗立場文件中,已經對各國報告的各種宮頸癌疫苗不良事件進行了分析,並且非常明確地確認宮頸癌疫苗的安全性,此前的嚴重預防接種不良事件都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這類謠言就是利用人性弱點和專業信息不對稱而大肆傳播,造謠是手段,意圖引起社會恐慌,其目的是吸粉並實現商業價值。

04、歐美禁止6歲以下兒童吃感冒藥

■ 謠言:

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BMJ:6歲以下兒童不建議吃感冒藥,歐美已禁止》《多個歐美國家,都不推薦6歲以下兒童使用複方感冒藥》…… 2018年11月中旬,關於歐美禁止六歲以下兒童服用感冒藥的網帖此起彼浮,這項研究強調了非處方咳嗽感冒藥的無效性,且易導致多種副作用,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禁止6歲及以下幼兒使用。

■ 真相: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陳楚雄表示,事實上,BMJ這篇文章也具有不確定性,支持證據較少。FDA和EMA並未禁止6歲以下兒童服用感冒藥,這只是該文作者的建議。歐美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和 EMA(歐盟藥物監督管理局)並未禁止六歲以下兒童服用感冒藥。陳楚雄認為,對於感冒藥,使用得當能夠治病救人,不必諱疾忌醫。但兒童用藥確實需要慎之又慎,含有鹽酸偽麻黃鹼、氫溴酸右美沙芬成分的藥品,在用量和服用年齡方面都有嚴格的限制。

05、“廣譜抗癌藥”治癒率達75%

■ 謠言:

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26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個TRK抑制劑Vitrakvi用於治療NTRK基因融合的晚期實體瘤患者,隨後網傳該藥是“第一款與腫瘤類型無關的‘廣譜抗癌藥’”“針對17種腫瘤”“對於腫瘤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的晚期患者有奇效”“治癒率高達75%”。

■ 真相:

75%是緩解率,而不是治癒率;所謂的“廣譜”也只針對特定的基因突變癌症人群。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張曉東表示,緩解率和治癒率不是一個概念。緩解一般是指腫瘤病灶消失,或明顯縮小,或癌症標誌物恢復正常。而治癒不僅是指腫瘤大小等有變化,患者還要能生存5年及以上,且病症不再復發。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沈波表示,媒體宣稱此藥是“第一款與腫瘤類型無關的‘廣譜抗癌藥’”,這個說法不準確。如國內已經上市的PD-1抑制劑藥物,針對錯配修復基因(d-MMR)缺失患者,也是不區分腫瘤類型的。

06、藥品將由保健品代替

■ 謠言:

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2018年12月,一條有關“藥品將由保健品代替”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熱傳。消息稱,“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提出,在未來兩三年之內要下架60%藥品,將由保健品和食品代替,並配以“官網”文章截圖,宣稱全民養生時代已經到來。

■ 真相:

經查詢相關機構的網站和公開報道,官方均未提出該說法。其實,早在2018年3月份,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就對類似謠言進行闢謠,表示“保健品代替藥品”是個別自媒體惡意營銷行為,要求發佈此不實消息的網絡媒體平臺進行處理。另外,這一謠言疑點重重,如目前我國只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藥品監管局,並無“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再如網傳消息中的網頁截圖有明顯的後期製作痕跡,顯然是用修圖軟件粗製濫造的圖片。

07、藥酒包治百病

■ 謠言:

盤點|2018年最“火”藥品謠言,你還記得幾個?

2018年,“鴻茅藥酒”事件帶動了公眾對藥酒的討論。在熱衷養生的人眼中,藥酒是一味不錯的養生產品,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尤其熱愛。部分網民堅持認為,喝藥酒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補腎壯陽。

■ 真相: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外科醫生李清晨表示,無論何種藥酒,其主要成分都繞不過酒精,目前醫學界認為酒精對健康沒有好處。藥酒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藥物的範疇,不是保健食品。藥物是用來治病的,出於保健的目的而服用益處不確切、風險不明的藥物,未免有些冒險。杭州市紅會醫院生殖醫學科馬健雄醫生提出,藥酒是將中藥材用蒸餾酒浸泡而製成的澄清液體,並非單純的酒精飲品,具有藥品功效。絕大多數藥酒用於口服,少數藥酒則可外用。

———— / END / ————

來源 | 綜合食藥輿情、健康中國頭條、新快報、人民網等

聲明 |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見水印或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