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居民收入,新一輪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窗口”開啟

記者 辛圓

增加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一直是中國政府關注的焦點問題。今年以來,重慶、上海和陝西已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要求,其他省份或將跟進,可以預見新一輪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窗口”正在打開。

1月1日,重慶市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調整後,重慶市最低工資標準實行兩檔制,兩檔分別比原標準1500元/月和1400元/月提高了300元。

4月1日,上海將每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420元調整到2480元,增加6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21元調整到22元。

5月1日,陝西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後,一類工資區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800元/月,二類工資區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700元/月;三類工資區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600元/月。

5月9日,北京市發佈通知,自7月起將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120元調整到2200元,增加80元;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確定為24元/小時,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法定節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確定為56元/小時。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根據人社部2015年發佈的《關於做好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工作的通知》,各地充分考慮當地經濟形勢發展和企業實際情況,穩慎把握調整節奏,將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改為每兩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發現,青海、湖南、甘肅、天津、貴州和雲南距上一次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已滿或將滿兩年,河北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日期為2016年7月份,已接近三年,這些省份很可能加入到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行列。

“最低工資標準相當於全社會居民基本生活的‘託底性’保障。”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中心高級分析師付一夫對界面新聞表示。

他指出,從宏觀角度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可以增強對低收入群體的物質保障,緩解收入差距的拉大,同時有助於增加居民的獲得感,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國人收入水平與購買力,從而釋放國民經濟的消費潛力。從企業角度看,能激發勞動者的工作熱情和效率,進而為企業節省更多的成本。

梳理人社部最近公佈的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數據可以發現,地區之間最低工資標準差距明顯,排名首位的上海和遼寧省公佈的最低一檔工資差距超千元,而同省之內,例如廣州和深圳也存在差距。

付一夫在採訪中指出,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故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從這個角度看,不同區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理應是被允許的。

還有分析師指出,儘管中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幅度和調整頻率不斷加大,但是在最低工資水平評估及標準制定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付一夫認為,未來中國進一步做好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工作需要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要秉承可持續思維,將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同勞動者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引導各地更加關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與GDP增長、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居民消費價格變動情況相協調。

另一方面,要完善科學的最低工資標準測算方法,更加關注最低工資決定過程中各方的作用發揮與民主決策,著重完善數據提供、協商提議等相關細節,同時考慮將最低工資標準制訂過程逐步轉化為相關各方對話溝通的過程,兼顧各方的權益。

轉自:界面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