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們,你們的父母怎麼辦?

Fan757125


本想前幾日回答此問題的,但由於忙,實在抽不出時間,而今日剛好是母親節,所以便來回答。

在正式開始“公佈”答案前,先來看看幾句民諺和詩句:只有“瓜連子沒有子連瓜,兒行千里母擔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樣的民句還有不少,民句中描述的情景到現在幾乎都沒變過,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要重點來說說第一句:只有“瓜連子沒有子連瓜”了,

此話由於出自農耕農民之口,所以80後的農村孩子,小時候一般都聽大人(我們的父母)們說過。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和農民們所種的蔬菜瓜果的屬性相關 (其它植物也一樣),一顆蔬菜瓜果,從種子到播種,到澆水/施肥,再到長大成熟,全程都有農民伯伯——我們的父母們去管理,這一過程雖然不漫長,但卻很艱辛,要起早貪黑的去照看,若遇到自然災害天氣,就會遭受損失和絕收。

等到瓜果長大後,自然要瓜熟蒂落分開了,分開了就再也不回來了,等到下一季再重新栽植)然後大人們摘下來收回家做菜吃或賣了。儘管全程由我們的父母們去管理,但背後最大的功勞還是這些果蔬們自身,因為澆水施肥等,只是作為輔助,真正的成熟成長,還得完全靠它們內部產生的力量去慢慢生根發芽成長。

這一過程儘管我們看不到,但卻真實的存在,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種下的小樹,果蔬等,一天,一週一月看不到變化,等半年以後再去看,卻發現變化很大,這就是自然界中植物內在強大的生命力量,這力量也是上天賦予我們的!

 

這一過程,雖然動植物(看似)“感覺”不到,但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級動物卻能在實踐中感受得到。因為植物的成長,不正和(包括農民們在內所有)人類們養育自己孩子的一模一樣嘛,只不過農民們是這些果蔬們的“成長管家”,所以最能感同身受,所以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便對它們產生了憐憫之心和感情。

感受最深的便是母親,那為什麼是母親呢?或為什麼要將果蔬等植物和廣大母親們相比呢?因為絕大部分的果蔬栽植管理都是由母親們去做,父親們則負責銷售等外圍工作。就像生養孩子一樣。

當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離開家了,她們依然放不下他們,她們想到了自己栽種的果蔬的過程,所以不知哪位有“文采”的母親便創造了“只有瓜連子沒有子連瓜”這句民諺,並流傳開來成為名句,直到現在。

 

現在正式公佈問題答案:希望那些常年在外打拼的遊子們,不管你們身在幾線城市,不管有多忙多艱辛,都要抽空以電話/微信等不同的方式去關心慰問一下你們的母親,別再讓她們因為你們的忙碌,因得不到你們的消息而牽掛你們,別讓她們在孤獨傷心時,再用“只有瓜連子沒有子連瓜,兒行千里母擔憂“這樣的名句去向外人傾訴了。

 

最後用一段昨天在朋友圈裡看到的一段文字來作為結尾:

 

母親,感謝您帶我來到這世界上,感謝您用愛來養育我成人。在過往中,我因無知,愚昧,給您帶來的痛苦,壓力,煩惱……在此對母親說:“對不起”,“請原諒”,“我愛您”。我會竭盡所能的來全然的愛您,跟隨您直到永遠。

         願天下所有的母親節快樂,平安,幸福,健康,喜樂。

 

 









鐵血紅樹林


我兒子在廣州打拼,我們已退休隨兒子到廣州定居,有兩套房以後可同住可分住。


夢想真成現實


目前小孩還在讀書。如果將來他離我到外地工作。我會跟他一起去,照顧他的生活。如果他不願我跟著。那我就跟他爸到大理生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