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良庆区,邕江之南,五象新区主战场

南宁市良庆区,邕江之南,五象新区主战场

绿城南宁,象岭烟岚;在邕江之南、良凤江以东,这片区域是五象新区的主战场,是南宁城市发展新极。以境内的象岭命名,据《南宁府志》记:城南岸那五座相连不断的土坡,山势雄峻,拱向城廊,为邕之服障,五峰相倚,如五象饮江,故称为五象岭。



南宁市良庆区,邕江之南,五象新区主战场

良庆区位于南宁市区南部;这里东连邕宁区,南邻防城港市上思县、钦州市钦北区,西接江南区,北隔邕江与青秀区相望,系南宁连接北部湾出海口的南大门。因良庆区人民政府驻良庆镇,故名良庆区。镇人民政府驻良庆街,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建,名杏圩,1936年改今名;民国《邕宁县志》卷2:良庆墟,滨河转运便利,颇盛。

全区下辖2个街道、5个镇:大沙田街道、玉洞街道,良庆镇、那马镇、大塘镇、南晓镇、那陈镇,总面积136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96万。区政府驻大沙田街道德政路。


南宁市良庆区,邕江之南,五象新区主战场

秦朝以前境内属西瓯、骆越地。秦朝属桂林郡的领方县和合浦郡的合浦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属郁林郡领方县。三国时属吴,后来又先后归西晋、东晋、宋、齐、梁、陈。东晋大兴元年(318)属晋兴县;晋兴县城(今南宁)为郡治。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改晋兴县为宣化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12)改宣化县为南晋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南晋州更名为邕州,为南宁简称邕之起源。天宝元年(公元742),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朗宁郡改为邕州。咸通三年(公元862),岭南西道治所在邕州(今南宁)。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改邕州为诚州,仍归楚。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复名邕州,属南汉。宋朝统一全国后,良庆区属于广南西路。

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属邕州路,泰定元年(公元1324),改邕州路为南宁路,至正二十三年(1363),良庆隶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改南宁路为南宁府。清朝为南宁府宣化县辖地。民国二年(1913)属于南宁县,民国三年(1914)南宁县改称邕宁县。辖区为邕宁县管辖,直至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良庆区,以原邕宁县的良庆镇、那马镇、那陈镇、大塘镇、南晓镇为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良庆镇。2005年4月30日正式挂牌。



南宁市良庆区,邕江之南,五象新区主战场

良庆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27小时,年平均气温21.6℃,森林覆盖率42.1%,有大王滩、凤亭河、屯六3座大型水库,比较有名的山峰有五象岭、花甲山、蕾帽岭(岭上有石刻)等。境内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四季宜耕,合适发展农业。有铁、铅、锌、铜、钛、重晶石、花岗岩、石灰石等矿产。



南宁市良庆区,邕江之南,五象新区主战场

这里地处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地带,是南宁市通往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的门户,同时也是广西内陆向沿海开放扩展的过渡区,区位优势突出。境内有湘桂铁路、南防铁路、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南宁外环高速过境,有宁村、那铺、大拟、百浪等火车站。



南宁市良庆区,邕江之南,五象新区主战场

那马温泉,南晓白鹭,八尺江清流;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较多。主要有五象岭森林公园、大王滩、凤亭湖、屯六水库、绿都温泉、竹泉岛、那兰生态自然村(白鹭村)、蕾帽岭摩崖石刻、广西体育中心、五象湖公园等。其中,大王滩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南郊28公里处,依托大王滩水库而建,以秀丽的江南湖光山色和恢宏的现代水利工程而著称,被称为南宁的后花园,是南宁十大景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