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们,你们的父母怎么办?

Fan757125


本想前几日回答此问题的,但由于忙,实在抽不出时间,而今日刚好是母亲节,所以便来回答。

在正式开始“公布”答案前,先来看看几句民谚和诗句:只有“瓜连子没有子连瓜,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民句还有不少,民句中描述的情景到现在几乎都没变过,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重点来说说第一句:只有“瓜连子没有子连瓜”了,

此话由于出自农耕农民之口,所以80后的农村孩子,小时候一般都听大人(我们的父母)们说过。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和农民们所种的蔬菜瓜果的属性相关 (其它植物也一样),一颗蔬菜瓜果,从种子到播种,到浇水/施肥,再到长大成熟,全程都有农民伯伯——我们的父母们去管理,这一过程虽然不漫长,但却很艰辛,要起早贪黑的去照看,若遇到自然灾害天气,就会遭受损失和绝收。

等到瓜果长大后,自然要瓜熟蒂落分开了,分开了就再也不回来了,等到下一季再重新栽植)然后大人们摘下来收回家做菜吃或卖了。尽管全程由我们的父母们去管理,但背后最大的功劳还是这些果蔬们自身,因为浇水施肥等,只是作为辅助,真正的成熟成长,还得完全靠它们内部产生的力量去慢慢生根发芽成长。

这一过程尽管我们看不到,但却真实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种下的小树,果蔬等,一天,一周一月看不到变化,等半年以后再去看,却发现变化很大,这就是自然界中植物内在强大的生命力量,这力量也是上天赋予我们的!

 

这一过程,虽然动植物(看似)“感觉”不到,但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能在实践中感受得到。因为植物的成长,不正和(包括农民们在内所有)人类们养育自己孩子的一模一样嘛,只不过农民们是这些果蔬们的“成长管家”,所以最能感同身受,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便对它们产生了怜悯之心和感情。

感受最深的便是母亲,那为什么是母亲呢?或为什么要将果蔬等植物和广大母亲们相比呢?因为绝大部分的果蔬栽植管理都是由母亲们去做,父亲们则负责销售等外围工作。就像生养孩子一样。

当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了,她们依然放不下他们,她们想到了自己栽种的果蔬的过程,所以不知哪位有“文采”的母亲便创造了“只有瓜连子没有子连瓜”这句民谚,并流传开来成为名句,直到现在。

 

现在正式公布问题答案:希望那些常年在外打拼的游子们,不管你们身在几线城市,不管有多忙多艰辛,都要抽空以电话/微信等不同的方式去关心慰问一下你们的母亲,别再让她们因为你们的忙碌,因得不到你们的消息而牵挂你们,别让她们在孤独伤心时,再用“只有瓜连子没有子连瓜,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样的名句去向外人倾诉了。

 

最后用一段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段文字来作为结尾:

 

母亲,感谢您带我来到这世界上,感谢您用爱来养育我成人。在过往中,我因无知,愚昧,给您带来的痛苦,压力,烦恼……在此对母亲说:“对不起”,“请原谅”,“我爱您”。我会竭尽所能的来全然的爱您,跟随您直到永远。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快乐,平安,幸福,健康,喜乐。

 

 









铁血红树林


我儿子在广州打拼,我们已退休随儿子到广州定居,有两套房以后可同住可分住。


梦想真成现实


目前小孩还在读书。如果将来他离我到外地工作。我会跟他一起去,照顾他的生活。如果他不愿我跟着。那我就跟他爸到大理生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