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镇:湟水源头的魅力小城

大自然以亿万年的阵痛和沉淀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之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湟水河源头下的西海镇这座小城,就像一颗四季变化的宝石,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生命的起源从水的滋养开始,湟水河从这里出发,流经湟源、湟中、西宁、平安、互助、乐都、民和,在兰州达川西古河嘴流入黄河,全长370公里,在青海省内长349公里,它就像一条人体经络将青藏高原与中原大地紧密相连。

包乎图

包乎图,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有鹿的地方,海拔3400米,是湟水发源地。这里泉水众多,汩汩有声。泉水四周牧草丰美,除有高山柳、金露梅、银露梅、高山雪莲、鬼箭锦鸡儿等植物外,还有雪鸡、岩羊等珍禽异兽。

湟水河主要由湟水干流及其支流大通河组成。在源头称包乎图河,在金银滩草原上称麻匹河和哈拉乌苏河,在海晏县境北侧与支流哈勒景河汇合后汇入湟水,境内全长91.2公里。海北人民以身处湟水源头为自豪。

冬日,在蔚蓝色天空的映衬下,记者一行前往包乎图山下的幸福滩村。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两旁都是悠闲吃草的牛羊,越靠近幸福滩村,路上的积雪就越厚,不一会儿眼前就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高山上、小路上、草原上都积满了厚厚的白雪。一排排鲜艳、整齐的房屋在皑皑雪山下很是惹眼。

据了解,湟水河在包呼图山谷34公里处,流经途中还有无数条小溪汇入,通过包呼图沟,经鞭麻沟,在幸福滩草原注入哇日曲,最后进入东大滩水库。海北州是“三河一湖”即青海湖和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二级支流大通河、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水源涵养地和发源地,青海湖入湖水量的80%来源于海北,流经河西走廊、内蒙额济纳旗的黑河、托勒河水量的90%源自海北,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态水利安全,以及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湟水千百年来滋润着河湟大地,在湟水的哺育下,巴燕峡、湟源峡、小峡、大峡、老鸦峡和湟源、西宁、平安、乐都、民和等盆地,一束一放,形成串珠状的河谷地貌,这里集中着青海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也成为工农业最集中的区域。

居住在幸福滩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世世代代靠水而居,见证了湟水河的四季变化,他们为自己是湟水谷地的儿女而备感自豪。

原子城

西海镇,又称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东南部,是海北州政府所在地,是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海镇距海晏县城9公里,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110公里,西海镇总面积436.96平方千米,镇区面积5平方千米,下辖两个社区,土地面积436.96平方公里。

西海镇前身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原国营221厂,也称青海矿区。原占地面积580平方千米,由18个相互独立的生产、研究单位组成,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基地分为甲乙两区,甲区在今西海镇,是基地政治、科研、生产、文化中心;乙区在海晏县城,主要供工作人员生活。

1956年,中央政府决定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同年2月,来自全国各部队的两千多名转业军人、七千多名农民工和两千多名建筑工人开进当地,开始基地建设。1958年7月,中央批准基地选址报告,选址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草原。1964年,基地正式投产。1987年6月,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表明中国政府全面禁止和摧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转移的立场,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撤消国营221厂的决定,同时对基地核设施进行了彻底的无害化特殊处理,经国家级验收完全符合有关环保规定,对放射性污染物实施了特殊处理,使当地环境接近或达到原有水平。1988年,海北州遵照国家化剑为犁、和平利用、造福人民的构想,着手考虑接收利用221厂。

1995年,国营221厂旧址整体移交海北州政府,并定名为西海镇。同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退役”。

今天的原子城,一幢幢白墙红顶的小楼掩映在丛林之中,宽阔的街道旁花草茂盛,金银滩草原泛着碧波,昔日的试验场上百鸟翔集,四通八达的公路宛如一条条纽带,与高原外的世界紧紧相连。

原子城依旧保留着历史的痕迹,陈列着曾经为“两弹”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种实物及照片,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们,是国家的骄傲和民族的脊梁。

王洛宾

湟水河流经的地方,有这样一首歌曲经久不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

王洛宾,名荣庭,字洛宾,汉族人,中国民族音乐家,有“西北民歌之父” 、“西北歌王”之称。每当谈及海北,人们总是会想到王洛宾的故事。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由王洛宾创作的民歌,该曲也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1939年7月,导演郑君里带领电影队前往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草原,进行纪录电影《民族万岁》的拍摄工作,王洛宾随剧组一道,顺便采风。当地民众知道郑君里要在这里拍电影后,于一天晚上,为摄制组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摄制组也准备在宴会上选择一位当地的女性出演电影。时年17岁的萨耶卓玛在宴会上进行了表演,吸引了王洛宾,事后萨耶卓玛成为电影的女演员,王洛宾便主动出演一个帮着卓玛赶羊的帮工。二人在一次独处时,卓玛因为察觉到王洛宾灼热的眼神,用牧羊鞭轻轻地打了他一鞭子,令王洛宾彻底爱上卓玛。

电影队完成拍摄后,王洛宾也被迫离开,卓玛为王洛宾送别。王洛宾坐在返程的骆驼背上时,突然想起卓玛为他清唱过的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这时卓玛姑娘美丽的形象在他心中升腾,形象和旋律水乳交融,令他产生了创作歌曲的欲望,于是他耗时三个晚上,融合藏族民歌《亚拉苏》、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维吾尔族歌曲《牧羊人之歌》,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王洛宾先生热爱青海的秀美山川,热爱青海各族民众的心声,是藏汉同胞民族团结的象征。他的歌曲是为青海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奉献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歌一经问世,传唱至今,从此西部民歌走向了全国,也走向了世界,王洛宾也被世人称为“西部歌王”。从此,海北州草原上总是回想着一首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记者臧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