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A股信心需重典治市和完善法規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最近,A股仍處震盪調整之中,市場瀰漫著低落與失望情緒,不少業界和投資者把導致市場這種現象歸咎於最近金融監管當局連續頒佈的各種監管禁令及金融去槓桿加碼,比如銀行業委外資金紛紛被贖回導致股市資金收緊;同時,市場又不斷傳出樓市調控加碼、3個月期國庫現金定存利率上行、證監會通報六宗監管案例等負面消息。這一切都被認為是導致A股市場出現震盪調整的“導火線”。

提振A股信心需重典治市和完善法規

在筆者看來,金融監管當局出臺的各種金融去槓桿禁令固然對A股調整起到了一定誘發作用,但不是關鍵原因。當前A股市場低迷不振的最重要問題還在於投資者信心不穩定,對A股市場制度建設缺失及監管不到位仍存較大擔憂心裡。因此,恰恰相反的是,金融監管當局向廣大投資者傳遞出的不應該是“溫和去槓桿”的政策信號以安撫市場,而應更果斷地釋放出不斷強化監管和完善法規的堅定信號,用嚴監管處置風險和完善法規預防風險“雙管齊下”手段達到遏制新風險發生的目的。

提振A股信心需重典治市和完善法規

從當前看,嚴監管和完善法治能對A股市場起到兩方面療效作用:一方面,持續最近嚴厲處罰局勢,用天價罰單彰顯監管層嚴管市場的決心,對證券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產生正面影響,使參與A股市場運作的各類市場主體如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始終保持警覺和敬畏之心,安分守己,始終把“莫違法,違法必被查、必被罰,違法的代價會很慘重”作為經營運作的“座右銘”,時刻牢記在心,永做市場規範運行的跟隨者,以此優化A股市場生態,迫使部分投機炒作資金被迫退出市場,加大A股市場犯罪成本,讓市場違法者付出慘重代價,甚至被罰到傾家蕩產,最終增強廣大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推動A股投資迴歸業績和基本面。

提振A股信心需重典治市和完善法規

另一方面,在用重典下猛藥治市的同時,加快推進法規建設,消除法規滯後現狀,彌補監管漏洞。從目前看,及時修訂《證券法》和《刑法》,將有關禁止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如單獨或合謀拉抬股價、串通買賣、自買自賣、其他市場操縱等納入法治軌道,以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來界定和量刑,並對操縱行為人的認定、操縱手段的認定、不構成操縱行為的情形、違法所得的認定等進行準確定性;並對跨市場、跨品種交易操縱行為及渲染、軋空等市場操縱行為進行準確描述和定性,消除模稜兩可局面,徹底堵塞犯罪漏洞。同時,考慮根據資本市場發展現狀,補充和完善我國的市場操縱認定類型,並謹慎定義市場操縱行為,把具體解釋的權力交與證監會,以應對新型市場操縱手段的出現和氾濫。此外,儘快出臺市場操縱民事賠償司法解釋,對市場操縱的賠償義務主體、訴訟方式、賠償對象、投資者損失認定進行規定,以完善投資者保護,增強對投資者的賠償保護能力,消除廣大投資者後顧之憂。

有理由相信,通過嚴厲監管和完善法規“雙管齊下”的手段,A股市場治理不好是不可能的,A股市場信心不全面提振更是不可能的。

提振A股信心需重典治市和完善法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