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無差別裁員平均年齡37歲。中國企業平均年齡33歲,卻裁大齡的員工說明什麼?

第三眼觀世界


首先,無論中國企業還是國外企業,只要是企業,其經營目標就是盈利,為投資人提供最大限度的回報。國外企業如果像華為這樣直接裁年齡大的員工,會被告得很慘。比如去年IBM的裁員,三名原IBM員工對IBM提起了集體訴訟,他們表示:“為了打造一支更年輕的員工隊伍,過去數年,IBM一直在系統性地裁減年齡較大的員工。”IBM對此回應“我們對員工隊伍調整的依據是技能而非年齡。自2010年以來,我們美國員工隊伍的年齡沒有什麼變化,但技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我們一直並將繼續大力投資員工技能和留任員工的原因,使我們能在這一全新的科技時代取得成功。”而事實上,過去6年時間當中,IBM裁減了至少2萬名員工,這些員工年齡都超過40歲,也就是說IBM在系統性地違犯與年齡歧視有關的法律法規。所以,無論IBM還是Oracle,都是號稱無差別裁員,實際上還是以裁大齡員工為主。

至於為什麼裁大齡員工,這個理由其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大齡員工上有老下有小,精力體力都無法與年輕人相比,而且工資收入更高。尤其在IT行業,知識更新很快,很多老員工的知識體系已經老化,如果到了一定年齡還沒能轉到管理崗位,則往往其技術方面積累的經驗很可能因為技術體系的更新而變得不再有價值。

Oracle在硅谷曾有養老院的稱呼,這也導致這個IT行業曾經的巨無霸在互聯網時代被其他巨頭甩在了身後,因此其向雲平臺的戰略轉型也是勢在必行。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寫道:“風會熄滅蠟燭,也能使火越燒越旺。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應該擁抱波動性、隨機性、不確定性,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我們要成為火,渴望得到風的加持。”塔勒布在分析大量案例後得出結論:越穩定的越脆弱。“你的工作越是穩定,你對組織越是依賴,那你抗風險的能力就越弱。”“當一個人被確定性鎖死,基本上就從獵手淪為了獵物。你的人生之路固化、未來發展固化。一旦遭遇那隻黑天鵝,一旦環境否定了你,就會引發大崩盤或大崩潰。”

所以,沒有哪個企業是可以保證養老的,一個人想要不被企業淘汰,不被時代淘汰,只能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老寧有想法


輿論總是說年齡大了的員工都是老油條了,沒有了工作的激情,因為這個年齡的員工大都成家照顧一家老小會分擔很多的精力,還有的說年齡大了對新鮮事物不再敏感了,也不願意再接受新新鮮事物了,沒了創新精神。其實對於這些觀點本人都不是很贊同。

首先咱們來講講老油條的問題。不可否認當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一年以後你對公司的厲害關係都會有了整體的瞭解,工作上的事情也是。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會有趨利避害的思想,也不容易再被忽悠做更多“職責以外”的事情,因為不容易被騙所以感覺是更難以被掌控,這在領導看來確實不是很可愛的事情。

然後說說成家後因為家庭而忽略工作的事情。本人覺得會有一點點但總體上這種情況可以忽略。就我周圍的情況而言,成家的兄弟姐妹們並沒有家裡孩子要開家長會而不去出差,或是要帶孩子去動物園不去加班。他們差照樣的出著,一出就大半個月的,班還和單身狗時一樣的拼命加著。你以為沒成家的小年輕就更願意待在公司加班嗎?做夢,沒女朋友的急著撩妹,有女朋友的急著見面,反正本人是沒覺得他們會以因為自己單身而更原因待在公司,如果是,那原因一定不是為了加班而是公司的晚飯和娛樂設施,最起碼這是我身邊的單身小年輕在做的事情。

再說說老員工落伍跟不上時代的事情。因為本人不是在新興行業就業,對於像互聯網這樣的推陳出新迅速的行業不是太瞭解。但我一貫認為,創新是一種習慣和個人目標。一個年輕時代一直致力於不斷創新的人一定不會在三十幾歲的時候改變自己多年的創新思維。難道創新就不需要經驗基礎嗎,是空地裡長出來的嗎?

國內企業的去高齡話不知道該怎麼講,企業根據需要裁員無可厚非總是把髒水潑到大齡員工身上就不好了吧。


彎彎的綠野仙蹤


一般來說外企比較注重員工的穩定性,而很多國企比較注重員工的效率和成本。其實這種現象跟是不是外企關係不大,跟企業的發展理念的密切相關。

注重品牌價值的企業更注重穩定性

一個有自己品牌的企業,往往更重視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對自有品牌越熟悉質量保證越好。因此,這些企業都比較重視有十幾年經驗的老員工。為了把因裁員而引起員工不滿降到最低,都會採取無差別策略。被裁的員工會只能怪自己運氣不佳。有意思的是,由於裁員補償較高,有些留下來的員工還會羨慕被裁掉的員工,怪自己運氣太好。

服務型企業不養老員工

以IT行業為例,很多外包服務企業裁員是家常便飯,超過35歲如果沒啥看家本領就比較容易被裁了。首先,大家都知道老員工的薪酬高,拖家帶口的工作效率相對低一些。其次,這些企業大都沒有核心技術,Java活多就學Java,Python火就學Python。老員工的經驗派不上用場,反倒是年輕的小白學新技術更快。成本高效率低,老員工不受待見也很正常。而且,這些企業的HR都很強,隨裁隨招毫無壓力。

重視穩定性的外企較多,重視年輕化的國內企業居多,這個現象說明國內的IT行業中外包服務規模很大,有自主品牌開發的規模仍然較小。行業結構仍然以低端的開發為主,從事高端品牌研發的企業仍然是鳳毛麟角。


日衝信息 黃


我是凌凌,職場領域創作者,以下為我的回答,感謝你的閱讀

個人的認為:職場的年齡正在年輕化,以後年齡越來越大,將會面臨失業問題。原因如下:

1、年齡在37歲時,一般都是有家庭,此時無法投入全部的盡力到工作中。當然這個也是很實際的問題,一般在家庭和工作出現矛盾或者必須二選一的時候,很多人都選擇家庭,這樣無可厚非,但是企業來說,工作第一,企業必須擺在第一位,這個時候矛盾就出現了。

2、身體原因,37歲在職場,這個時候一般的工齡都在7-10年左右,身體沒有年輕時候那麼好,簡單的來說就是如果需要加班做項目,可能年輕人(27歲左右)連續熬夜幾天沒有問題,但是對於37歲的職場人來說真的很難熬(之前職場出現過這種例子,並沒有排斥37歲的職場人)

3、不太會接觸新的事物或者問題,37歲的職場人在工作中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很多問題都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很容易按照慣性思維去思考問題,所有有時候也會缺少新穎,或者更全面的回答。但是年輕人不一樣,接觸新鮮事物也會快一些,而且對自己而言也會有很多新穎的想法。

當然37歲的員工一般工作經驗都很不錯,對於企業發展都有很多付出,以上觀點是針對裁員的個人看法,如有不同的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凌凌跑跑跑


造輪子的需要有經驗技術支撐的,所以年齡想小也小不了。

用輪子的需要精力旺盛而且便宜的,所以年齡小不壓力的最合適。

我國也有少部分造輪子的,只不過大部分中小民企都是使用輪子特別是外包派遣的專業用輪子的……這不是單單企業家的事,而是整個營商大環境造成的,沒有抓住互聯網革命的核心,只能作為跟隨者……


MR杜wy


裁員是一種企業行為,他如果在裁員的過程中完全符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那它在法理上是沒有過錯的,只是它在道義上是缺失的。一個企業成功與否看重的不光是未來前景,還要考慮它之前的所作所為。甲骨文這樣裁員可能就是它的企業文化。所以之後應聘者也要考慮清楚在入職哦。37歲完全是一個被雙殺的年紀。


取暖器小太陽


傻了吧,中國人裁員,先給你扣帽子,躺著數錢,大白兔,打倒這個那個,似曾相識吧。可憐一群傻逼屌絲自己就是受害者,還覺得好有道理啊。有這事不是無緣無故的


xxtb226


甲骨文那是關閉研發中心 能不能用心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