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寫出《史記》之後,漢武帝劉徹是怎麼對待他的?

司馬遷和《史記》的故事現在恐怕是無人不知,司馬遷的《報任安書》甚至曾經搬上了中學語文的課本。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句跟司馬遷或者是《史記》有關的名句,什麼"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什麼"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等等。

但是現在卻有很多人將司馬遷的這段歷史僅僅當作故事來讀,只知道司馬遷受了宮刑之後就發奮寫《史記》,卻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和後續的發展。前幾天我跟一個朋友在聊天,聊起了司馬遷和《史記》,這個朋友就開始跟我叭叭的說了一大通。

說司馬遷因為得罪了漢武帝所以被除以宮刑,但是為了實現他們家族的一個偉大理想,寫一本通古至今的史書,所以本來想自殺的司馬遷才鼓足了勇氣活了下去,最終寫成了這部千古名著史記,說的基本上全是上學的時候書本上的內容。

但是聊到最後,這位朋友卻得出一個疑問:司馬遷既然說沒有自殺是因是為了寫《史記》,但是他寫完史記之後,為什麼卻沒有自殺呢?對此我真是表示很無語。要知道司馬遷遭難的時候,已經四十八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的時候已經是一個老人了。所以他雖然以後發憤寫《史書》這本書,也基本將這本書完成了。

司馬遷寫出《史記》之後,漢武帝劉徹是怎麼對待他的?

但是寫書這件事不同於其它的事情,這個東西是沒有止境的,因為有很多歷史資料需要去搜尋考證。所以事實上,對於司馬遷來說,他到死都沒有真正意義上完成這本命恢宏鉅著。相信如果天以假年,《史記》中的資料恐怕還會更加的翔實,就更別說什麼自殺不自殺的事兒了。

還有就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只知道司馬遷曾經當過太史公,然後寫出了《史記》這本書,但是對於前面和後面的事情他們都不知道了。甚至很多人都認為司馬遷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宮刑並且囚禁了起來,後來寫完了《史記》這本書之後,漢武帝非常滿意這本書,所以就饒恕了司馬遷的罪名,從此太史公司馬遷就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

恐怕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歷史卻不是童話故事,很多你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在當時卻是無法理喻的。事實上我們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對於文字要求得非常嚴格,尤其是對於帶有評判帝王性質的史書來說,更不是誰都可以寫的。況且當時司馬遷得罪了漢武帝,所以他寫書也並不是那麼光明正大的。

事實上,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是偷偷摸摸的寫的,漢武帝根本就不知道。他一開始是在監獄裡寫,後來出獄之後又含恨繼續寫了下去,後來在司馬遷將《史記》大概完成的時候,他已經五十五、六歲的高齡了。這個時候恰好遇到了漢武帝在興巫蠱之禍,政治局勢非常的嚴峻,所以司馬遷就更不敢將他這本書公開出來。

司馬遷寫出《史記》之後,漢武帝劉徹是怎麼對待他的?

為了這恢宏鉅著能夠得以保存,他將這本書寫了兩份,一份偷偷的藏在了京城,另一份則是遠遠的送到了偏僻的山區。在這種情況下,司馬遷的《史記》處境是非常的艱難的,他寫成這本史書無非是想流傳後世,但是在當時如果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他根本就無法將這本書流傳下去。而司馬遷又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所以司馬遷的餘生,其實一直在偷偷的尋找傳人,但是過了沒多久他就病死了。

所以司馬遷這本《史記》,其實沉寂了幾十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只是在一個小圈子裡傳閱,那麼後來《史記》是怎樣流傳下去的呢?因為司馬遷只有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嫁給了漢武帝時的大臣楊敞,楊敞在漢昭帝的時候曾經做到過丞相,他的影響力非常大。等到了漢宣帝的時候,那個時候政治局勢已經沒有那麼緊張了,而且關於司馬遷的舊賬也早已經翻過去了,這個時候楊敞的兒子也就是司馬遷的外孫楊惲,他因為當時他因為在當時的權力和影響力還比較大,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想起了他外公的那本惶惶百萬言的《太史公書》,將司馬遷的這本鉅著開始公開流傳了起來。

司馬遷寫出《史記》之後,漢武帝劉徹是怎麼對待他的?

而楊惲也非常的有才華,他和當時京城的士林和學者關係非常密切,所以有很多人重視起了這本書,漸漸的成為了一些學者研究歷史的權威著作。而司馬遷和《史記》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是直到西漢末期王莽專政的時候,朝廷才公開承認了司馬遷的功績,將司馬遷的後裔封為"史通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