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12岁的甘罗在成为宰相后,为何就神秘消失了呢?

密探零零发


历史上的甘罗确实是个神童,十二岁时,不费吹灰之力就为秦国得到了十六座城池,因此被秦始皇拜为上卿(宰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罗拜相”的故事。

甘罗是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县甘罗乡)人。12岁时就成了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幕僚(少庶子:年轻的家臣)。

甘罗堪比神童,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小聪慧,现在12岁的孩子懂啥?还有一点,他出身高贵,是秦国左丞相甘茂的孙子。也许他有一个强大的基因。

另外我认为“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出生在一个政治家中,耳染目濡、潜默移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甘罗聪明才智令丞相吕不韦都自叹不如。

我们都知道,吕不韦帮助秦始皇的老爸继承了王位后,秦始皇的老爸封他为秦国丞相,后来秦始皇的老爸死后,秦始皇继位,吕不韦摄政,并尊吕不韦为仲父。

在吕不韦计划攻打赵国时,决定和燕国联盟,派秦国大臣张唐到燕国出任丞相,张唐直接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我曾经帮助燕国攻打过赵国,现在去燕国上任,必须经过赵国,赵王逮住我,还不把我砍了?我不去”。

吕不韦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无法勉强让张唐前往。

甘罗知道了这件事,对吕不韦说,“我有办法让他去”。当时吕不韦正在生闷气,于是没好气后地说:“小孩子滚一边儿玩去”。



甘罗却说,我已经12岁了,不是小孩子了,你为什么不让我试一试呢?吕不韦只好同意让甘罗劝说张唐。

甘罗拜见张唐,开门见山问:“您的功劳和白起(秦国名将)相比,谁的功劳大?”

张唐说,“当然白起的功劳大了。他打败了楚国,威慑燕、赵两国,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他”。

甘罗点了点头,接着问。范雎和吕不韦谁的权势大?张唐接话道。“当然是丞相吕不韦权势大了。吕丞相是秦始皇的仲父,权势熏天。

甘罗追问了一句,“你确定?”张唐坚定地说,“确定!”

甘罗接着说:“当年范雎想攻打赵国,可白起阻拦他,结果范雎绞死了白起。现在,吕丞相请你前往燕国人任丞相而你执意不肯,你觉得丞相会放过你吗?”我劝你早点准备棺材吧!



张唐一听恍然大悟,道:“多谢先生提醒,我现在就准备动身前往燕国。甘罗摆摆手说:“张先生稍安勿躁,待我为你先去赵国探探路,然后再启程不晚。”张唐拜谢,感谢不已。

甘罗回去复命,讲了一遍事情经过,吕不韦对甘罗佩服的五体投地。甘罗对吕不韦说:“请丞相为我准备一辆马车,让我先去赵国为张唐打通环节,吕不韦说:“辛苦你了,等待你的好消息。”

甘罗驱车来到了赵国,见到了赵卓襄王。寒暄过后,对他说。“现在秦国和燕国互派人质,表示友好,这事儿你知道吗?”

赵王说,“有所耳闻。”甘罗继续说道:“假如秦、燕和好,接下来两国就会进攻赵国,这事你知道吗?”

赵王惊慌问“如此,我该怎么办?”甘罗不慌不忙地说:“假如大王先送我五座城池。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国人质,然后再劝说秦王帮助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你看这样如何?”



赵王心想,送五座城池,将来我攻打燕国能得到十座甚至二十座城池,这个交易不吃亏,于是赵卓襄王爽快的答应了。

赵王亲自划出了五座城池送给了秦国。甘罗返回国劝说秦王送回了燕国人质,同时召回了本国人质。秦燕结盟就此宣告流产。

随后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一鼓作气夺得燕国上谷30座城池,随后赵王又送给了秦国11座城池。

甘罗出使赵国,不但为张唐开辟了道路,而且凭三寸不烂之舌,白得了赵国16座城池(从前送的五座加上后来的十一座城池)。



秦始皇大喜,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拜12岁的甘罗为上卿(相当于宰相)。然而历史记载到这里戛然而止,甘罗以后怎样无人知晓。

不过有个传说,甘罗少年有为,深得秦始皇的喜爱,有一年秦始皇,东游泰山,命甘罗随行,行至小安山,君臣一干人等上山寻屋休息,秦始皇出外看风景,甘罗陪娘娘下棋,无意间碰了娘娘的脚一下,娘娘怪之,立即将此事告知了秦始皇,秦始皇一怒训斥甘罗,甘罗辩解道:“风摆棋子落入朝娘娘脚”。秦始皇不容甘罗辩解,砍了甘罗,随后葬于小安山之上,享年18岁。


秉烛读春秋


中国历史上出过很多有名的宰相,比如秦朝著名的李斯、汉朝的开国功臣陈平、萧何;辅佐刘备三足鼎立的诸葛亮;唐朝宰相房玄龄、魏征;以及后来的刘伯温等等,都是对王朝和中国历史具有很大贡献的人物。

那么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12岁身为秦国宰相的甘罗。对于现在来也说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当上国务院总理的位置,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甘罗下蔡(今颍上县甘罗乡)人 ,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

甘罗最有名的事迹是出使赵国,这件事使他名声大噪。凭着出色的才能和能言善辩的口才成功拆散了燕赵联盟,扭转了赵燕联盟攻秦的不利局面。燕赵准备联盟,甘罗便毛遂自荐出使赵国,赵王一看秦国派来一个孩童,惊讶地问:“秦国年长者诸多,何以派你出使呢?”甘罗回答:“秦王用人,因才委任,年长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臣最年幼,故而来使。”他面对群臣宠辱不惊,唇枪舌剑、力辩群雄,成功瓦解了燕赵联盟。

赵王对小甘罗非常欣赏和喜爱,并送他金银和几座城池。访赵归来秦王大悦,封甘罗为“上卿”,相当于宰相。之后,甘罗便神秘的消失了。

那么历史上对甘罗的记载寥寥无几,对于他的死也没有任何记载。但民间传说甘罗的死有三种可能,一是被秦王杀死,二是病死。三是阴谋论,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据说甘罗从赵国回来后秦王非常喜欢甘罗,经常把他带在身边。有一次秦王与王后下棋,命甘罗在旁边观看。下棋的过程中王后不小心把棋子掉落地上,甘罗弯腰捡棋子时故意捏了一下王后的脚,王后疼得大叫一声。这下可惹下大祸了,要知道古代女人的脚是非常隐私的部位,除了自己老公谁也不能轻易触碰,更何况是捏呢。

王后大怒,要秦王杀了甘罗,但秦王念及才能非凡,是个可造之材,不想杀他,于是就说甘罗是不小心碰到王后的脚。但甘罗却说自己是故意捏的,于是秦王只好把甘罗杀了。

那么甘罗为什么要捏王后的脚,又不肯替自己辩解呢?主要原因是甘罗自从赵国回来后每天陪着秦王无所事事,也看清了政治的丑恶与黑暗,看清了秦王凶残的一面。过早对人性的了解使他产生了恐惧和轻生的念头,于是在捡棋子的时候故意捏王后的脚,让秦王杀他。

第二种说法是天妒英才,病死。既然是正常死亡,为什么历史不肯记载呢?那就令人产生了第三种死法,那就是秦王怕甘罗日后坐大成为自己的威胁,尽早除之。

因为秦王政向来与相国吕不韦不和,欲除之而后快。那么甘罗又是吕不韦的得意门生,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甘罗掌权后万一在政治上偏向吕不韦,将会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秘密将甘罗杀害了。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应该是有的,秦王政13岁登基,21岁就扳倒吕不韦,可见嬴政的政治心机是非常成熟的,在与吕不韦的明争暗斗中提前动手杀死甘罗,让他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再正常不过了。

那么大家对于甘罗的死有何高见呢?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白云之语折纸大全


甘罗不是神秘消失,是死亡了!

甘罗怎么死的其实史书上并没有具体的记载,其主要事迹主要都见于《樗里子甘茂列传》和《战国策》。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没有谈甘罗是如何死的,只有一段司马迁对甘罗的评价:“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甘罗之死目前主要有2种说法:

一、民间传说捏皇后脚被秦王杀害。甘罗在出使赵国之中展现了其非凡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雄辩才能,等其回到秦国后便被封为上卿。但被召入内宫之后,只是每天陪陪娘娘赏花下棋,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宫中他看透秦王残暴狰狞的面孔,特别是在嫪毐事件发生后,株连数千人。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准备以身殉国。一天,甘罗正陪着娘娘下棋,忽报秦王回宫,甘罗心生一计,等到秦王走进宫门时,就一下子抓住娘娘的脚,正好被秦王看到,秦王气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拔剑便刺死了甘罗。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只能说明人们把甘罗的死归罪于秦王,以表达人们对这位神童早逝的惋惜。

二、病死。这个病死并非指自然原因生病导致的死亡,而是指可能有人在背后作祟!

甘罗历史评价:

吕不韦:“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司马迁《史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司马贞《史记索隐》:“甘罗妙岁,卒起张唐。”


璩然


对于这一个问题历史中的记载很少,所以只能做出一些大胆的猜测作为兴趣了解。

甘罗十二岁受封为相是一个千古以来常常令人称道的美事,也就是说12岁当了国务院总理,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然而之后史书中再也没有记载,他的消失也成为一个传奇,有猜测病死的,有猜测被陷害的,也有猜测隐世的。


我认为从阴谋论的角度而言,被杀可能更合理,首先看甘罗的身份,祖父是秦国大将,又师从杂家的吕不韦,可以说12岁的甘罗已经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高峰,但很有可能也因为他的身份和地位引来了众多实力隐形联合的针对。

试想从秦始皇的角度思考,甘罗也就小秦始皇3岁左右,也就是12岁的丞相,15岁的帝王。

秦始皇13岁即位,22岁除掉吕不韦掌握政权,这之间秦国的朝堂是吕不韦的天下,而甘罗作为吕不韦的弟子又具有军方的身份,一旦甘罗成长起来政治站队吕不韦一方,秦始皇不可能不担忧,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文官和武官不能私下往来太过,防止出现这种局面。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甘罗12岁就被封为丞相,正常情况下,天大的功劳也不会如此封赏,对于真正欣赏的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在他为成长起来之前要保护,毕竟“枪打出头鸟”,后来曹操的最聪明的儿子曹冲也是如此,所以这么做只可能是秦始皇捧杀,而且秦始皇能在22岁干掉吕不韦掌握朝政,15岁的他绝对拥有捧杀的这种政治智慧。

以上都是一厢情愿的猜测而已,仅供解闷。


田间一书生


1.因其祖背叛秦国,很难说,甘罗在拜相之后,还能有更高的发展,或得罪秦王被杀;

2.按《东周列国志》小说说法,无疾升天;

3.因后吕不韦之作风,要么被吕不韦所杀,要么因吕不韦连带被杀;

4.如果没死,之后他的个人成就没有多大,平平无奇,淹没历史洪流之中。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批评指正。





南岭说史


被聂政刺杀,用一招白虹贯日,详见《战国策》中的名篇唐雎不辱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