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都溫江區現在發展大不如前,落後於其他郊區?

戴玉龍83318408


從我10年在溫江讀書到現在,客觀來說,溫江發展確實相對緩慢。


主要原因就在於城市的規劃和產業格局。

成都東西南北,城南是發展得熱火朝天,城東也是未來幾年發展重點,城西再往外到了溫江確實發展速度滿了,但城北也是屬於重點改造區嘛。

溫江的問題,說白了就是沒什麼產業。

而且政府也不打算往這邊整太多產業,都跑去高新區、天府新區或者龍泉那邊了。

溫江主打是旅遊、養老,部分醫療。

沒有經濟,缺乏好的就業,對人口就沒有吸引力。

沒有人口大量的聚集和經濟的發展,城區發展速度自然相對也較慢。

比如,我們畢業的同學,留成都的幾乎都去了高新區和天府新區。

但題目說溫江現在發展大不如前,落後於其他郊區,這個說法還是不夠準確吧。

其實溫江近些年也還是有發展的,而且也不能說就落後於其他郊區。

只是發展確實相對緩慢,產業格局方向也有不同。

不過,其實在居住和城市格局方面,相對於其他幾個區,溫江未必不如他們呀,我倒覺得還更好些,尤其是光華大道、溫江新城那邊,規劃和佈局都不錯。


馮起升


溫江區的發展也並不是大不如前,只是發展後勁確實不如其他各區了。

溫江區是成都二圈層城市化最高的區,也是城市建設比較好的一個區。溫江區主要以居住和生態發展為主,全區並沒有佈局多少大的產業項目,尤其缺少工業。此外,溫江區是成都二圈層最小的區,因生態保護,可開發面積也比較小。因而溫江區的經濟規模低於二圈層其他各區。

溫江區只有城南的海峽工業園以及東北的醫學城兩個產業區具備一定的規模。而海峽工業園已較為接近飽和,後續產業增幅有限。醫學城是溫江未來的希望,不過發展成熟起來還有一段時間要走。

現階段溫江較為成熟的是第三產業等城市商業,但整體綜合經濟競爭力依然低於其他周邊各區。



蘇綻


不是發展不如從前,也不是落後其他郊區。而是你感覺到這幾年速度減慢罷了

實際溫江是從縣變區很早的,2002年就裁撤溫江縣,變為溫江區。而當時成都周邊貼著的郊縣新都、郫縣、雙流都還是縣。一條光華大道直通溫江,當時三環路才通車沒兩年,三環周邊都還是農村。記得當時溫江的芙蓉古城好火爆,後來又是國色天香。而當時相對於新都、郫縣、雙流有這些麼?

為何感覺現在不如從前,不是溫江停止發展,而是你發展了,別人也要發展啊。重心問題,比如最近兩年的最熱的華陽—天府新區。因為這是一個長期規劃問題,


斯圖卡98


因為房地產開發差不多了


自由搏擊王者教練


我就住在溫江光華大道三段,看看我的大花園,環境多好的,這是很多區沒有的





登山的花花


先看看溫江進高速路和出高速的口子,就知道溫江的發展怎麼樣了,每天早晨,成溫邛入口那是排隊都要排他媽20分鐘才能進入口(那還是通暢的情況),遇到堵車那你出門一個小時都還在溫江,我就搞不懂,為什麼其他區縣都有幾個高速出入口,而溫江只有一個半,還是單車道,這還發展呢?怎麼發展?之前看房子,有好幾個賣房子的都是在成都上班,房子買在溫江,只住了半年,受不了了,說每天是早晨出不去,下午回不來,堵的心塞,才決定把房子賣了,在成都城區買,這樣實在堵了還可以騎自行車,這在溫江住就必須得開車,開車又堵


梧桐槽子六月的雪


來溫江15年了,覺得不錯啊,發展得挺好。原來才來那哈兒是溫江城裡好,現在都往光華大道搬了。溫江挺好的,雖然我一直在出差,每個月在家也就待幾天。看看我家窗外的美景吧,很美哦溫江。



酷得傷心


其實成都劃區盡是根據自己得到的好處來。比如以前的青白江區,老七區之一,總早了吧?當年就是因為川化和成鋼,硬是把金堂砍成兩半,把隔個新都把青白江劃入自己版圖。現在因為時代發展,川化和成鋼相繼倒掉,青白江又成為存在感最低的區,甚至和三圈層一個待遇,可見,劃入成都成為區也不是想象的那麼好。

溫江是以前溫江專區所在地,管了彭州廣漢崇州邛崍幾個縣,本身處於都江堰精華灌區內,農業土地肥沃,人民殷富,所以很快就被成都劃給自己成為區。不過因為國家耕地18億的紅線,溫江的土地規劃很難變更為工商用地,於是雙流這個毗鄰成都而處於丘陵地區的縣就成為工商業大規模用地的最好選擇,所以,華陽這些地方很快就發展起來,當然結果就是劃給成都,至於雙流老城區自己玩兒去吧,我要的可是華陽和地,沒有說要把雙流老城區變春熙路哈。溫江於是發展就變慢了。後來又提成德一體,成都如果兼併德陽,那體量就大得可怕了,於是新都就成為區了,至於有沒有多大發展,自己去體會,我反正只是覺得房價漲了。郫都劃成區我倒覺得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高新西區,畢竟GDP那麼高,另外還是因為都江堰。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成都對外宣傳自己形象的時候,最大篇幅其實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熊貓,其他錦裡寬窄巷子都是帶頭,哪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五坊七巷,要看這個不必到成都來,只有都江堰工程和熊貓不可仿製,是張王牌,所以郫都人民也就理解成青快鐵基本和自己沒什麼關係。成都修快鐵和快速路連接都江堰,也只是要用都江堰的旅遊資源,至於都江堰自身發展,還得靠自己。另外,彭州這個旮旯,其實成都基本都快要想不起都這麼個小弟了,多年正眼都沒看過一眼,不過呢,因為那個什麼石化,大家都懂的哈,那數百億的廠一開動,那GDP是蹭蹭往上漲啊,所以,彭州設區也應該是遲早的是。所以,成都周邊幾個縣設不設區,都看成都咋個想。

比如南向,這個可是國家戰略,喊成都往南發展和重慶一起打造成渝城市群,把中間那些資陽遂寧之類的城市帶動起來,但那是國家的想法。成都看來有自己的小九九,自己還是打算先打造成德一體,所以提出東進戰略,既有了地,又可以和德陽搞融合,壯大自身,又免得幾下和重慶整來捱到而自己堆堆又遠沒有重慶大,到時候說不起話。所以,成都以後的重中之重是東進,是機場,是成德一體化,有空了再說天府新區,至於其他區就自己發展吧。成都要打造的,就是簡州新城,淮口新城和新機場,其他都得靠自己。


自在的風123


發展大不如前其實是人們對於產業更替的認知,金溫江銀郫縣主要是老一輩對這兩個地方的農業發達的認知,土地肥沃,產糧大縣。

現在來看溫江發展確實是短板。海峽兩岸工業園屬於大部分屬於食品類的產能效率比較低的,現在芙蓉大道的醫療城目前還沒發展起來,對於經濟拉動有限。在看看溫江其他產業服務業旅遊業及園林業都對經濟貢獻不高,加之西控後,限制溫江發展,今後很多的定位在於旅遊服務,養老位置,園林和農業的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

雖然溫江隨著西控,犧牲了經濟,但帶來了更好的居住體驗。也是未嘗不可。


用戶4933972257450


千萬別"發展",以花木自然生態建沒為主的溫江,若像城南一樣"發展",勢必高樓林立,軍閥割踞,況且,賣地,造成的貪腐已使多位區政府官員下臺。若成都西面從都江堰方向吹來的風被高樓阻擋,夏天,成都的熱島效應更為明顯。再者,溫江土地肥沃,河汊分佈適宜自然灌溉,在此建高樓,使良田硬化,是十足的敗家子行為,我在此呼籲,建設切莫一刀切,手下留情,留住祖先的基業,成都的花園,魚鳧溫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