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很多初三的学生和家长觉得,中考考不好,是因为初三冲刺阶段没复习好。其实不然,初一初二是基础,初三是综合运用,如果基础没打好,初三怎么可能会得心应手呢?

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初一要注意适应和转变

初一的同学和家长,先来看看初中和小学有哪些不同:

01 课程设置不同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小学开设的课程以外,初中增加的课程会更多,而且每门学科的内容都趋向专门化和系统化。

如数学,小学是学算术,初中开始学习代数和几何,另外,学科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概念性强,提高了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题目的难度与小学相比也加大了许多。

应对策略

初中课程增多,难度加大,所以对同学们的学习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阶段的学习是系统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同学们要学会自己整理知识,对知识进行归类和综合;上课听懂、作业会做仅是初级阶段,还要追求融会贯通和熟练运用。

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02 老师讲课方式不同

小学老师讲课形象生动、活泼,比较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的设计注重变换形式、创设情境、学娱结合,这些都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同学们只要跟着老师走,掌握知识完全没有问题。

可升入初中后,根据同学们思维发展的特点,老师往往注重引导同学们由原先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且更注重讲清概念,课堂上分析演示较多,不再像小学时那么形式多样。

应对策略

平时多提问,不断提出质疑与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学会独立思考,适应更具挑战的学习。

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03 同学们学习方式不同

初中更注重培养同学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老师不可能再天天盯着学生,因此自觉性、主动性是初中生必须要具备的。

应对策略

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步做到“三会”:

会预习,能够在预习的时候画出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会听课,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做必要的笔记。

会复习,课后要能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做个小结,整理笔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然后进行练习和错题矫正。

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04 作息安排不同

初中生课外作业的难度比小学生的大,时间比小学长,为了让同学们有效利用时间,同学们要制订一套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快速适应初中生活。

应对策略

必要的时候,家长与同学们一起每天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核查。一般说来,制订作息时间和计划应注意四点:

根据用脑规律,科学安排时间。比如说,背诵英语和语文最好在起床后半小时或临睡前半小时进行;

要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时间,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运动和睡眠时间。

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初二注意成绩的分化

有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大家公认,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很多同学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二学习成绩就滑落下去了呢?

01 学习习惯不好

现在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不是取决于智力因素(智商),而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兴趣、体力,还有学习习惯等因素。

学习习惯具体指上课习惯、自习习惯、做作业习惯、预复习习惯、考试习惯、记忆习惯、出考题的习惯、反思的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每个人意志、品德等方面息息相关,尤其是遇到困难时非智力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应对策略

要养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越是聪明的同学,越要注意学习的计划性、思维的逻辑性、书写的条理性,要培养自己经常反思的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02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一些内向而不善于交流的同学,容易出现不合群、与同学之间产生摩擦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同学们的心情,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应对策略

正确处理与亲人、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一般来说,成天对他人意见一大堆的人,往往比较狭隘、偏激。同学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去缓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以爱心、宽容之心去包容他人,善待他人,体谅他人,友好相处。

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为他人服务,多帮助他人,多与人交流,多交朋友。家长也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开导。

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03 家庭因素

亲子关系的对立,也是常见的分化原因。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们正值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也让他们更需要个性发展,更希望让家长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的就是“初二的同学逆反心理较重,叛逆的行为比其他年级更明显”。

应对策略

同学们最不喜欢家长的共同特征就是“居高临下”。因此,家长与他们的沟通一定要平等,以营造和睦的亲子氛围。

家长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堵”会使孩子的心事越积越多。

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如果与孩子起了语言上的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决不能激化矛盾。中学阶段的孩子容易冲动,家长是成年人,应该理智,应立即主动采取适当方式停止争辩,但决不放弃。等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如果你的孩子已升入初中,请一定要领着孩子看看!不要以后后悔!

给初一初二同学的一点建议

要有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01 学会处理审题与做题的关系

在初一、初二学习时,就要努力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的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之后再去着手做题。

02 学会处理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主要体现在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而这一过程,就需要改变自己“重思路,轻步骤,不计算”的不良学习习惯。

03 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比如,早晨,人的记性最好,适合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的效率会高一些。

04 “瘸腿”科目要尽快补齐

偏科的危害就不用多说了,如果初一、初二堆积的问题太多,到初三再想补“瘸腿”,那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了。

建议同学们平时多准备几个笔记本,遇到容易出错或者不会的问题就记下来。及时针对这些问题做好查漏补缺,这样才不会在初三时面对一堆知识盲点,手忙脚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