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迎娶妲己,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蘇護只是個棋子

《小馬侃封神》第三十三期

在封神演義中,殷紂王要冀州侯蘇護獻出自己的女兒,給自己當王妃。面對紂王給予的“殊榮”,蘇護卻不領情,認為君王沒有個君王的樣子,強迫屬下獻出女兒供君王享樂是“不倫”之舉。不僅拒絕了紂王,還在皇宮題了反詩。這下激怒了紂王,派人率兵攻打蘇護。最後蘇護為了保全性命,只得屈辱的獻出了自己的女兒。猛一看,這個事件很簡單,就是殷紂“荒淫”成性,大臣含冤受辱。也涼了眾大臣的心。其實不然,此事件背後暗流湧動,紂王迎娶妲己,是商朝中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而蘇護只是其中的一個“棋子”。

紂王迎娶妲己,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蘇護只是個棋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封神演義裡曾描述過殷紂是個聰慧之人,頗得先帝的賞識,這也是他能繼承大統的重要原因。紂王既然聰慧,不可能拎不清好歹,做出讓眾人“心涼”的事情。但是紂王偏偏做了,那證明其中必有深意。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朝廷中的各股勢力。先帝去世的時候留下了兩個顧命大臣,分別是首相商容、太師聞仲。這兩人在朝中威望極高,如今又做了“首輔”,負責朝中的具體事務,並且肩負起“教育”君王的重任,那權勢是不必說了。而朝中的群臣,自然以他兩為中心,形成一個圈子,一股勢力。我們簡稱他為“臣黨”。臣黨中全是朝廷官員,基本上把持了商朝的所有政務,朝廷下達的各種決策,皆出於此股勢力。

紂王迎娶妲己,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蘇護只是個棋子

另外幾股勢力在商朝外圍。商朝有四大諸侯,每陣諸侯還轄制著200陣小諸侯。諸侯國財務自理,政務也自己說了算。最關鍵的是,諸侯有自己的軍隊。這儼然就是四個獨立的小國家,只是向商朝稱臣而已。這四個諸侯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商朝的穩定團結,朝廷可不敢輕視。所以,這四股勢力在朝中舉足輕重,也掌握著“話語權”,我們簡稱他們為“諸侯黨”。

這就是商朝的勢力格局,整個商朝可以說是由“臣黨”和四個“諸侯黨”把持。而殷紂這個剛當上“一把手”的年輕君王,在面對這幾股“勢力”的時候自然畏手畏腳,誰都不敢得罪。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勢力。朝中大臣都聽“首輔”的,自己基本沒有話語權。外面四大諸侯更是“天高皇帝遠”,管不著人家不說,還擔心人家舉兵造反。所以他這個“君王”只能一邊聽著首輔的教導,任由他們“幫”自己拿主意,一邊還得“哄著”外面的諸侯,讓他們保持對自己起碼得尊重。

紂王迎娶妲己,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蘇護只是個棋子

這還不算,這幾股勢力還把手伸到了皇宮之中。殷紂的正宮是“諸侯黨”東伯侯的閨女,還有個黃貴妃是“臣黨”武成王的妹妹。也就是說,紂王的家裡,也被這幾股勢力滲透把持。這就造成了,在外面必須小心翼翼,在家裡也得三思後再行事。因為這兩媳婦,他哪個也惹不起。稍有不慎,臣黨與諸侯黨就要問責與他,而他只能虛心接受,唯唯諾諾的妥協。

內有臣黨,外有諸侯黨,如兩塊鐵板一樣,把殷紂壓得死死的。但是面對這一切,他沒有選擇繼續“窩囊”下去。他是個聰慧的人,他知道想要打破這種格局,必須培植自己的勢力。所以他選擇了奸佞的尤渾、費仲做自己的親信。為什麼選兩個奸臣呢?這是紂王的聰明之處。首先這兩奸臣的道德很成問題,這自然不會與首相商容與聞太師這樣有“道德”潔癖的人為伍。然後這兩奸臣的慾望也很容易滿足,無非就是金錢,而紂王目前的資源,也只有金錢。封官加爵給這兩奸臣,臣黨、諸侯黨肯定是不允許的,但是紂王花兩錢,你們總不能再管了吧?畢竟人家是“王”。

紂王迎娶妲己,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蘇護只是個棋子

有了親信,紂王就準備撬動一下這盤根錯節的局面。他把目光投向了蘇護。蘇護是冀州侯,屬於北伯侯手下的一陣小諸侯。老蘇看著老實,其實早有不臣之心。他這兩年私自屯兵不說,也沒少結交“封疆大吏”,與西伯侯、北伯侯都有密切的關係。蘇護對朝廷的格局一清二楚,早就不把殷紂放在眼裡。因此,紂王就準備借他,來打破目前的勢力格局。

第一步殷紂要選天下美人進宮侍駕,並且一張口就要400名美女。面對這“荒淫”的要求,諸侯黨與臣黨肯定不能答應。其實這只是殷紂的一個“花招”,是為了下一步做鋪墊。各黨拒絕了紂王這個要求,紂王又提出,要娶蘇護的女兒進宮。這下那些大臣沒啥說的了,人家一個“王”,要400個美女不合理,要一個還不答應?這有點太不合適了。諸位,紂王就聰明在此,如果開始就提出要蘇護之女,大臣們會拒絕的,並且能找一堆理由,但是有了前面那400美女的要求,大臣就不好拒絕了。

紂王迎娶妲己,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蘇護只是個棋子

面對紂王拋來“國丈”這個尊位,蘇護並不領情,也沒有答應。這也在紂王的算計之中,蘇護有不臣之心,必然不會答應,逼急了,蘇護還會狗急跳牆。於是紂王又“添了一把火”,他叫尤渾、費仲這兩奸臣去說服蘇護。這兩人貪財,而且人品差,肯定會跟蘇護索要賄賂。果不其然,因為尤渾二人的貪心,蘇護徹底急眼了,在皇宮門口題了反詩,就跑回冀州去了。

這下整個朝廷炸了鍋,多長時間沒見著敢造反的了。於是眾人紛紛上奏,要討伐蘇護。討伐是要討伐的,但是在派誰去討伐這個問題上,各勢力展開了博弈。為什麼呢?因為誰去征討蘇護,那蘇護全家的性命必將由誰定奪。而蘇護全家的性命關係到各個勢力的根本利益。東伯侯的女兒是皇后,位高權重。也因此,東伯侯是不希望有人來皇宮跟他閨女爭寵的。所以東伯侯希望率兵攻打蘇護,在收拾完蘇護後順帶斬了妲己,消除自己女兒的威脅。而“臣黨”武成王的妹妹只是個貴妃,所以武成王需要有一個人,幫著他妹妹分擔來自皇后的壓力,而妲己是不二人選。所以黃飛虎對這個征討蘇護的任務是志在必得的。

紂王迎娶妲己,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蘇護只是個棋子

這樣一來,武成王的臣黨與東伯侯的“諸侯黨”,就此產生了矛盾。只有兩派互相爭鬥,殷紂這個“王”才能尋找時機各個擊破,最後重新主導“話語權”,成為真正的“王”。所以說,紂王明面上“荒淫”,其實真正的目的是挑撥各勢力間的爭鬥,而蘇護,也只是一枚棋子而已。

最後結局大家也都知道。西伯侯姬昌勸說了蘇護投降,紂王順利迎娶了妲己。抱得美人的同時,也讓臣黨與諸侯黨雙方結下了仇恨。所以說,紂王迎娶妲己,是自己與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