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有哪些母親形象讓你至今記憶猶新?

姒莞萱


我是一個淚點比較低的觀眾,一般能讓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母親形象,那一定是能讓我掉眼淚的角色。反之,或者是那種特別另類的母親,能承包很多笑點的角色。所以當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瞬間就想到了好幾個這樣的人物,真的是記憶猶新啊。

第一個,TVB版《封神榜》之“殷十娘”。



新版《封神演義》正在熱播之中,但是此起彼伏的吐槽之聲那是絡繹不絕。而我今天要說的這個“母親”,就是來自香港TVB版《封神榜》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她就是哪吒的母親“殷十娘”。在很多人的記憶裡,由範丹瓊扮演的“石榴姐”已經是非常的深入人心了,並且都覺得她只適合出演喜劇角色。



但是一個“殷十娘”,打破了許多人的“常規想法”,範丹瓊在這部電視劇中的演技炸裂,可能很多時候她在劇中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瘋婆子”,但是她那段“雨中痛打哪吒”的戲,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那種源自於母親身上的“愛之深,責之切”,在範丹瓊的“棍棒”底下,體現的淋漓盡致,看劇的人都能很清晰的感覺到,那種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的情感,明明是哪吒被打的“很慘”,可是每個人都在為“殷十娘”掉眼淚,其實那個時候的範丹瓊根本就沒有做母親的心得,這就是妥妥的演技啊。

第二個,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之小強媽媽。



臺灣苦情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被稱為是“重磅催淚彈”的影視作品,基本上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被這部電影的劇情給“炸哭過”,一個故事很俗套的苦情電影,在一個商業片電影的巔峰時期,卻在內地實現“大逆襲”,在1990年斬獲了上億的票房成績。他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用一個簡單的故事,煽動了所有人的情緒,關於母愛本來就是很平凡的,但是這種平凡,卻也是最偉大的,最不可能讓人忽略的,極致煽情成就了這部作品。



小強媽媽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有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忍痛將兒子送回了林家認祖,而小強卻因為經常想媽媽,就經常偷偷跑回去看看媽媽,但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小強跑丟了,媽媽也因為尋找小強失足摔下樓梯“失憶”了,故事的情緒點也就從這裡埋下了伏筆。



十八年之後,小強長大成才,自己尋找了十幾年的媽媽,也在自己的精神病醫院找到了,小強為了喚醒媽媽的記憶,“重新”唱起了那首曾經和媽媽一起唱過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後來小強媽媽恢復了記憶,和小強完成了母子相認的結局。整個故事平鋪直敘,沒有一絲胡裡花哨的東西,但是卻能將每一個觀影的人,感動的稀里嘩啦的,這就是最真實的母愛。

第三個,內地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之劉梅。



當年《家有兒女》這部情景喜劇可謂是火遍了大江南北,陪伴了很多90後的成長,而劇中那個偏愛聽話孩子的好媽媽“劉梅”,不知道讓多少人看到了自己媽媽的縮影,雖然我從小沒有“劉星”那麼的皮,但也不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所以經常被老媽收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且我爸媽像極了“劉梅”和“夏東海”的組合,我媽負責收拾我,我爸就在旁邊“和稀泥”。



其實我挺同情“劉星”的,同輩中出了個優秀的“夏雪”,三個孩子中自己正好是“老二”,又加上還是“劉梅”親生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熊孩子”的命運,那是相當“悲劇”的。不論大小事兒,先不管“對錯”,收拾你了再說,誰讓你“攤上”這麼一老媽呢?不過“劉星”要是沒有“劉梅”這麼個媽媽,那就真的成“餘罪”了。



由於前兩個有點太催淚了,所以第三個“媽媽”,我就用了一位很會調節“家庭氛圍”的角色,這幾個“母親”形象給我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基本上都是屬於“經典角色”了。


影視偵探顧問


這個問題就有點煽情了,每一回看以母親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就要準備好紙抽和洗臉水,還要保證不是睡前看的,不然第二天眼睛就慘了。

《世界上最疼愛我的那個人去了》——母親(黃素影飾)

說這個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因為電影中這對母女的故事,讓我看到了多年以後我和母親將要走的路。

訶已經50多歲了,她的母親也有80歲了,忙於工作和家庭的訶有一天突然發現母親已經老態龍鍾、步履蹣跚,她已經老了。母親在很長的時間裡居住在老屋,過著“枯藤、老樹、白貓、電視機”的生活。直到被發現眼睛幾近失明好多年,是因為腦裡的腫瘤被忽視,做了切除手術後開始用命和時間賽跑。

這個電影中的母親沒有什麼捨己救子女的英雄事蹟,只是一個平凡到藏在你我身邊的人。

(1)“摳”,成天在擔心花錢問題,總是說“這要花多少錢啊“”又要花你錢了”,為了讓女兒生活寬裕,自己買乾巴的水果,如廁擦屁股用可以洗的手絹(因為紙要花錢)。

(2)“膽小”,從小就覺得媽媽是最勇敢的,把你害怕的東西通通擋在外邊,但是她只怕一樣,那就是孩子。劇中的訶,脾氣又大又犟,母親怕惹她不開心,很多時候都是縮手縮腳,“大氣都不敢出”。

(3)“愛美”,為了腦瘤不得不剃光頭髮,母親叫小保姆滿醫院找照相機,就為了留個長髮的念想。看著滿地的頭髮,我在想她年輕的時候一頭黑髮會不會很美。

我怎麼想也想不明白,就在那一瞬間,我怎麼就再也沒有媽了呢?——訶

和病魔作鬥爭的時候女兒和母親都身心俱疲,卻沒想到那是她和母親最近距離的一次接觸,母親最後還是走了。

看著這位母親從尚可以蹣跚踱步,到需要支撐著才能緩慢前行,最後到了人拖不走,就好像看著自己母親也會有那麼一天,我不知道真的到了那麼一天我該怎麼辦,現在只覺得應該好好關心一下身邊的母親或許才是正道。


觀影港


一,我第一有映像的應該是一部老片子叫《渴

望》,其劉慧芳媽媽代表了傳統一代好媽媽的

標準形象吧,她默默承擔,無私奉獻,忘我純

樸善良,是無數人心中的好媽媽。

二,第二部應該是王茜華演得《養母生母》

了,“中國最傲骨的好媽媽”王茜華老師演的

正梅,把養母的好媽媽形象光環發揮到了極

致。

三,第三部就是寫一位即當爹又當媽,拉扯三

兄妹長大的故事。電視劇名暫時記不起來。劇

中姐姐為了姐弟能夠上學等等,不惜忍辱負

重,獨自忍受各種各樣的社會遭遇,把一個姐

姐媽形象做到了無私偉大,讓人不由得感嘆姐

姐讓母親這一形象更具體,更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