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中,哪些是關於孝敬母親的?

我的遠方無限遠


曾子-齧指痛心。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漢高祖-親嘗湯藥。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江革-行佣供母。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揹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

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陸績-懷橘遺親。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嚐嚐。”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郭巨-埋兒奉母。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罈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蔡順-拾葚異器。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裡?”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鬥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

姜詩-湧泉躍鯉。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託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王祥-臥冰求鯉。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孟宗-哭竹生筍。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朱壽昌-棄官尋母。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黃庭堅-滌親溺器。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客家信息資訊


曾子齧指痛心,漢文帝親嘗湯藥,蔡順拾葚異器,郭巨埋兒奉母,姜詩湧泉躍鯉,陸績懷橘遺親,江革行佣供母,孟宗哭竹生筍,王祥臥冰求鯉,黃庭堅滌親溺器,朱壽昌棄官尋母。


揮手人生幾多秋


二十四孝中,代表二十四個人的孝心,不同的環境,不同立場,不同家庭,但是有著同樣的心,那就是:孝心:我們每個人,要是有孝心,處處都是愛,回報,愛的感,孝在人心!


倪嬌平


二十四孝中大部分都是孝敬母親的,像戲綵娛親,鹿乳奉母,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等


灣灣逗


小孝孝於身(陪伴)為家庭

中孝孝於心(傳承)為家族

大孝孝於智(超越)為民族

至孝孝於覺悟!為國家!

先有祖國才有你,先有國才有家,所以叫祖國!每個中國人都有使命和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幫助身邊人覺悟!生命喜悅綻放,溫暖別人靈魂!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因為我們生命靈體需要!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發展規律!讓生命綻放!不為靈體付出的付出,所做一切都是蒼白無力的人生!


陝西西安邢文宇


行佣供母,臥冰求鯉,為母埋兒。


中條山人14783123


蘆衣順母,埋兒奉母,行佣供母,棄官尋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