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你支持實行職稱工資制度還是教齡工資制度?

卓督學



我是工作20多年的老師,打卡工資剛剛調整為3800,而跟我一起參加工作的同學,因為評了中教高級,早就4500以上了。記得我還沒評一級的時候,他的工資就比我高近1000,一年是一萬多,還不說 工資調標的時候從來都是高級職稱比低級職稱高得多。

而對於職稱我卻頗有感觸。

1.很多老師評不上職稱,不是因為能力不足,水平不高,而是因為名額有限。

我們學校是一所城市周邊學校,本來有希望評職稱,但是卻從外校調來了很多中級職稱的老師,這就導致了我們學校很多年都沒有一級老師名額。

包括我自己在內,是工作20年的時候才評上一級教師。 而我曾經是縣級骨幹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帶的班級也多次獲得“縣級優秀班集體”稱號,有多篇論文獲得過國家級和省級、市級、縣級一等獎,學生在出口中也獲得過縣級一等獎。再多的名譽在沒有名額的情況下想要評職稱,都是蒼白無力的。

2.職稱在某種程度上也滋生了腐敗。

很多地方評職稱需要老師花很多的代價,不僅是工作上的代價,更多的是物質上的代價,這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 我們有個同學評職稱,我笑他花了多少錢,他調侃說:“至少有三頭肥豬的錢。” 我不想去計算他花了多少錢,但是這卻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思考。



3.職稱是把雙刃劍,對老師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

職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刺激老師在工作上更加努力,但是也有很多消極的作用。比如一個老師工作20多年都評不上職稱,老師的積極性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

有人會認為老師應該像蠟燭,春蠶一樣講奉獻。的確,老師需要有奉獻精神,但是老師也是普通人,老師也需要養家餬口。很多老師在評職無望的情況下,消極怠工,這也大有人在。只不過老師做的是良心事業,大部分老師即使沒有評上職稱,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還是會全心全意。

工資如果按教齡發放,我覺得會更合理,人都是都年輕過,每個人也都要慢慢變老,所以在工資上相互理解,按教齡來發放,或許更有人情味兒。

當然也可以將職稱與教齡結合起來,特別是對於那些本身比較優秀,工作時間較長,但是又沒有評上職稱的老師, 給他給老師們一些念想,讓他們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當中,對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支持教齡工資為主,工作量為輔的工資制度。所謂的職稱,起更多的消極作用,如果完全按工作量定工資,對於老教師不公平。比如,我當過十幾年班主任,那時的班主任費只有十幾塊錢,因為年輕,沒有過一句怨言!當了學校主任,不當班主任了,班主任費就直線上升,尤其是現在,學校的工作比班主任的工作要複雜繁重,校級領導動動嘴,中層幹部跑斷腿,補貼卻不到班主任費的一半。我們幾個中層幹部主動提出擔任班主任工作,卻被學校否了。即使如此,學校還一再強調,讓我們把榮譽讓給一線老師。我們也教文化課,難道就不算一線教師?四個校領導,三個高職,六個中層,全是中職,這六個中職全部在四十歲以上,甚至有的五十多了。奉獻,奉獻,奉獻精神的人大概不吃飯,喝西北風就可以活著,就可以養家餬口!


方才37


我是一名普通中學教師,儘管目前施行的是職稱工資制度,但我大力支持教齡工資制度。

作為一名中學高級教師,在大家眼裡應該屬於職稱工資制度既得利益獲得者,可是,我義無反顧的支持按教齡發放工資。眾所周知,現如今的職稱與工資緊密掛鉤的制度,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步伐。廣大一線中小學教師,面對職稱工資,可謂是深惡痛絕,咬牙切齒。其實,我們教師痛恨的不是職稱工資制度本身,而是工資與職稱緊密掛鉤,並且差距越來越大。就目前而言,高級教師每月比一級教師工資要高出1500元,最讓人痛心疾首的是萬惡的職稱晉升過程中的不公和不平。



教師職稱制度推行至今已經33年了,實施過程中,歷經幾次改革,暴露的問題日益凸顯。職稱評定標準不一,評定過程不公,指標名額有限……這一切,讓廣大一線教師苦不堪然,傷心,寒心,痛心啊!我們學校今年42名教師符合晉升高級職稱條件,可是,上級有關部門下達指標比例為1:20,按照這個比例就2個名額,其中,瀕臨退休的老教師有2名,班主任佔1/3還強,3/4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如此激烈的競爭,僅僅就這樣的比例和名額,你讓老師情何以堪呢?

作為一名教師,內心很清楚,職稱短期內不可能取消,並且諸多問題也不是一下就能根除。但部分地區逐步嘗試改革弊端,寧夏、山東等地的重大舉措得到廣大教師的高度認可,希冀更多地區積極探索,儘快走出來。如果大膽啟動教師工齡制度,無疑是新時代教師最大的福音。盼望著,期待著……冬天過去,春天就要來了!


俺油菜


教師是多麼神聖的職業,用希勤的園丁來形容你們!記得孩童時的我們,仰望著自己的老師,那何止是崇敬的心情。那時父母的話可以不聽,老師的話就是聖旨,必須執行!!


記得我初中的語文老師,就像我的一位大姐姐,不論是從生活上還是從學習上真真正正的對我們無微無至的關懷! 我們那時候幾個男生離家較遠。在學校住宿,男孩子比較頑皮,我身上的褲子,褂子總是不知何時開個口子。我的老師放學後,總是給我這個費小子縫縫補補!說實在的,我當時真有些不好意思。老師講的課滋滋有味,至今我還能記得她講課時的神態!!後來考學離開了家鄉,參加了工作可惜沒有做成老師!為此總有一些遺憾!數次回到家鄉,曾經的同學們與老師相聚一刻,快樂相伴!我們的老師原來是民辦老師,後來經歷了數次考試才轉成了正式老師!工資漲了許多!他是非常高興的!雖然在正式的老師裡面,他的工資依舊是低的!周邊還有許多的民辦老師依舊在不停的考試等著去掉民辦兩個字!


從我對老師的感情來講,教齡工資制度是比較合理的!畢竟再沒轉成正式教師之前我們的老師那些教齡,算是白白浪費了!教師的工資是由基本工資,加津補貼,加職稱工資等組成!是屬於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編制,享受事業單位工作待遇!職稱工資只是佔其中的一部分。他的本意是鼓勵老師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教齡工資,是已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年限,來決定工資的,等同於企業的工齡費!!!個人認為這兩種工資制度,一就不能完美的體現出,教師的偉大與付出!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教師才能責無旁貸,全心全意的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三尺教臺育出千萬學子,教育事業關係著國家的未來,在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國家政策不斷向教育傾斜,教師合理的工資要求政府一定會滿足!!

以上僅為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批評討論,並關注,謝謝!!


小流水123456


我認為是教齡工資制度更合理。

首先說職稱在剛剛恢復時對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職稱已不在神聖:它既不代表學歷,也不代表能力,更不代表工作業績,也不代表學術的水平,簡直就是四不象。學歷不高搞個在職培訓學歷,本職工作能力不行,可施展點旁門左道,業績可用人際關係來代替,天下論文一大抄,不抄花錢也能搞。有了這些資本,再加上政策朝令夕改,前挪後移,左拐右靠,給善於鑽營之人制造機會,職稱評上了,船到碼頭車到站,多拿錢活少幹。評不上的多數人更是怨聲載道,評不上錢少賺,糊弄一天算一天!長此以往,教育何堪!!

其次,讓我們回憶一下過去艱苦的歲月,公辦教師掙那麼一點點餬口錢,更有隻拿國家幾元補貼的民辦教師,沒有五花八門的職稱,他們辛勤工作嘔心瀝血,不照樣培養出了代代英才嗎?

古人說的好,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按教齡(工齡)開工資,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第三實行教齡工資減少人為差別的同時,可對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實行補貼制,就像現在實行的國務院津貼或其它各級政府的津貼。

管窺拙見,貽笑大方!


落船山


我認為應該是教齡工資為主。因為老教師因為在教學經歷好多年,在那艱苦的歲月裡,他們摸滾爬在不同崗位和不同環境的艱辛教學,費盡心,漚心勵血,為培養學生成才,桃李滿天下。功勞苦勞都很大,應該大大獎賞,提高他她們的待遇,是非常必須的:,應該有的。按職稱的話,可能後來年青老師可能後來居上。他她們可能捷足先登,就會比老教師工資高。那不讓我們老教師又流淚又流血又吃虧了嗎?正如社會所說的。"您資格老沒得我運氣好!"。當然,職稱也要參與。應該是適可而止,差距不能太大。


金光永蓋大地


贊成以教齡工資制,很多老師一直默默工作在第一線,最辛苦的一群老黃牛,但工作一輩子還比不上哪些出來幾年的年輕人,職稱最終是落到校領導,社會有關係網,會溜鬚拍馬的人,一些年輕人說按能力那工作,幹多幹少沒有體現,真正在一線的老師都是辛苦工作,你認為他們老了,沒有能力了,他們也年輕力壯時也是拼命工作,而且很多所謂的教師骨幹,一拿職稱工作就萬事大吉,原來的論文就是抄襲,後來的工作還不如一群老黃牛。

國家應該鼓勵老師去做教師的骨幹,帶頭人,這樣的老師也確實有,不能埋沒人才,國家應該出臺嚴格的評定標準,而且也不是終身的,給他們榮譽意外,可以給他們獎勵金,所以額外的一次性獎勵,不與工資掛鉤,才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王建芸212


當然支持教齡工資制度,反對職稱工資制度。首先,放眼世界,其他所有國家中小學實行的都是以教齡為主的工資制度,唯獨中國的中小學實行以職稱為主的工資制度。這就是一箇中國獨有的名為激勵,實為危害教育的怪胎。有了職稱一輩子就躺著掙錢,似乎評上了職稱就好像是為國家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理應終身獎勵一樣。事實上高職稱和低職稱的人對教育的貢獻是相當或相近的,但工資差距卻十分巨大,這與目前國家提倡的公平、公正是背道而馳的。實行以職稱為主的工資制度,在中小學可以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部分既得利益都也許會拋出謬論,說什麼實行以教齡為主的工資制度,是吃大鍋飯,熬年頭。請問國外中小學根本沒有職稱一說,人家教育搞得那麼好,你敢說人家吃大鍋飯?私立學校不以職取酬,你敢說私立學校老師也在吃大鍋飯,熬年頭?難道職稱制度實行之前的那幾十年中,教師隊伍中的先輩們,都是吃大鍋飯?要我說真正吃大鍋飯的是那些通過正當或不正當手段取得職稱後,就船到碼頭車到站的人,他們才是吃大鍋飯的人群,而且是躺著吃大鍋飯的人群。


霧裡紅3


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會支持教齡工資制度。因為目前的職稱工資制度讓很多數一線教師非常絕望。

以我校為例,初級和中級的工資差異不是很大,但中級和高級的差異就非常大了。一般情況下中級教師的年收入只有高級的三分之二,即高級教師比中級教師工資高約50%。但是高級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並沒有明顯超過中級教師。但是,教學工作量,中級教師又明顯多於高級教師。不少高級教師只教一個班,中級教師幾乎都教2個班,其中絕大多數還是班主任。高級教師當班主任的也有,但很少。一言弊之,職稱工資制度造成了事實上的中級和高級教師同工不同酬。我相信,這種現象也普遍存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

既然,高級教師做著和中級教師一樣的工作,卻可以拿高於中級約百分之五十的工資,那麼我們都努力評高級吧!但是如今的高級評審之難難於上青天。按著目前的評審制度,大約很多中級教師恐怕一輩子都要當老中醫(老中一)了。

如今的職稱工資制度嚴重影響了很多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當然,我支持的教齡工資制度絕不是目前的3到10元的教齡津貼。我來說一說我設想中的教齡工資制度。工資由三大塊組成:崗位工資、教齡工資和特殊津貼。

1.崗位工資由工作量和工作質量決定。工作量即每週的課時和臨時加班組成。工作質量一看期末考試成績,二看教科研成果。由於現在的中學普遍存在平行班和實驗班的區別,所以考試成績主要看進步率,即“殘差”。科研成果看公開課的數量和質量、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以及課題研究成果。當然學生獲獎也要歸入教師的教科研成果。崗位工資遵循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原則,讓肯多幹活,讓幹活好的教師拿更多的工資。崗位工資的設立基本上可以杜絕職稱工資制度下,某些高級教師幹得少,幹得不好,卻拿得多的不合理現象。

2.教齡工資主要用來鼓勵教師的長期從教和對老教師的人性化傾斜。個人建議,像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任教滿5年,無原則性教育事故,每月開始擁有教齡工資1000元。之後,每多任教1年,教齡工資增加200元。這樣,任教滿10年,教齡工資每月2000元;任教滿15年,教齡工資每月3000元;滿20年,教齡工資每月4000元;滿30年,教齡工資6000元。當然,教齡工資不是混日子能混出來的,如果年度考核不合格,教齡工資暫停增長;如果出現重大教學事故,停發教齡工資。當然,我現在的設想沒有考慮到物價上漲的因素,教齡工資增長的額度還應根據物價上漲情況作出調整。老教師在精力上普遍無法和年輕教師相比,但是又普遍和年輕教師從事同樣性質的崗位工作,教齡津貼的逐年增長就是對老教師的人性化傾斜——誰都會有老的那一天,工資向老師傾斜是一種文明。

3.特殊津貼是對職業精英應有的經濟待遇。取消職稱工資制度後,現有的職稱評定製度一定會有較大的改革。個人以為,中高級職稱的評審可以中止,但特級和正高的評審應該繼續保留。只要評審公正透明,能評上特級和正高的教師一定是我們行業的精英。行業精英應該擁有精英的經濟待遇。特殊津貼就是給職業精英的特殊待遇。個人以為,目前特級教師每月100月的特級津貼實在是太少了。在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個人以為,特級和正高的特殊津貼應該每月不少於1萬元。

讀者看到這裡,或許覺得我是在做白日夢。的確,和現實相比,我的設想過於理想化了。但是,如果,我們連夢都不敢做,連理想都沒有,那麼我們將永遠深深地陷在現實的泥潭裡,永無出頭之日。如今,職稱制度的弊端已漸漸成為社會共識,就是已經評上高級教師的同行也大多主張廢除。教師工資擺脫職稱的糾纏,按教齡自然晉升應該是大多數一線教師的心聲。於是,今天我為大家描繪了一個美好的理想。

我以詩人食指《相信未來》的開篇結束我的回答: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老汪說教育


本人就是教師,我對教師職稱制度十分厭惡,強烈建議取消職稱工資,實行以教齡為基礎的自然晉級制度,堅定地支持以教齡為基礎的工資。職稱制度存在許多弊端:一、評職稱有名額限制,引起教師內鬥。二、職評材料造假,引發教育腐敗。三、職評要求教師發表論文、做課題,做了不是老師該乾的事情。一般老師沒那個精力和能力去寫論文,大多數論文都是從網上下載,複製粘貼而成,實在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也沒有現實指導意義,就是為了評職稱,真的沒意思。最後,我也知道現在取消職稱工資不現實,但我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政策,先是淡化職稱工資,直至最終取消,把職稱作為教師的一項榮譽,我想這才是全國教師的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