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古典音樂欣賞者的特質是什麼?


【好文分享】古典音樂欣賞者的特質是什麼?

也許很多人認為古典樂迷們之所以欣賞古典音樂,完全是各人的喜好罷了,和欣賞流行音樂沒有兩樣,或者他們以為古典音樂欣賞者食古不化,把流行音樂當成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協和的。甚至有人把古典樂欣賞者說成勢利的,認為我們只是用欣賞古典音樂來表達身份。這些說法完全誤會了古典樂欣賞者的想法。許多古典樂迷其實比一般人的想法還來得開放和前衛,對各類現代思潮的接受力也較高。古典音樂欣賞者常常是最不在乎傳統和別人想法的,不是一般人認為的老古板。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首貝多芬和一首流行歌曲,我們就會發現,貝多芬音樂裡所使用不協和音的機率其實比流行歌曲中多得太多了。相對於一首古典樂曲,流行音樂反而顯得保守而缺乏變化,猶如一篇光看第一頁就知道全部情節的小說。

最受古典音樂欣賞者敬重的作曲家,絕大多數是當時最大膽前衛的作曲家,如莫扎特,貝多芬,蕭邦,華格納和德彪西等人。即使是一般公認的保守派如巴赫,他所使用的和聲在當時也是極為大膽的。相對的,缺乏新意的作曲家的作品就很少流傳下來。

古典音樂欣賞者對音樂的要求到底是什麼呢?又為什麼那麼多古典樂迷會對流行音樂大肆批評呢?這個現象可以由音樂欣賞者對音樂各要素的注重的比例得知。音樂要素分為三方面:旋律要素,節奏要素和和聲要素,其中節奏要素又可細分為節拍和樂句。古典音樂欣賞者之所以偏好古典音樂絕非偶然。

一般人欣賞音樂的方式是欣賞音樂中的旋律要素。流行音樂欣賞者大多屬於這種類型。他們注重音樂是否有流暢悅耳的旋律,因此貝多芬和巴赫等非旋律性的作曲家對他們來說是艱深難懂的。旋律要素的欣賞者經常需要跟音樂一起哼唱,或訴諸歌詞等非音樂性的東西,因為他們只有這樣才會被音樂感動。相對的,許多古典音樂欣賞者寧可欣賞他們聽不懂的外文音樂,以防止歌詞左右他們欣賞音樂本身的樂趣。

【好文分享】古典音樂欣賞者的特質是什麼?

節奏要素的欣賞者分成節拍的注重和樂句的注重。許多搖滾樂和重金屬樂曲的欣賞者就是節拍欣賞者,因為搖滾樂強調低音和打擊樂的節拍效果。許多古典樂欣賞者也是節拍取向的,但是他們注重的是節拍的複雜變化,而不是搖滾樂中過於規律的節奏。

樂句取向的欣賞者較旋律傾向和節拍傾向的欣賞者為少,但卻佔古典音樂迷的一大部份。他們是所有音樂欣賞者中最知性的,注重音樂中動機的發展,變化和組織。一段樂句或音樂素材無數的變化讓他們有如看萬花筒般地興奮。缺乏發展性的流行音樂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因為流行音樂的結構太過鬆散而簡單。他們喜歡結構緊密而複雜的音樂,如貝多芬和布拉姆斯,對二十世紀的古典樂曲也頗能接受。

和聲取向的音樂欣賞者是所有欣賞者裡最稀少的,但在古典樂迷中也十分常見。和聲聽覺並非每個人都有,因為欣賞者必須有同時聽數個聲部的能力,但是如果一個人養成了和聲聽覺,音樂就會出現某種令人瘋狂的感動力。這類欣賞者注重和聲和音色的變化,因此和聲複雜多變的音樂是他們的偏好。他們有可能喜歡巴哈,蕭邦,華格納,德彪西,或馬勒的音樂,因為他們作品裡的和聲發展極富特色。和聲取向的欣賞者對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和不協和音的接受力是所有欣賞者中最高的,也有許多人熱愛斯特拉汶斯基和巴爾托克等人的音樂。和聲保守又大同小異的流行音樂對他們來說自然是無聊透頂。

古典樂迷因為多半屬於樂句或和聲傾向,因此會感到流行音樂似乎完全沒有內容。流行音樂的"保守性",而非"前衛性",才是許多古典樂迷不喜歡流行音樂的主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