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國學應當從哪裡入手?

鵬友程


首先從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可以仔佃觀察,孩子學什麼東西最快,你會發現,只要是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他們總能在最短的時間把它學會,而且是在玩耍放鬆的狀態中就掌握了!

道德經中有一句“夫物芸芸,復歸其根”,天下萬物都回到生命的初始狀態,“致虛極,守靜篤”,我們就可以從生命的初始中盡力使自己達虛寂的極點,讓心靈靜止不動,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從而觀察到自然的規律,瞭解和掌握它,“知常為明”,懂得了自然規律的人就是智慧的人,“沒身不殆”就可以一輩子沒有兇險!

所以儘量讓自己回到這種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嬰兒狀態中學習國學,事半功倍!

其次,成功都是公開可學的,但為什麼學成功案例卻不能成功呢?因此學國學也一樣,要找準你觀察事物的視角,以不同的角度開始嘗試,可以從方法、智慧、人性、事業……等等角度走進去,找到最適合你自己的方向開始國學的學習,最容易達到了解自然規律的狀態!就會“沒身不殆”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陳志國,就是個養蜜蜂的,網絡用名“蜂聞言事”,我見風就是雨,事是天下大事,奇聞趣事的事,關注我,和你一起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咱們換個角度贏。



蜂聞言事


學國學,首先要弄懂什麼是國學。

國學是什麼?

古今中外,可以找到的答案太多了,存在的爭議也太多了。

最讓我信服的一種回答是:

國學,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之學,是中國人的“活法”之學。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認為

只有那些滿口經典、吟詩作畫、吹笛彈琴、焚香點茶的人,才是在學國學。

學國學的關鍵,在於學中華文化的精神,學中華文化的智慧。

學國學從哪裡入手,各人應當根據各人的情況來定。

一句話:從最接近自己的生活、自己最有興趣的地方開始。

先說幾個特例,是我認識的幾位朋友。

有一位,她的父母都是中醫,對《易經》頗有研究。她從小耳濡目染,自然在陰陽八卦方面有所積累。長大了後,發現原來自己從小受到的薰陶,竟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根脈,而且有許多同道中人,於是廣交朋友,互相切磋,日益深入。

另一位,出身書香門第,她受到父輩影響,書法、國畫、篆刻、古琴都有所涉獵。對於國學,有近乎痴迷的情愫,留長髮、穿漢服,一心要過古人的日子。

還有一位,自幼體弱多病,長大後,他遇到良師,向他講授“孝道”,又自學《黃帝內經》,內醫心,外醫身,竟然慢慢康健。後來立志弘揚傳統文化,做了一名教師。

這都是特例。我們又沒有懂《易經》的爸媽,又沒有生在書香門第,是不是就無緣國學了?

當然不是。

中華文化的精髓,滲透在世代中國人的生活之中,無處不在。就像水之於魚,魚生活在水中,而不覺有水,我們生活在中華文化之中,卻不自覺。

如果你能在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到中華文化,進而找到興趣點,逐步深入,你就是在學國學,做國學。

你重視家庭和睦,敬父母、愛子女,那你就從倫常孝道,進入國學。

你關注傳統風俗、傳統禮節,那你就從禮的層面,進入國學。

你喜歡詩詞歌賦,愛古代文學,那你就從文學的角度,進入國學。

你擅長書法繪畫,那你就從漢字和水墨丹青中,進入國學。

你愛研究古人的穿著打扮、器物擺設,那你就從服飾器具中,進入國學。

但是不管你從哪裡進入,一定記住:

學國學,是為了讓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活得更好,更加自尊、自立、自強。


果仁家


何為學

君子為何學,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君子為學明道救世,君子求學將以天道,求學不明道,唯增加智障而已!

君子為學,安身立命修已以安身,君子為學,心懷天下兼濟倉生。

君子為學,身無分文,心懷天下,當下生出通天凌雲志!

君子為學,明心見性通天心,窮里儘性而知命,滅魔性,化人性,見天性,別開洞天見天機,一光明度眾生,中華神族現真龍,召喚世界真大同,


陝西西安邢文宇


應從培養孩子的興趣入手。先教些易記易背的詩詞。或背些如《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笠翁對韻》等一類的韻文。


楊詠侖


豎立 以孝侍君 的核心精神。


槓精大叔


我認為應以學唐詩開始。


睿睿爺爺560


如果是蒙童當然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如果是成年人可以直接易經,詩經,道德經。


13674181173


從讀經典入手,經典是根本。


不滅的聖光


從唐詩入手,詩有情有景,很容易就愛上了


羅志輝777


南懷瑾,一代大儒,同為甌越人,耳濡目染,崇拜五體投地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