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工地不採用監理制度,讓施工單位自己幹,你認為可行嗎?

鄰居家的大嫖客


這個怎麼說呢。我沒有在一線城市做過,都是三四線城市。這邊監理費基本上都是三四塊一個平方,一般一個工地最少兩點人。見過一個總代的連蜂窩麻面都不知道。旁站從來沒監理在場,每層鋼筋驗收非要我們甲方去他們才會去驗。從來不上板面,做在下面測下垂直度。技術方案從來都不審,到了我這邊才看到一堆問題,並且他們監理方的字都簽了。

現在中國的監理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就是當年所說的雞肋,如果不是因為以前政策原因要求有監理,不然相信很多開發公司會選擇不使用監理。說句底話,就是為了驗收時的簽字,現在找監理其實就是買他們的簽字權。

隨著中國建築業的發展,開發公司都設有工程部,合約部等。而反觀監理公司,因為工資普遍只有三四千,年紀輕的都會向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發展。監理在找不到人的情況下,很多都是退休人員來做。在體力上根本達不到要求。見過最坑的監理公司,安排了二個人,都是六七十歲的老頭,從來沒在工地見過他們,說起釣魚,沒落下一次。

所以如果說取消監理制度,建設單位為了對工程進行監督,會相應的增加自方的管理人員。


勞累的豬798


這麼說吧,如果沒有監理:隱蔽工程施工單位將大量偷工減料,做工粗糙,因為設計院都是保守設計,所以短時間內也不會出問題;施工安全措施費施工單位將能省就省,全部省下才符合他們心願,有時措施費不投入也會僥倖不死人,只是增加了安全事故概率;施工過程中遇到的簽證計量,施工單位能謊報增加幾倍甚至十幾倍,將給建設單位帶來很大經濟損失;施工單位使用的原材料品牌、質量會隨意更換,大多以次充好,降低施工成本才是王道;總之,站在施工單位角度肯定不希望有監理,隨意幹最大降低施工成本才符合他們心願。可是國家為什麼還強制執行監理制度,說明監理存在肯定是必要的。


kusenianhua


我表示不同意,監理是良莠不齊,可工地本身就是人員混雜的地方。建設單位有幾個是會施工的?由他們出方案?沒監理做緩衝、管理監督,絕對亂成一鍋粥。靠施工方自檢?正所謂燈下黑,總會有遺漏的。交叉檢查驗收才能杜絕失誤!

會卡你的監理才是好監理,能卡住施工節點,說明他懂,理論與現場實施的出入,他懂就能把握尺寸,好聽點叫為人處世圓潤,說不好聽點叫老奸巨猾,沒多少個會願意揹著個年老退休還可能進監獄的債!說到那些不懂亂來的監理,真正做工地的誰會當他是一回事,笑話!

有人說,監理行業裡殺豬佬都有,但回家殺豬的本科博士生也不少,所以只能說制度的不建全罷了。

建築行業十年黃金期剛過,制度不斷建全,監管體系只會更嚴格


貓怪巴巴


完全不行,這個時代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我經歷過一個公司,甲方和監理是一回事,我們的公司總工掙錢多了去了,老闆和總經理本身為不懂工程。開槽能多挖好多土出來然後賣掉,這樣一來設計標高低了吧,人家能把負二層加高,改設計,改規劃,一般人還挑不出人家毛病。場區裡一點土不存,該車庫回填了,回填沒有土怎麼辦?開二期的兩個樓,開始挖槽,我們都知道二期不能開但是不行,說話不好使啊。結果挖了個大坑,回填土夠了不管了。和施工單位串通一氣,偷工減料誰去管,?我們低下人管管去說說還他媽的得捱整,整跑2個人。結果現在工地一團亂麻,公司高層領導對工地也迷迷糊糊,還有很多就不說了。我說這些有點跑題,但是我想說,如果我們工地有監理的話多少會好很多。說這些跑題了,但是一個項目沒有監理的話會更不像話,以前實習那會有個施工員說過這麼一句話,監理管的嚴是個好事。現在在建築行業幹了這麼幾年也慢慢的明白了說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也包含了些許的無奈啊。


花竹6666


沒有現場經驗的就不要以偏概全瞎咧咧了,有空多看看書(關於監理改革方面)。監理作為一項制度,在工程中作為五大責任主體,竟然是可有可無,粗製濫造的代名詞。是不是感覺怪怪的?只能粗劣角度給你簡單說說,大多數的房地產公司人員管理,技術水平比監理公司都是高的,這也能勝任現階段工程的質量安全水平。監理在裡邊扮演者雞肋角色。但有一點監理公司工資普遍是很低的,跟其工作是不配的,這就導致監理公司好的人員向建設單位流動,但監理單位大多數總監(雖然你在工地上看不到他)水平不是建設單位一個普普通通管理人員能夠比擬的。除了房開公司這些對技術有要求的公司,其他建設單位基本上懂現場質量安全了了了。監理單位在其中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作為一項制度,隨著社會發展,要時刻改革發展。一棍子打死就是網絡噴子行為,不用腦子的。


連個名字都起不來


當然可行!

監理模式是本世紀初才引進實行的。在這之前工程質量不比有監理差,而且比現在好。

實行監理模式之前的建築工程質量由建設單位自行管理;屬地縣級質檢站監督。因為工程是自己單位的,基建部門是事無具細的全程監督;上至報建、規劃,下至工期、質量、安全、工程款撥付,均是自家人同步跟班;重要節點質量驗收報請質檢站,與現行報監程序一致。不難理解,自己的事自己辦,那種認真勁頭是沒有第二的。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及時處理糾正,少了推諉、扯皮的過程,中間環節少了,就比喻廠價直銷;消除了‘’瘋狂‘’的‘’潛規則‘’。質量由建設方基建部門負全責,自己的事自已當家做主,不用請示、請示、再請示,一溝水順利流到頭;當然是責任非常重大,沒有人敢翫忽職守,對工程質量管控比現在嚴格的多。那時也有人情,不過就一頓飯、一點小禮物而已,而且人人有份,象現在公開整梱的奉上鈔票絕無僅有,非常稀少。

自從引進監理制度後,表面上象是卸載了質檢站的擔子,代表甲方行使管理職權,實則增加了承建方的負擔;監理原則上應恪守公平原則,化解雙方糾紛,架起雙方溝通的橋樑,監督雙方履約過程(包括督促工程款撥付);實則不然,監理拿著甲方的工資,聽憑甲方的安排,非但不公平公正處理問題,完全沒有原則;吃、拿、卡、要已成了乙方痛恨的重點。本可以協商解決的問題,不但不參入調解,且極力充當刁難乙方的馬前卒。特別是變更籤證,沒有權利、不能處理也就罷了,反而極力迴避,不出面作證,更無處理問題的態度。監理與承建方的矛盾自初始到現在,不斷的磨擦、不斷扯皮的向前走著;插入這一可有可無的‘’槓子‘’真沒必要。

項目施工中,建設單位也是人馬一大班,各種建制齊全,其實不缺監理人員的人才;多此一關,問題多一關,遇見問題推諉卸責,:溝通渠道毫不暢通。這不明不白設計的監理模式,那能真正解決問題呢?多一班人馬,多一筆開銷,增加一筆造價,況且管起事來沒有甲方‘’厲害‘’,解決問題沒有甲方及時和暢快,何況多數解決不了。

不站觀點的想法,也是為購房者計,不必增加這筆費用,何況,建築工程質量終身制,有問題項目經理、總工跑不了,這就是證書的威力。


看世態的炎涼


不可行。工程質量,百年大計,監督一刻都不能放鬆,想要靠施工單位完全自覺保質保量完成工程任務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施工單位必定是利益最大化的,沒有了第三方的監督,工人想省勁,包工頭想省工,承包商想省料,減少資金佔用,其直接的後果就是工程質量無法保障。

至於我國現在的工程監理這一塊確實不盡如人意,準確的說形式大於實質,不過畢竟多了這一層的控制還是多少有一點作用的。現在大多數監理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第三方,因為監理單位是工程業主選定的,掙的是業主的錢,工作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業主的影響和限制。而施工單位也是業主選定的(工程招標大家都懂的,走程序洗白而已),現實中業主跟施工單位的關係往往比跟監理的關係更好,所以在很多工地上存在施工單位對監理呼來喝去的現象。


金秋五色風


可行,其實監理在工地並沒有實權,也就走走過場籤個字蓋個章。由於總承包方負責主題工程,其它都對外層層承包,最後到施工方也就是包工頭手裡的錢所剩無幾,不偷工減料可以說連發工資都困難,唯一能賺錢的方法就是粗製濫造偷工減料,甚至剋扣工資。

普通監理基本工資其實不高,而且大都是工地施工人員嫌髒累後加入的監理公司,一般都是小老闆給他們幾條煙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於施工質量嚴苛一點的一般是甲方,因為施工完畢後所有人都走了,甲方的人走不掉會住進來,如果出現比較大的問題,首先臉紅的就是甲方。所以對於原則性問題,甲方一般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些工程的甲方也不負責任,比如萬達的商業樓,壓縮工期,不在乎質量只在乎速度。只要是萬達的工程,基本上正常一年的工程半年之內就能完工,工地都是24小時不停運轉,由於工期太緊人員太多,被摔死電死的工人……。表面看沒問題,拆開外面的裝修看到的都是沒有保護管縱橫交錯的明線。早開業一天就能收幾十上百萬房租,這是利益驅使。

還有一個質檢站,大部分居民樓蓋完以後都會有裂縫,車庫漏水現象,質檢站和總承包方建築公司都是國有企業,比較嚴重的問題,質檢站還是會盡量要求整改修補,比如下雨你有點滲水可以,但是你車庫都嘩嘩的跟下雨一樣的漏,就必須要補,比較大的裂縫一般是用氣泵往裡打膠。國家用的樓相對來說質量會好很多很多……。


爆米花放影室


不好說得太明 看情況而定 有的項目確實可以不用監理 但大多數項目都還是需要監理的 我就是施工單位的 說實在的 除了極個別監理真的是想在施工單位撈點好處以外 大部分時候都是施工單位自己去找到監理和人家“溝通” 說監理這裡不好那裡不好 有脾氣就按照驗收標準把自己的活幹好?有人會說全國哪個項目每道工序能完全達到驗標要求?可能確實沒得 但國家引用監理的初衷是什麼?還不是為了質量 只是說所有質量提升到標準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需要很多年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走到那一步 在這個過程期間 施工單位用“好處”的方式改變了整個監理行業 以至於逐步的新人監理慢慢的習慣了這種“好處” 沒入監理這行可能就聽說了誰誰誰在哪個哪個項目項目“掙了好多錢” 最後在錢面前 大家都這樣循環管理下去了。有監理在 施工單位想亂整會有所考慮和顧忌 沒得監理 嘿嘿😁


喝口茶先3


建築從業三十多年,省建企,未實行監理制前,建管部門也很少來管工地,項目上質檢員對質量可以一票否決,項目經理說都沒用。後來市場經濟了,監理制了,建(監)管部門多了,工程造價也一味的低了,建管的法律法規也多了,然而業內都心照不宣:招投標假的、材料以次充好、安全得過且過出事後才知後悔才知以前沒做到位、很好的借鑑國外諮詢而成立的監理制演變成了管理決定監理靠邊有事背鍋就行、建管紅包搞定、工程質量大多難達設計壽命、從業人員很多是無知無畏。

與國外諮詢公司打個交道,每次澆砼前驗收資料就一頁紙,工程師看了行就簽字認可,不行就走人沒有什麼甲方干涉,進度款、工程結算沒那頁紙半毛錢也不會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