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人生的一張皮還是人生的底蘊?

行走的態度


道德是人生底蘊這應該不言而喻!

“道”告訴我們的是要尊崇事物的自身發展規律。“德”是事物發展規律最崇高最美的一面。

世間沒有絕對,只有相對。事物間是相輔相成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有生就有死,有樂就有悲,說明事物都有兩面性,一面走到盡頭,就會轉化為另一面,所謂的物極必反。

這是老子“道”之事物的兩面性,而最美的那一面就是“德”。

道德被說成是人生的一張皮,意思是有些人披著“道德”的外衣,卻做著不道德的事!也可以說成是“綁架道德”,這類人看似站在道德高地趾高氣昂,細細推敲起來卻漏洞百出,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體會“道德”的制高點在哪裡?

孔子求道於老子。

老子說:“百鳥相視但可生育,而蟲類則是雄在上,雌在下,上下應和才生育,本性不可改,運命不可變,時間不可留,道不可閉塞,得到道就能成功,失道必定失敗。”

孔子閉關三月,自修。然後,去見老子。

孔子說:“我懂了,鳥類孵化而生,魚兒濡沫而生,蜂類則是化生,弟弟出生,哥哥失愛而啼哭。”

老子說:“孔丘得道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各個物種不能違反它的本性,不可違逆天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否則“道”有了,但會“缺德”,德是道里最美的東西,逆天而行,人不收,天收。

例如:狗和雞做出了“雞鳴狗盜”之事,有一天雞狗翻臉,狗把雞咬的遍體鱗傷,雞不怪狗,反過來怪人把它們放在了一個空間,是何道理?卻不去想,又缺“道”,又缺“德”。

這就像現在一些出軌了的男女走到一起,當某一天過不下去了,反過來把責任推到前妻,前夫身上,還找理由說都是某某原因造成的!卻不去想“道”的最美一面“德”,去哪裡了?

看到了事物發展的自身規律,所以能辯證地看問題,行無為之治,行不言之教,絕不去主觀臆造,更不去勉強而為,而是認識到規律,任由發展,達到無為而無所不為。

這就是“道德”為底蘊,“道德”之所在!而不是肆意妄為。

大美不言,大道無形,無上的智慧。

最後放一張美圖,輕鬆一下。



雪地的駝毛


道德是人生的一張皮?

如果將道德以一張皮來虛掩著自己的人生,我覺得是悲哀的。因為,每個人的道德底線都不同,如果人以一張皮去道貌岸然地擺出一種道德的樣子,就會讓我想起似乎是與衣冠禽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了。


道德更多是人生的底蘊

道德,如果我分開解釋就是:道為真理,德是品德……如果道德是人生的底蘊,那麼人的精神一定會散發出無限的光芒,人生旅途中也能修身養性,素質一流,人品高尚!於本人的理解而言,我一定傾向道德是人生的底蘊!

答題完成,謝謝。


彩霞對聯詩詞集


道德是人生的一張皮還是人生的底蘊?

我想從道與德分別說之,故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是我們老祖聖賢鬼才留下的智慧結晶!何為道?道是路,道是經驗,道是總結天地萬物之路!天行健,天勢乾,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以總結天道亦是自強不息運行,每個行星都有自己都有自己的軌道,自行運轉,生生不息,輪轉無窮!天地萬物週而復始,四季輪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生老病死,此乃為天道!天地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盛極則衰,月滿則虧,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亦為天道!人道亦遵循天道順而行之乃自然,逆天而行必損之!有生必有死,有暗亦有明,有喜亦有悲,有得亦有失,有聚必有散,有善亦有惡,善惡終有報,萬物皆平衡!地道,地所承載萬物從無喜惡排斥,默默承載包容,故厚德亦能承載一切,德亦福之根,有德才有福!五福中有好德,康寧,長壽,善終,富貴,亦是息息相關,好德之人樂善好施有容乃大心容萬物,必能健康平靜,不急不躁平穩清靜必然長壽,多行善積德加上康寧長壽必善終。此世廣種福田來生必然富貴之命亦為天道人道!

所以道德是由心而發而承載的,不是做給他人觀賞的一張皮,善欲人知不是真善!道德是人道之根本,而不是誰給你所下的框架!





龍潭蓮花大師


皮,人有臉,樹有皮。也有人皮面具,歌裡有得唱,真面具,假面具。還有、戲中的演。

皮,有人皮,有植物皮,動物皮,這三種在生態裡面是不可缺少的,大家理念理念一下,想一想,問一問,書經與書弔$的量值,其中的質量。

這種界限與底線往往出現很多很多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打架,為什麼打仗,為什麼吵架,為什麼產生彼此之間針鋒相對。

人生產生多少矛盾因此而起。在底蘊的人生裡藏著多少張:掛著人皮狼,險惡人生的一面,包括含義一種畜生不如的小人。在文化裡面蘊涵著多少意義的底線與門面,價值觀念的溫顧之薪帶著人性坦坷負面存在理念,合理不合理合算界限。書籍裡的蘊籍界面深藏多少辛酸苦棘的與人生甘來辛勤換來的幸福耕耘,醞釀著一種社會形態的假與真,醜陋的一面導致對人生百態指向與責罵。

底線的為什麼,包含道德觀的人與人生的底蘊,良心與負向為什麼?總是,人有面,樹有皮,三分顏色上大床呢?給三分,不讓七分,什麼是給面派對?,不含的容量……截面與截。


練嶽的暉


道是事物本身的人化邏輯,德是支撐事物的外部條件(也是人化邏輯)。人有個體和群體兩重基本屬性,人的群體屬性要求人要按社會的道去做事和生活,相應也要有匹配的德行。而道的運行受制於相關條件,是個變量,這就表明道德只能是人類約束自我的行為準則,因為你永遠不可能知道他人的條件以及變化情況。和平狀態下,人們達成通過對話達成的共識叫公約,不平等狀態下由強者制定的規則就是規定(國家級的就是王法)。所以道德只是個人立身社會的修為,任何未經他人同意的針對別人的道德要求都是偽道德,包括矇蔽和強制以及即便是正確的要求。這才是人民民主的哲學基礎。


晃動的焦點


道德不是表皮的東西,是核心價值觀。

道德是一個關於善與惡、是與非,對與錯,光榮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見、野蠻與文明的價值判斷。

作為個體的人,道德修養也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能力不足,可以用道德來彌補,但道德不足,是無法彌補的,因此,他是一個人的核心,一個人的底蘊。

道德有絕對性。比如追求“真善美”這三樣東西,是人類的共同目標,不論古今中外的人們都崇尚真善美,反對假醜惡,這一點不會變,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人類永恆的追求,也可以說它有絕對性。

道德有相對性。人們對於“真善美”的解釋具有相對性,不同時代,不同的利益集團各有各自的階級利益,他們會對“真善美"作出與其階級利益相適應的道德解讀。

比如,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道德標準,在中國古代社會是一種絕對的道德權威,尊守這種規定的人就是善,就是對,就是美,反對的人就是惡,就是錯,就是非,但到了新中國之後,它就成了歷史垃圾,特別是封建社會代表等級制度的“三綱”與現在民主共同制代表平等制度的“民主自由平等"是死對頭,必須拋棄,我們要選擇新的道德標準,那就是民主自由和平等。

東西方國家對真善美的道德標準解釋也會不同。比如對待裸體藝術的態度上,西方人認為裸體藝術是真的、善的、美的,我們持肯定態度。中國人則持否定態度,認為它是醜的,惡的東西。


飛飛貓1


中國人以後再也不要講道德了。

講了幾千年,中國社會也看不見道德。

看見的都是勞動人民被剝削,被壓迫。

我們現在有的人也常常講道德。

可是那些貪官汙吏們,和那些大搞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的不法之徒卻從來不知道德為何物。

講道德有狗屁用?

為什麼不敢講法律呢?


用戶2514177795319


對於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之徒而言,道德只是個偽裝的假面具而已;正人君子都以社會公德作為人生言行的底線。


sxj186


社會在前進,時代在進步,

關於道德,也是處世之道,個人修養。

無論治國之策、軍事思想或處世之道,都是以個人修養為基礎的。

在個人修養方面,

“少私寡慾″是內心修養的準則,

而“以靜制動” 則是行動的標準。

“少私寡慾” 是高尚的品德,

“以靜制動” 則是行動的策略。

我們只有認真不斷地等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才能更好地為“四化”服務。

巜道德》的精華與糟粕比起來,畢竟是瑕不掩瑜。只有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來對待它,用批判的眼光來學習它。


春友22988


道德是社會屬性,有了社會才有道德,法律,民主,自由等等,道德本質上統治階級統治的一張皮,是用來約束被統治階層來遵守其所制定的規範,維護社會穩定的工具,當然被統治階層也有出於保護自身需求而形成的一種共識。具體到個體,道德既有個體人生底蘊的屬性,也有一張皮的屬性,比如那些剛在主席臺上大講法治,廉潔,道德,下一刻被帶走的那些人上人,鮮明的闡述這種社會屬性。當然普通人也具備這種狀況,道貌岸然的臉,男盜女娼的心,無非沒那麼鮮明而已。灰色的人性,無非色淺色重罷了,每個人都是人生舞臺上的演員,演的好不好,請認真學習論演員的自我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