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12歲的甘羅在成為宰相後,為何就神祕消失了呢?

密探零零發


歷史上的甘羅確實是個神童,十二歲時,不費吹灰之力就為秦國得到了十六座城池,因此被秦始皇拜為上卿(宰相),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甘羅拜相”的故事。

甘羅是戰國末期下蔡(今潁上縣甘羅鄉)人。12歲時就成了秦國丞相呂不韋的幕僚(少庶子:年輕的家臣)。

甘羅堪比神童,究其原因主要是從小聰慧,現在12歲的孩子懂啥?還有一點,他出身高貴,是秦國左丞相甘茂的孫子。也許他有一個強大的基因。

另外我認為“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出生在一個政治家中,耳染目濡、潛默移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甘羅聰明才智令丞相呂不韋都自嘆不如。

我們都知道,呂不韋幫助秦始皇的老爸繼承了王位後,秦始皇的老爸封他為秦國丞相,後來秦始皇的老爸死後,秦始皇繼位,呂不韋攝政,並尊呂不韋為仲父。

在呂不韋計劃攻打趙國時,決定和燕國聯盟,派秦國大臣張唐到燕國出任丞相,張唐直接拒絕了。他的理由是:“我曾經幫助燕國攻打過趙國,現在去燕國上任,必須經過趙國,趙王逮住我,還不把我砍了?我不去”。

呂不韋雖然很不高興,但也無法勉強讓張唐前往。

甘羅知道了這件事,對呂不韋說,“我有辦法讓他去”。當時呂不韋正在生悶氣,於是沒好氣後地說:“小孩子滾一邊兒玩去”。



甘羅卻說,我已經12歲了,不是小孩子了,你為什麼不讓我試一試呢?呂不韋只好同意讓甘羅勸說張唐。

甘羅拜見張唐,開門見山問:“您的功勞和白起(秦國名將)相比,誰的功勞大?”

張唐說,“當然白起的功勞大了。他打敗了楚國,威懾燕、趙兩國,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他”。

甘羅點了點頭,接著問。范雎和呂不韋誰的權勢大?張唐接話道。“當然是丞相呂不韋權勢大了。呂丞相是秦始皇的仲父,權勢熏天。

甘羅追問了一句,“你確定?”張唐堅定地說,“確定!”

甘羅接著說:“當年范雎想攻打趙國,可白起阻攔他,結果范雎絞死了白起。現在,呂丞相請你前往燕國人任丞相而你執意不肯,你覺得丞相會放過你嗎?”我勸你早點準備棺材吧!



張唐一聽恍然大悟,道:“多謝先生提醒,我現在就準備動身前往燕國。甘羅擺擺手說:“張先生稍安勿躁,待我為你先去趙國探探路,然後再啟程不晚。”張唐拜謝,感謝不已。

甘羅回去覆命,講了一遍事情經過,呂不韋對甘羅佩服的五體投地。甘羅對呂不韋說:“請丞相為我準備一輛馬車,讓我先去趙國為張唐打通環節,呂不韋說:“辛苦你了,等待你的好消息。”

甘羅驅車來到了趙國,見到了趙卓襄王。寒暄過後,對他說。“現在秦國和燕國互派人質,表示友好,這事兒你知道嗎?”

趙王說,“有所耳聞。”甘羅繼續說道:“假如秦、燕和好,接下來兩國就會進攻趙國,這事你知道嗎?”

趙王驚慌問“如此,我該怎麼辦?”甘羅不慌不忙地說:“假如大王先送我五座城池。我請求秦王送回燕國人質,然後再勸說秦王幫助趙國攻打弱小的燕國。你看這樣如何?”



趙王心想,送五座城池,將來我攻打燕國能得到十座甚至二十座城池,這個交易不吃虧,於是趙卓襄王爽快的答應了。

趙王親自劃出了五座城池送給了秦國。甘羅返回國勸說秦王送回了燕國人質,同時召回了本國人質。秦燕結盟就此宣告流產。

隨後趙國有恃無恐地進攻燕國,一鼓作氣奪得燕國上谷30座城池,隨後趙王又送給了秦國11座城池。

甘羅出使趙國,不但為張唐開闢了道路,而且憑三寸不爛之舌,白得了趙國16座城池(從前送的五座加上後來的十一座城池)。



秦始皇大喜,於是出現了開頭一幕,拜12歲的甘羅為上卿(相當於宰相)。然而歷史記載到這裡戛然而止,甘羅以後怎樣無人知曉。

不過有個傳說,甘羅少年有為,深得秦始皇的喜愛,有一年秦始皇,東遊泰山,命甘羅隨行,行至小安山,君臣一干人等上山尋屋休息,秦始皇出外看風景,甘羅陪娘娘下棋,無意間碰了娘娘的腳一下,娘娘怪之,立即將此事告知了秦始皇,秦始皇一怒訓斥甘羅,甘羅辯解道:“風擺棋子落入朝娘娘腳”。秦始皇不容甘羅辯解,砍了甘羅,隨後葬於小安山之上,享年18歲。


秉燭讀春秋


中國歷史上出過很多有名的宰相,比如秦朝著名的李斯、漢朝的開國功臣陳平、蕭何;輔佐劉備三足鼎立的諸葛亮;唐朝宰相房玄齡、魏徵;以及後來的劉伯溫等等,都是對王朝和中國歷史具有很大貢獻的人物。

那麼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12歲身為秦國宰相的甘羅。對於現在來也說也就相當於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當上國務院總理的位置,這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甘羅下蔡(今潁上縣甘羅鄉)人 ,戰國時期秦國名臣甘茂之孫,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自幼聰明過人,小小年紀便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任其少庶子。

甘羅最有名的事蹟是出使趙國,這件事使他名聲大噪。憑著出色的才能和能言善辯的口才成功拆散了燕趙聯盟,扭轉了趙燕聯盟攻秦的不利局面。燕趙準備聯盟,甘羅便毛遂自薦出使趙國,趙王一看秦國派來一個孩童,驚訝地問:“秦國年長者諸多,何以派你出使呢?”甘羅回答:“秦王用人,因才委任,年長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臣最年幼,故而來使。”他面對群臣寵辱不驚,唇槍舌劍、力辯群雄,成功瓦解了燕趙聯盟。

趙王對小甘羅非常欣賞和喜愛,並送他金銀和幾座城池。訪趙歸來秦王大悅,封甘羅為“上卿”,相當於宰相。之後,甘羅便神秘的消失了。

那麼歷史上對甘羅的記載寥寥無幾,對於他的死也沒有任何記載。但民間傳說甘羅的死有三種可能,一是被秦王殺死,二是病死。三是陰謀論,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據說甘羅從趙國回來後秦王非常喜歡甘羅,經常把他帶在身邊。有一次秦王與王后下棋,命甘羅在旁邊觀看。下棋的過程中王后不小心把棋子掉落地上,甘羅彎腰撿棋子時故意捏了一下王后的腳,王后疼得大叫一聲。這下可惹下大禍了,要知道古代女人的腳是非常隱私的部位,除了自己老公誰也不能輕易觸碰,更何況是捏呢。

王后大怒,要秦王殺了甘羅,但秦王念及才能非凡,是個可造之材,不想殺他,於是就說甘羅是不小心碰到王后的腳。但甘羅卻說自己是故意捏的,於是秦王只好把甘羅殺了。

那麼甘羅為什麼要捏王后的腳,又不肯替自己辯解呢?主要原因是甘羅自從趙國回來後每天陪著秦王無所事事,也看清了政治的醜惡與黑暗,看清了秦王兇殘的一面。過早對人性的瞭解使他產生了恐懼和輕生的念頭,於是在撿棋子的時候故意捏王后的腳,讓秦王殺他。

第二種說法是天妒英才,病死。既然是正常死亡,為什麼歷史不肯記載呢?那就令人產生了第三種死法,那就是秦王怕甘羅日後坐大成為自己的威脅,儘早除之。

因為秦王政向來與相國呂不韋不和,欲除之而後快。那麼甘羅又是呂不韋的得意門生,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甘羅掌權後萬一在政治上偏向呂不韋,將會對自己非常不利,於是秘密將甘羅殺害了。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呢?應該是有的,秦王政13歲登基,21歲就扳倒呂不韋,可見嬴政的政治心機是非常成熟的,在與呂不韋的明爭暗鬥中提前動手殺死甘羅,讓他成為這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也再正常不過了。

那麼大家對於甘羅的死有何高見呢?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白雲之語摺紙大全


甘羅不是神秘消失,是死亡了!

甘羅怎麼死的其實史書上並沒有具體的記載,其主要事蹟主要都見於《樗裡子甘茂列傳》和《戰國策》。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沒有談甘羅是如何死的,只有一段司馬遷對甘羅的評價:“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

甘羅之死目前主要有2種說法:

一、民間傳說捏皇后腳被秦王殺害。甘羅在出使趙國之中展現了其非凡的應變能力和高超的雄辯才能,等其回到秦國後便被封為上卿。但被召入內宮之後,只是每天陪陪娘娘賞花下棋,沒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在宮中他看透秦王殘暴猙獰的面孔,特別是在嫪毐事件發生後,株連數千人。於是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準備以身殉國。一天,甘羅正陪著娘娘下棋,忽報秦王回宮,甘羅心生一計,等到秦王走進宮門時,就一下子抓住娘娘的腳,正好被秦王看到,秦王氣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拔劍便刺死了甘羅。

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只能說明人們把甘羅的死歸罪於秦王,以表達人們對這位神童早逝的惋惜。

二、病死。這個病死並非指自然原因生病導致的死亡,而是指可能有人在背後作祟!

甘羅歷史評價:

呂不韋:“昔甘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

司馬遷《史記》:“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

司馬貞《史記索隱》:“甘羅妙歲,卒起張唐。”


璩然


對於這一個問題歷史中的記載很少,所以只能做出一些大膽的猜測作為興趣瞭解。

甘羅十二歲受封為相是一個千古以來常常令人稱道的美事,也就是說12歲當了國務院總理,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然而之後史書中再也沒有記載,他的消失也成為一個傳奇,有猜測病死的,有猜測被陷害的,也有猜測隱世的。


我認為從陰謀論的角度而言,被殺可能更合理,首先看甘羅的身份,祖父是秦國大將,又師從雜家的呂不韋,可以說12歲的甘羅已經達到了政治生涯的高峰,但很有可能也因為他的身份和地位引來了眾多實力隱形聯合的針對。

試想從秦始皇的角度思考,甘羅也就小秦始皇3歲左右,也就是12歲的丞相,15歲的帝王。

秦始皇13歲即位,22歲除掉呂不韋掌握政權,這之間秦國的朝堂是呂不韋的天下,而甘羅作為呂不韋的弟子又具有軍方的身份,一旦甘羅成長起來政治站隊呂不韋一方,秦始皇不可能不擔憂,這也是歷史上為什麼文官和武官不能私下往來太過,防止出現這種局面。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甘羅12歲就被封為丞相,正常情況下,天大的功勞也不會如此封賞,對於真正欣賞的人才的培養應該是在他為成長起來之前要保護,畢竟“槍打出頭鳥”,後來曹操的最聰明的兒子曹衝也是如此,所以這麼做只可能是秦始皇捧殺,而且秦始皇能在22歲幹掉呂不韋掌握朝政,15歲的他絕對擁有捧殺的這種政治智慧。

以上都是一廂情願的猜測而已,僅供解悶。


田間一書生


1.因其祖背叛秦國,很難說,甘羅在拜相之後,還能有更高的發展,或得罪秦王被殺;

2.按《東周列國志》小說說法,無疾昇天;

3.因後呂不韋之作風,要麼被呂不韋所殺,要麼因呂不韋連帶被殺;

4.如果沒死,之後他的個人成就沒有多大,平平無奇,淹沒歷史洪流之中。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觀點,批評指正。





南嶺說史


被聶政刺殺,用一招白虹貫日,詳見《戰國策》中的名篇唐雎不辱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