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話好聽嗎?

富聯玩家


初到溫州,一定會覺得溫州話聽起來像日本語。但,當你聽懂以後,卻發現溫州話別具一格,已經和日本語的感覺沒有半毛錢關係了。

溫州話保留著古漢語中的倒裝句倒裝詞的特色,很多話缺少介詞和連詞。比如說,這人長得不錯,溫州話說“生好”,不說“生得好”。如果覺得這人確實好看,那麼,就說“生好兮”,後面加個“兮”,就像古人一樣,強調一下。“兮”字可以放在中間用。比如,好兮好,就是很好的意思。苦兮苦,就是很苦的意思。

溫州話確實保留著許多古漢語。比如說筷子,溫州話說“箸”。


飛飛魚的池塘


我覺得還挺好聽的。但是這本來就是一個語言,聽的懂的人覺得可以,聽不懂的人覺得難聽。而且越是跟自己的方言接近的人會覺得不錯,否則就是會覺得不適應。


很多人說溫州話是最難學的一種語言了。所以很多人都說溫州話超級難聽,可是那你也先學會呀。你不會然後就說溫州話太難聽,懶得學什麼的,不就是給自己的無能找理由嗎。

溫州話再難學,我也見過2年內說的比很多溫州人還溜的外來人口。同樣也見過在溫州生活十幾二十年依舊聽不懂又不會說的。所以你說學不會怪誰?

另外在溫州,溫州話是有很多分支的,你每到的每個縣的溫州話都會有不一樣,而且哪怕就是一個縣裡,距離遠了,也是會不一樣。你比如溫州市區的,聽平陽,泰順,瑞安那邊的溫州話就會覺得有點費勁。而溫州本地臺,比如《百曉講新聞》說的就是溫州市區口音。

溫州話甚至還創造了很多藝術詞曲,比如唱詞。這種一般老年人會比較喜歡。
最後我想說的是,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存在的價值,對於該地區的人來說,這些方言都是好聽的。


萌享食客


我是溫州人,關於溫州話是否好聽,沒法評價,但是我說一件真事。

文革時,我家住在大眾電影院隔壁,平時放電影,都能聽得到。

有一天,突然聽不懂電影院傳來的對白了,儘管“覺起耳朵”想聽懂,就是不行。大約聽了十來分鐘,突然醒悟過來,說的是溫州話! 可能當時流行了一陣,把普通話翻譯成溫州話,向貧下中農宣傳毛澤東思想。

聽懂以後,我想再找回那種 聽不懂 的感覺,卻再也找不到了,所以無意中當了回外地人。

現在溫州人說的溫州話,也慢慢有點改變(不是指新的說法、新的詞彙),如 好 這個字,年輕人念出來就有點變化,舌根更往上抬,類似於普通話裡 喝 的發音位置。


天地一沙鷗zn


口音並不存在好聽與不好聽的不同,因為那對應的是一些音標及音標附加符號。我們無法說一些音標組合比另一些好聽。建議用另一個思路來提問:其他地方的人,對溫州話發音的「適應程度」是怎樣的?一般來説,跟自己口音相差越遠,越可能有不適應感。
我站在說粵語的角度去聽溫州話,既有適應感也有不適應感。比如這些:
粵、溫都有起調的陰陽調類,具體調值雖然有些不同,但整體還是比較適應的(尤其是上聲都讀升調)。


粵語的整體發音感偏後,會覺得溫州的發音更偏前或偏央些。
溫州讀v-的字,在粵語裡讀f、w、j、m的都有。因此會覺得溫州音裡上齒齩下唇的機會多一些(唇齒聲母的字多一些)
粵語讀ɔŋ的,溫州的韻腹也讀圓唇元音,瞬間覺得很適應。
粵語讀œŋ的,溫州讀i韻(不帶韻尾的i),瞬間覺得好特別。
中古的「真登侵侯」等韻部的韻腹元音,在粵、溫都往低的舌位走,粵語裡變為ʌ,溫州變為a。雖然並不完全元音相同,但舌位都偏低,瞬間覺得很適應。
……
其實可列的遠不止這些,上述衹是一些我覺得比較明顯的聽感印象。
至於好聽不好聽,我是這樣看的:所有方言都好聽。關鍵是不要把「是否適應對方口音」當作「是否好聽」來看待。


願時光不改凱還在


好聽,就是一般外地人很難聽懂,更難學會。


慧眼品人生


貼貼懂鍋鍋付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