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是一種趨勢,如果有人要流轉你家土地是否願意?

植保小貼士


惠農圈為你解答疑惑!隨著土地改革的興起,國家對於土地的政策也是不一;如今,土地流轉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因為我本人是農村人,現在不在農村居住,因此土地對於我來說,根本用不著,與其讓它荒置,不如流轉出去讓別人耕種。這樣,於我,可以收取一部分租金;於國,可以為國家節省土地資源的浪費。一舉兩得的事情,當然願意把土地流轉出去。

要說把土地流轉出去,很多人會擔心,土地流轉出去了,那麼土地還會不會是自己的。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因為土地即便是流轉出去了,土地所有權依舊是自己的,只要你沒有把土地的權利轉讓出去就好了;不管什麼情況下,土地所有權依舊不會改變。

其實,雖然說土地流轉是一件好事,可以為國家節省土地資源的浪費,還可以為那些不願耕地的農民帶來一筆收入;但是,土地流轉其實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的。

比如說,農村中一般做土地流轉的都是一些親戚朋友,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就會免於一些書面上的協議,就這樣流轉出去;雖然在農村朋友之間,這些都不算什麼,有的人還會因為簽訂書面協議而會覺得彼此生分,於是就免去了這些協議,只是口頭上的認證,雙方只要達成一致就好。其實,對於這樣的情況,有很多,在農村裡,基本上土地流轉都是以這樣的形式出現。於是,當地政府也就不再去幹涉這種問題,因為干涉也沒有用,當地村民90%的都會以這種形式去做土地流轉,因此,當地政府也只會視而不見。

不過,為此,土地流轉還會出現一定的紕漏的,比如說,因為土地流轉沒有簽訂書面協議,到最後發生糾紛的事情還是很多的;對此,當地政府也沒有非常好的解決辦法。

因此,我覺得把土地流轉出去是好事,但是,如果涉及到糾紛就不是好事了。因此,我們在做土地流轉的時候一定要把協議的事情處理好。


惠農圈


這次土地確權,我家也有土地承包後確了權的土地,並且屬於水澆的耕地。實在說,如果精耕細作,能夠選用對好的化肥和優良的種孑,每畝的產量還是相當高的。按往常的平均值,每畝產玉米1500斤是根夲不成問題。我家共有15畝土地,每年平均收穫玉米25000多斤,雖然糧價偏低,但一年下來也是一筆收入。雖然種地不能夠致富,除了投資利潤很微,但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種地也成了夲色,要不做啥呢,多多少少每年種的是希望。

目前又提倡土地流轉,這股風暫時還沒刮到我們村,但看來也是勢在必行。因為每家每戶耕種零散的土地,已不適應農業的逐步機械化種植,況且零敲碎打的單一生產,使得種地成夲日益增加,而利潤逐步減少。很多農民由於有那麼幾畝土地需要耕種,也就不能出外打工,土地收入不多,家裡又無工可打,農閒時就遊手好閒,不是打牌就是喝酒,家庭不和,矛質重重。

土地流轉的出現,讓有能力的人出面,以流轉的形式,從農民的手中,把確權的零散土地以資金補償或以股權的確定進行整合,予以集約化經營,便可減少土地的投入,利於機械化作業,也可增加土地的利潤。畢竟集中購買生產資料可以省錢,集中耕作可以省勞動力,大量的售糧又可提高部分價格。

我贊成土地的流轉,如果流轉的程序和規則合理,我也願意將自已的確權土地流轉給別人,即使收入少一點也可以,也算是從土地中解放了自已。




李增喜3


肯定不願意,我們這種蘋果跟大櫻桃。一年的收入也不少 ,年輕人在家的或者沒穩定工作都不會流轉。流轉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老百姓。未來10年農副產品的價格會最高。因為都沒年輕人種地了。所以我是不同意流轉 。我一共加起來10來畝地,除非一年2萬,一次10年的合同,我願意流轉。要知道流轉啥意思。 只給你種植,最終歸屬還是我們農民的的。我們地裡全是果樹,不可能像網上說的幾百塊一畝就想流轉。





農村裡的美食


我願意,早在十年前我就把三畝多水田,一畝多地讓別人代種,一分錢不要,每年還要交12O多元的水費。我算了一下上下兩季三畝田一年收六千斤左右糧食,賣六千元左右,犁田一畝一年二次二百四十元,收割稻麥一年二百元,化肥二百元。籽種一百元,農藥五十元,扦秧一畝二百元,水費三十七元。每畝田一年支出在一千元左右。三畝田在三千多元,自己落二千多元,自已兩季忙天還得操勞近兩個月。得不償失。迂到收割天雨不便,更是麻煩。花費更大。不如抽空作點小生意。如家庭有勞力還是勉強能種一畝田還能入收五六百塊錢!我是按我們常產計算,水稻一畝收丨200斤,一元二,一斤收購價,麥子80o斤o,90元一斤。


毛疙瘩5


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是趨勢,但不是唯一的選擇,去年我的老家鄧州市孟樓鎮,土地確權後,成功的進行了土地流轉,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央視等中央媒體都進行了報道!

在取得成功的經驗後,在隨後全市各鄉鎮的推廣中,因為各種原因就沒有孟樓那麼成功,有些地方因為條件不俱備也停止了流轉!

D。。。。。。。。。。。。。。。。。。,。。。。。。。。。。。


鄧州誠真


我家的土地共計5畝多一點,還沒有流轉出去,因為父母還有能力,還想種地,他們都67、68歲了,他們的想法是現在能幹動,還是要自己種。

另外,我們這流轉費用一畝零星地200元到300元,集中連片的地是600到800之間,我們這片都是自己種,所以單獨流轉出去也不合算。

再說了,老人都是勤勞的,種點地也充實,也可以有點自己的零花錢,不用和子女張嘴要錢。

我的妹妹家是一個村的,她家流轉了別人的20多畝地,每年收入1萬到2萬元之間,最忙是收玉米的時候,我們都會幫她們。因為國慶節時正是我們這收玉米的時候,天氣容易連陰連雨天,如果不曬乾就會變質,玉米晾曬、打子、儲藏都需要人力和時間的。





鄉村振新


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國家的政策是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但又強調絕不能用行政命令來強迫農民流轉土地。

農村承包地,有一個概念叫"三權"分立。土地總體來說是國家的,土地的所有權是集體的,土地的承包權是由集體承包給農村家庭農戶的。土地的經營權可以由承包農戶自己決定,想自己經營就自己耕種,不想自己經營就將經營權流轉出去。

因此,作為有地的農村人,土地的承包權永遠在自己手上,但經營權可以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是否流轉。願意也可以,不願意也沒有問題。

第一,土地流轉前要考慮有沒有其他的出路。將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出去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有沒有能力找到別的謀生出路。如果僅僅依靠流轉出去的土地經營權的這點租金收入,是不可能夠養家餬口開支的。

在我們廣西農村,靠近城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每畝每年可以收1000~1500元錢,而偏遠山區的一些地方每畝流轉的租金也就那麼幾百塊錢。

廣西農村人均有承包耕地不到1畝,一年到頭總不能等著這幾百塊錢吃飯吧,還有小孩的讀書呢,男婚女嫁呢,有病的醫藥費呢,過年過節的費用呢?在沒有想好不種地的出路之前,最好慎重將自己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出去,因為一流轉可能就是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第二,是否流轉要算清流轉前後的收入帳。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給別人,並非沒有好處。作為農村人,一定要算清楚流轉前後的收入賬,再來決定是否流轉。

現在的農村人,如果按照傳統的種植辦法種地確實很難賺錢。一年到頭辛辛苦苦,除了種子,化肥,農藥,人工,不管種什麼都所收無幾。有可能辛苦一年,到最後只是剩下了自己的人工錢。

因此,很多農民都外出打工賺錢,將家裡的土地全部流轉給別人耕種搞規模經營,自己不用投入一分錢還可以有租金收入。

也有的人,就地在村裡為規模經營、規模種養的老闆打工,就地轉移就業增加家庭的收,對於自己的土地也不用再投入,每年只收租金就可以了。

第三,土地可以流轉給別人,也可以流轉別人的過來搞規模經營。關於農村承包地的經營權流轉,如果你有一定的資金投入,其實也可以將別人的土地流轉回來,自己搞規模經營。

現在農村的種植大戶和規模經營的合作社長、農場主,有很多就是農民出身,通過別的途徑賺了錢,回到村裡再流轉租別人的土地來搞規模經營。

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上,只要你有資金投入,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的膽子夠大,你也可以擁有幾百畝土地的經營權,過一把“地主”的風光。

關於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解答,如果你還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諮詢。關注“桂農通”,我非常樂意與你一直交流解答。


桂農通


肯定不願意!首先,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命根子沒了還能有命活?其次,我不知道流轉是什麼人提出來的,他們有到農村走訪調查過嗎?再次,有人說現在地沒人種了,那麼,連年增產,年年豐收是怎麼回事?再其次,我們這邊家家爭著種,能種的地方都種上了,沒有人同意流轉。再再次,流轉後,農民還是農民嗎?農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等還能有保障嗎?再再其次,現在到處都是大戶開溜逃走,耍賴欠田租,給當地農民帶來不少麻煩。另外,農民不交地租種自家的地都不掙錢,大戶交地租僱勞力產量低反而能掙錢?還有,如果真象有些狗屁專家說的,流轉成功了的話,是不是又一夜回到解放前,回到舊社會了呢?大家三思吧!


特級老爸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如今物價一直在上漲,可糧食價格漲幅卻不大,單純靠種地發家實在太難,很多農民朋友選擇外出打工,或者是去自己創業,那麼耕地就被閒置了,這個時候土地流轉就派上用場了,所謂的土地流轉就是農村地區所說的出租土地。不願意種地的農民就會把土地出租出去,每年收一定的租金。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土地是大多數農民賴以生存的根,如果將土地流轉出去,有些農民多少還是有些不放心,會發出一些擔憂,譬如流轉出去的土地還是自己的嗎?那麼,基層一線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是怎麼考慮的呢?據調查,在我國已有近30%的土地已經流轉,說明土地規模化經營成為大趨勢。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對此問題認為居住在農村,經濟收入有限以土地為生的農民不願意流轉土地,原因如下:

1、土地流轉租金不高,農民生活無法保障

眾所周知,土地在城市價格堪比黃金,但是農村土地只有被城市化建設徵用才會有黃金價。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很多農民朋友都外出務工,所以土地都是流轉給其他村民或者小規模經營者,而這種小規模之間的流轉租金基本上取決於合同雙方的簡單約定,沒有固定的市場價格可言,目前土地流轉價格一般不會太高,每畝地每年500元左右。如果目前還在種地的老農民想要以流轉土地實現以地養老的想法,生活可能難以保障。

2、土地流轉規模小,土地價值無法體現

很多大型企業和種植大戶都希望進行土地大規模利用和經營,但目前市場上交易的土地都比較零散、規模小。大部分小規模的土地都在散戶間流動,小規模承包,很少向大戶經營者流動。這樣就限制了土地流轉的集中程度和流轉期限,小規模的土地流轉不利於機械化生產經營。農業用地的市場價值得不到體現,受益很低。

3、土地流轉合同期太長,擔心錢地兩空

有部分農民朋友反映村裡規模稍大一點的土地流轉基本不是三五年的時間了,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那麼時間一長,出現了農民流轉租金要不到、地也收不回的利益受損情況,由於農民的法律意識薄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從中不難看出農民的擔憂,畢竟咱們農民朋友一般都屬於弱勢群體,說到底根本不知道怎麼樣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只希望在這方面監管力度更大一些。

4、土地流轉過後,擔心肥力毀壞

在農村咱農民朋友種地一般都是自己家食用,所以很多時候是不會用太多的農藥和化肥的,土地肥力不行就施人工肥,長草了就人工清除,但是把土地流轉出去後機械化操作使用的基本都是農藥和化肥。所以不少農民朋友擔心土地流轉出去被破壞後,流轉受益後這些種植大戶很可能就會放棄土地,但是這時再還給咱農民幾年地裡都不能種莊稼,最後吃啞巴虧的依然還是咱們農民朋友。

5、土地流轉不規範,缺乏約束

雖然土地流轉早就存在,然而目前土地流轉的程序並沒有統一的規範。農村土地流轉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親戚朋友流轉的多,專業大戶流轉的少;轉包、出租或代耕的多,轉讓的少;口頭協商多,文字協議少。由於農村土地流轉不受約束,比較主觀和隨意,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很容易出現矛盾。對於這種現象,大多數流轉土地的農民對法律知識不熟悉,政府部門若視而不見,在後期出現糾紛時,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農民自己。

農村土地流轉就是將土地的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將農民手中限制的土地交由他人打理經營、產生更好的價值,這對於個人及國家都是有利的,但需要在事前進行妥善約定、規定權責,簽訂規範的合同來對雙方進行約束!說到底土地是農民的根,是農民賴以生存的保障,即便是沒有其他收入,農民的一日三餐還是有保障的。總而言之,希望政府部門在這一方面多一些監管,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切實保證農民的根本利益!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三農問題,是全中國🇨🇳人民的頭等大事!是黨和政府最重視的問題!更是馬克主義者要解決好的首要問題!

我認真的看完了所有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都給大家點了贊!結合我以前對這方面問題的關注,發表以下觀點,請大家批判指正!

第一是國家層面要做好三大保障:

A:建設成三十億畝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降低農產品成本價!

節約洪水三千億方,新增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二十億畝!

B: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保障!

把華西村,南街村,劉莊村,大寨村,小崗村等十種模式作為樣板,建設成十所幹部大學,為每個鄉培養出五到十名吳仁寶式的有志青年,返回鄉村建設相應模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C:老年農民和進城農民的養老保障和住房保障!

給老年農民給予城鎮居民百分之五十的養老金補貼,進城就業的農民有人均三十平方米的成本價住房!

第二是地方政府的三大保障:

A:做好旱澇保收機械化耕地面積的配套實施規劃方案!

B:以社會主義制度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確定好本地的發展模式,選送好吳仁寶式的有志青年去大學培養!

C:抓好農工商一條龍服務,保障農民共同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