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開展黨員幹部“進百家門、察百家情、解百家難”活動見聞

登門連民心 一線淬黨性

——定南開展黨員幹部“進百家門、察百家情、解百家難”活動見聞

對群眾的態度,就是對黨的態度、對政績的態度,這是定南縣黨員幹部在直接聯繫服務群眾中,始終秉持的價值追求。2018年以來,該縣結合“機關幹部下基層,連心連情促脫貧”,深入開展黨員幹部“進百家門、察百家情、解百家難”主題活動,推動“下基層、訪民情、辦實事、淬黨性”常態化,群眾反映的一批實際問題得以有效解決,群眾提出的許多意見建議得到及時吸納。

登門問計於民

胸前戴黨徽、腳蹬自行車、手攜公文袋,成了嶺北鎮梘下村駐村第一書記毛洪文上戶走訪的“標配”。“梘下地域狹長、住戶分散,多山間小道,上戶走訪,靠步行效率太低。”毛洪文說,即便是騎爆胎,也要逐一“登門拜訪”包括貧困戶在內的100多戶村民。

“毛書記是縣環保局的幹部,別看他的定南話還夾著外地口音,但與我們拉起家常來,熟絡得如同一家人。”村民朱金德說,他從貧困戶到現在的養羊能手,多虧了毛洪文的一次次“登門拜訪”。通過養羊,朱金德有了不錯的收入,今年被列為預脫貧對象。

定南縣把建立完善扶貧日工作機制、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大走訪大調研”等緊密結合起來,深入開展“三百”活動,讓黨員幹部聯繫服務群眾“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效果更加凸顯”,以此延伸織密黨群幹群關係網。該縣龍亭路社區黨支部創新開展“街巷院子會”活動,通過城區31個單位與網格社區結對共建,讓黨員幹部在走街串巷中廣交基層朋友,推進黨的好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受到群眾歡迎,取得良好效果。

守得初心見明月。“三百”活動中,定南縣活躍著132支黨員幹部挎包宣講隊,2400餘名機關黨員幹部人均上門結交基層群眾朋友20戶,黨員幹部累計下基層5萬餘人次,梳理彙總問題2600多個、意見建議1254條,95%以上的問題已經整改到位,1100餘條意見建議被及時吸納。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從2016年的216.45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1640.09萬元。

蹲點體察民情

“以前種毛竹,收入只夠溫飽,現在加入竹製品合作社後,一年收入有兩萬元。”種了半輩子毛竹的巋美山鎮豐背村貧困戶陳炳深做夢也沒想到,把竹子賣給合作社,除了賣竹所得,年底還能從合作社領到分紅。

豐背村四面環山,家家戶戶都有毛竹林,戶均面積達15畝,村民的腰包卻一直鼓不起來。“山高路遠增加了運輸成本,是賣竹利潤低的主要原因。”蹲點調研,讓鎮黨委書記黃興海找到了幫助豐背村村民治窮的“藥方”。廣泛徵集民意後,豐背村建起了竹製品專業合作社,不出村就能實現一條龍“竹買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摸清察準戶情、村情、鎮情,定南縣黨員幹部堅持把走訪對象的基本情況、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意見建議記錄詳細,把群眾思想動態、致貧原因、真實願望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找準摸透。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民情懇談”等面對面交流平臺和覆蓋全縣128個村(居)的工作微信群。在黨員幹部推動下,龍塘鎮長富村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理事會,弘揚蘇區幹部好作風,有效促進了產業基地土地流轉和“空心房”整治工作,推動當地美麗鄉村建設取得快速進展。

腳量民情,汗潤民心。“三百”活動開展以來,定南的黨員幹部深切感受到,黨群幹群之間少了怨氣、多了和氣,心貼得更近了,工作推進也更高效、更順利了。2018年,該縣僅用47天便完成涉及634戶的棚戶區改造徵遷任務,簽約率達100%。全縣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群眾滿意率列全省第二、全市第二,公眾安全感居全省、全市前列,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一線為民解難

“把土地界址告訴村黨支部書記,全部手續由他代辦,土地確權公示結果準確無誤!”近日,定南縣歷市鎮太公村村民鄭佛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

群眾動嘴,幹部跑腿。歷市鎮圍繞“三百”活動,創新服務方式,在全鎮31個村推行村“兩委”班子成員到一線現場辦公模式,116名村幹部成為群眾的“代辦員”。這一模式推行後僅兩個月時間,該鎮各村黨員幹部就為群眾代辦各類事項400餘件,辦結率在98%以上。

在老城鎮下池村,一條通組公路牽動著兩個村民小組群眾的心,因土地等歷史糾紛連通兩個組的公路遲遲未修。“融化矛盾‘冰山’,黨員必須擔當作為!”該村黨支部黨員幹部白天逐戶登門聽訴求、破阻力,晚上挑燈開會商對策、促和解。最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兩組村民冰釋前嫌,通組公路修成了“順心路”。

以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定南縣在“三百”活動中探索“群眾點題、派單服務”。“三百”活動開展以來,該縣城區一批事關民生“六難”的公廁、道路、農貿市場等新建、改造工作加速推進;在農村,順利完成改房3681戶、改水3077戶、改入戶路3747戶,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黨建創新,賦予發展“紅色動能”。“三百”活動的深入開展,為定南縣打好六大攻堅戰、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注入了源源動力。2018年,該縣固定資產投資等3項指標增速進入全市第一方陣,足球融合發展等23項工作走在了全國、全省、全市前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8年度主攻工業先進縣”稱號。(葉碧春 特約記者詹繼成 記者曹建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