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鎮:科技城集中發展區“項目徵地”遭遇“釘子戶”

龙门镇: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项目征地”遭遇“钉子户”

正在拆遷之中的小橋村王家院子

綿陽新聞網訊 “我們龍門鎮被規劃進入科技城集中發展區,這是我們龍門人的幸運,也是龍門加快發展的一次絕佳契機,每一個龍門人都會這次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的盛宴。小橋村七組這次被納入項目徵地,進行統徵儲備,得到了67戶拆遷戶的積極支持,唯獨一戶漫天要價,影響了整個項目徵地進程,希望媒體對釘子戶這種漫天要價的行為予以曝光。”近日,涪城區龍門鎮小橋村七組一位村民打進綿陽日報社新聞熱線反映。

現場直擊

67戶簽訂拆遷協議唯有一戶當“釘子”

5月10日,記者來到小橋村7組,這裡已經變成了一座空空的村落,當地村民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往外搬東西,部分房屋已經被拆掉。

記者遇上正在往外搬東西的老王,老王一邊搬一邊說:“協議都簽了,村上等著拆房子,所以得加緊搬。”對於還有一戶劉某堅持“要高價”才拆遷一事,老王說:“我和每家拆遷戶一樣,開始也是有一種心理,就是想通過拆遷儘量多要錢,但是通過鎮村拆遷幹部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做工作,宣講政策,我終於明白了拆遷政策是統一的,不僅僅涉及小橋村,而是整個科技城集中發展區的拆遷政策都是一致的,所以我就簽了拆遷補償協議,希望儘快在分到的宅基地上,把新家建好。”

小橋村一位村幹部說,全村67戶拆遷戶都和村上籤訂了拆遷補償協議,都在積極搬遷,唯有7組的劉某,雖然經過無數次做工作,還是“咬著”比規定拆遷補償費高出數倍的高價“不鬆口”。

村民心聲

支持科技城集中區建設和改變居住環境“雙贏”

“7組老地名叫王家院子,老房子多,有點像龍門鎮的一個龍鬚溝,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以我哥為例,房子是地震以後加固的,之前天天盼著拆遷,好改變自己的居住環境,但是真的徵地拆遷了,開始還是進入拆遷開始必須經過的一個過程,就是希望多要錢,為此,拆遷幹部可以說是跑斷了腿,當我哥認識到拆遷政策和底線意識以後,也是在近日才和大家一樣按照統一標準簽訂了拆遷協議。”小橋村7組村民馮女士說,這次拆遷,既支持了科技城集中區建設,又改變了王家院子原來住戶的居住環境,可以說是一次“雙贏”的拆遷。

小橋村6組村民楊女士,這次也在小橋村“項目徵地”拆遷之列,她對未來的居民點生活充滿嚮往。她說:“過去一個組的人,家家戶戶分散居住,現在住在一個居民點裡,全組會更加團結,鄰里守望相助,住得更放心更開心。”

龍門鎮政府

通過耐心工作“釘子戶”思想開始“轉變”

“在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中,涪城區龍門鎮承擔著重要的任務,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方面,我鎮承擔著科技城大道龍門段、涪江右岸香社村堤防、青江路龍門段、濱江路南段的建設徵地任務,在產業項目發展方面,承擔著小橋村項目徵地土地儲備任務。上述工作目前推進順利,全靠龍門鎮幹部群眾的大力支持。”龍門鎮政府一位有關負責人介紹。

對於徵地遭遇“釘子戶”一事,這位負責人介紹,拆遷徵地之初,劉某在個別親友的慫恿下,每平方米拆遷補償要價三四千元,高出標準數倍,通過鎮村幹部反覆做工作,宣講政策,近日劉某的要價有了大幅降低,但仍是市上統一徵地拆遷補償費的一倍多,龍門鎮政府將堅決執行市上的統一標準,依法拆遷,讓此次拆遷工作“一把尺子量到底”。

(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榮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