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車企及質量有國產好嗎?為何有的人選擇韓系車卻看不上國產車?

謝謝儂噻


韓國車質量好不好,與國人選擇韓國車實際上並不能劃等號。因為國人不是因為韓國車質量好不好來決定買不買韓國車的。

韓國車質量很好

韓國車在中國深耕十多年,你可以發現,韓系車在國內完全沒有“定位”,原本設計上有些特殊, 近兩年也平庸了很多。可以說要安全沒安全感、要速度沒速度、要配置沒配置、要舒適沒舒適。那麼韓國車賣點是啥呢?

就是質量,韓系車的唯一賣點就是質量穩定,從三大件到內飾娛樂設施,韓系車就是瞄著“豐田”的口碑打造自己的,韓系車很清楚自己很難樹立一個“跑車”“豪車”“科技車”的形象,所以只能走品質口碑路線。因此在國內韓系車的質量確實領先大部分品牌。

國人選擇韓系看不上國產車的原因

在國人心目中,韓系車幾乎是合資品牌的“底線”了,比韓系車再第一級別的就是國產車。也就是說,買車絕對不考慮自主品牌的人,錢又不夠,就退而求其次買了韓系車。這是相當一部分購買韓系車的人的心裡。

另外,韓系車在外觀設計上確實比“大眾”“豐田”“本田”等合資品牌要時尚一些,內飾、配置給的也更多一些,從性價比上講,韓系車在合資車領域有一定優勢。

而看不上國產車的原因,並不是韓系車導致的,而是“鄰居”導致的,很多小地方人買車不是給自己買,而是給身邊人看的。如果買一臺自主品牌回家,會覺得沒面子,買一臺合資車回家才叫“混的好”,而韓系車因為是“合資車底線”,所以感覺寧選韓系車也不買國產車。

白希文總結

有時候買車沒有那麼多因果,更多的是巧合,沒有誰覺得韓系車一定比國產車好,就駕駛感受而言,韓系車也不如現在頂尖的自主車型。但韓系車的質量穩定性依舊是全球領先的,而選擇韓系車放棄國產車的的原因,又是因為面子問題,他們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白希文


韓國車好不好,開過才知道!

2011年的時候,本來是看上了大眾的途安,無奈大眾的銷售忒牛,讓我放棄了,轉而選擇了口碑不是太好的韓國車起亞獅跑,說實話當時被它的外表吸引了,沒想到這口碑不是太好的合資韓國棒子車,真是讓我刮目相看,到現在不到8年17萬公里,真是啥毛病沒有,皮實耐操,每次的基礎保養也很便宜,機油機濾149元7500公里保養一次。

2008年入手比亞迪f3,還是超白金豪華版,後門的電動車窗從買了就有異響,怎麼修都不行,期間換過起落架啥的都不行。我是那種開車的時候要是有異響,就感覺特別扭那樣的。隨著時間越長,越開小毛病越多,換過水箱,上水管,下水管,排氣管,減震等等,排氣管跟水箱是免費更換的,最終讓我受不了的是中控臺的異響,修來修去弄不好,最後4S修車師傅跟我說,國產車就這樣,但開肯定不礙事😂😂!!但4S店的態度一直還不錯!在2011年開了3年9萬公里的時候二手車市場處理掉了。

好不好自己體會,不要道聽途說!十年過去了,最近想再入手一輛國產傳祺GS8,國貨好使的話肯定願意買自己國家的品牌呀!


漢蘭達77387115


目前在國內汽車市場上,韓系車的銷售狀況不容樂觀,以是處在最底谷時期,以韓系車現代品牌為例,車型銷售較好的SUⅤ類有ix35,智跑等月均銷量過萬,而銷售一般的有ix25,奕跑,kx5等,而轎車類有領動,悅動,菲斯塔等,車型銷量一般有悅納,瑞納,煥馳等,韓系一家車企兩個品牌車型,銷量過萬的有ix35和智跑及領動,還有銷量一般菲斯塔等車型。


究其韓系車在市場上銷售不振的深層原因,不外乎有諸多因素影響,但是其自身原因佔主要因素是重點,比喻說車型更新換代步法太慢,引進的車型技術老舊和有四代同堂銷售等,只有車型的耐用性是可圈可點的,並且車型定位和定價,在優勝時期向一線大品牌車型價格靠攏,而在車型銷量低迷時又向國產車型價格擠壓,降價求量是現代最後的手段,只是策略應變收效不大。

縱觀韓系品牌車型製造和創新能力並不差,甚至車型在某些功能和性能上,對比國產車型有些局部優勢,這也是基於韓系車型製造業,起步就比國產車型早,當然是製造技術積累要深厚一些,其中包括菲斯塔和新途勝車型上市銷售,就是性能與品質好的佐證,包括了歐美汽車發達市場裡,也有韓系車的身影出現,佐證了韓系車型質量超過大部份國產車。



為何有的人選擇韓系車而看不上國產車,這是個有品牌認知和品牌價值觀的問題,雖然近年韓系車品牌價值在下降,保值率低也是不爭的事實,但終究韓系現代品牌汽車,也是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產廠家身份,其合資品牌車型的光環在國內,還有品牌剩餘殘值及車型性價比等都是可加利用的,現代ix35和領動銷量就是證明。


而韓系車相比國內市場上的國產車,在車型動力總成匹配和調教上,還有在車型重要部件(AT變速箱)上,是能獨立完成研發和生產製造,也是大部分國產車型配套廠家,都在努力追趕和期盼超越的路上,經過二十多年車型製造技術積累,國產車型在製造品質和匹配調教及耐用性上,是進步非常快和日趨成熟,持平和超越合資車型質量只是個目標追趕,當然也需要國人的支持。

在國產品牌車型裡,其中有吉利,長城,長安和奇瑞等國產品牌車型,在車型發動機研發和製造技術上,以經是持平和超越了韓系車型,只是目前國產車型的短版,是在AT變速箱製造水準上稍遜色,最重要的是國產車型要有自主製造和生產能力,也要更注重車型的口碑積累和品牌價值與質量的提升,完善和提高車型售後服務質量水平,才是更受多數國人喜歡和願意選擇的重要因素。


老蘿閒語


我記得以前在網上看過一個報道,誰寫的我忘了,說的是這幾年隨著韓系車銷量的下降,自主品牌銷量以及技術的提升,自主品牌達到了和韓系車持平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趕了韓系車。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一部人的認同,但是,隨著現代領動的推出,人們又一次認識到了韓系車的技術,認識到自主品牌遠遠沒有達到韓系車的水平,甚至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其領動的設計在有限的軸距條件下,所展現出來流暢的線條,較低的風阻,可以說是非常漂亮,韓系車在外型設計方面還是比較出類拔萃的,在這方面號稱最美國產車的吉利的設計也相比韓系車也有很大的一部分距離。


在技術方面,韓系車的6AT變速箱的調教可以說比豐田的6AT差不了多少,相比大眾旗下所搭載的6AT的調教也毫不落後,換擋平順,和發動機的匹配相得益彰,其雙離合變速箱的調教也是自主品牌目前不能比的。

在整車品控上韓系車也表現出了其應有的品質,質量控制較好,處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韓系出租車也算是一個證明。

當然韓系車也並不是完美的,比如部分車型安全性比不上同級別的自主品牌,配置也沒有自主品牌高,現在韓系車還是處在美系德系日系與國內自主品牌之間的定位,談不上高檔,起初對韓系車的印象是配置高價格合適,品控也不錯,挺適合家用,其論跑高速穩定性他比不上德系,靜音比不上美系,省油耐用比不上日系,但其綜合性能不錯,沒有太大偏科。

但是隨著國內自主品牌技術的提升,和韓系車之間的技術水平不斷縮小,某些甚至已經超越,比如奇瑞的1.6T的發動機技術,動力參數差不多和合資品牌的2.0T持平,在安全性方面奇瑞以及吉利的同級別安全性也不比韓系車差,外觀設計也越發成熟。



在於國內自主品牌相比,其整車動力總成技術以及匹配體驗和整車品控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還有外觀設計也不錯,所以目前有很多人在選車時還是比較傾向於韓系車,尤其是現在韓系車巨大的優惠,同級別價格和自主品牌差不了太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消費者會越來越認可自主品牌,在購車選擇上也會越來越傾向於自主品牌。


閒餘時光


很多人就是喜歡人云也雲,不研究不分析就盲目下結論。

實不相瞞,我現在開的就是地道的韓國車——整車進口的索蘭託L,2015款7座柴油精英版,三年半、八萬多公里跑下來了,應該有點發言權了吧?

先說優點吧:

第一,省油省到沒朋友。2.2T、自重2噸的車,平均油耗才8升左右,而且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魔都市區跑。極端情況一箱油往返溫州1000公里出頭(因為山路多,限速80-100),回來還剩35公里的油,而且是夏季三十七八度,坐了五個人,第三排座椅放倒,後備箱裝滿器材,往返全程空調。

第二,動力強勁,扭矩440牛米,即使滿載爬坡也很輕鬆;高速110-140很容易——再高我沒敢試過,怕扣分。

第三,質量還不錯,春節回老家,電瓶饋電,找來搭電的小車電壓不夠,打不著,急著要用車,直接換了個新的(不知道啥牌子);前胎正常磨損,怕冬天在高速上打滑,換了;除此之外、除了正常保養,就再沒換過啥——連剎車片都沒換。

第三,空間大,內飾不錯,配置夠高。但畢竟落地才31萬多,沒法跟BBA比。

第四,保養費用不算高。雖然每次也要1000左右,但柴油車是8000-10000公里才做一次保養,相比5000公里一保的來說並不貴。目前除了空濾、機濾、空調濾、柴濾等每次都換以外,額外就換過一次變速箱油,下一次可能要換剎車油、剎車片。

再說說缺點:

第一,噪音大,但只是車外,車內還是挺安靜的。

第二,太低調,很多人不認識,以為是智跑——好幾次被問:你這智跑怎麼比別人的大?我只好說它是智跑的哥哥。

第三,出身不好,棒子車,容易被噴。


企宣達人


不談民族情感,國產車比不上韓系車,差距還挺大,並不是同樣的價位下看到國產車配置更多就質量更好。

韓系車一開始模仿到是日系的技術,逆向開發到正向研究,總體技術上比日系還是要弱許多,比德系也有所不如,但是比國產卻綽綽有餘。



打個比方,好比日系車三大件水平在5樓高度,韓系車在3樓高度,國產車也就在1樓的高度。這並不是貶低國產車,主流國產車像奇瑞的發動機雖然口碑和穩定性還不錯,但是跟技術沉澱幾十年的日系、韓系還是有比較大差距。


韓系車定位其實比較明顯,外觀要比日系還前臉時尚,配置比德系還豐富,價格比美系車還便宜些,所以在國人看來,它的性價比還是挺高的,而且三大件並沒有特別差,家用車跑二三十萬公里沒有多大問題,十萬公里以後的車況品質,表現比國產車好很多。

韓系車在歐美的市場接受度挺高的,口碑好,質量穩定價格便宜,關鍵是維修保養費用低,讓歐美市場除了日系車,就是韓系車很受歡迎。

國產車正在努力縮小與韓系車的差距,從外觀設計上,比如國產車的宋Pro,吉利星越,博越、長安CS85coupe、哈弗F7x等車型的外觀也越來越時尚,而且配置比韓系車更豐富,價格更低,國產車質量的進步,讓更多消費者願意選擇國產車。


從薩德以後,韓系車的銷量在華每況愈下,有國產車的崛起,它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性價比不如國產車好,綜合品質有所下降,導致韓系車的口碑也在下降。

公正的講,韓系車現在的水平遠超國產車,我們該正視韓系車的優點,努力縮短與韓系車的差距,提高國產車的品質。每個人買車是自己的意願,買日系或者德系還是韓系都是他個人的事情,說看不上國產車,那是老眼光了,沒有看到國產車的進步,惡意貶低國產車抬高合資車的人,要麼不懷好意,要麼就是奴性使然,所謂的崇洋媚外。


小強說說車


買十萬元左右車,隨便找個修車店去問修車師傅,在經濟性、耐用性方面除了兩田就是韓繫好了,韓系車故障率低維修保養便宜,性價比很高,比如現代能達到豐田90% 的質量,價格卻是豐田的80%。


Lxcui


國產車這幾年是有進步,但不要和別人比,還是有差距的,可靠性,耐久性都是不小差距


特約評論專家點評


棒子車質量技術都比國產車好,但技術上品牌上安全上都比不上日本德國美國對手,並且簡配嚴重,用料不足。

不要看棒子車在歐洲北美賣得也不錯,國情不同,外國人看汽車跟我們看自行車差不多,檔次品牌什麼的也不太講究,他們更注重實用。

再加上那邊車子便宜,維修的人工費巨貴,所以車子的穩定性和質保期就很重要。棒子在歐洲提供七年質保,為車輛後期使用節約了很多費用,這是任何德國日本對手沒有的。

不買國產車買棒子車的車主主要還是因為錢包有點癟,買德國日本美國車有點累,為了省那兩三萬才去買韓國車。殊不知賣二手車時候殘值低得慘不忍睹,比正常日本德國車低兩三萬。

綜上,棒子車不值得入手


滅棒辦公室主任


國產車只有走出國門,在別的國家也有銷量,才能配來比一比,不然就在窩裡橫,吹上天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