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時間如同這夜間的風,吹斷了線,也吹斷了我們

我想用"兩小無猜"來形容這兩位主人公,但又覺得有待商榷。哈桑和阿米爾,一對同父異母的好玩伴,但卻是主人和奴婢的階級關係,哈桑是追風箏能手,阿米爾是放風箏能手,這或許在某些程度上決定了兩人的生活軌跡。哈桑勇敢,敢打敢拼,敢為別人出頭;阿米爾膽怯弱小,或許說有一絲自私也不以為過。

《追風箏的人》時間如同這夜間的風,吹斷了線,也吹斷了我們

我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經歷,過往去判斷別人的生活,在他們經歷的往事中品頭論足,而不然,當故事中的劇情走進現實的時候,或許我們躊躇滿志,異或許黯然神傷。當主人公阿米爾回憶以前放風箏的那段日子時,自責,背叛,後悔,救贖湧上心頭。

《追風箏的人》時間如同這夜間的風,吹斷了線,也吹斷了我們

在那個大時代背景下,作為富裕人家的孩子,童年的回憶是最美好的,沒有經歷苦難,沒有經歷生離死別,有的只是一場場和哈桑的惡作劇。我們不能說當遇到苦難,甚至於危機自身性命得膽怯歸於人性的醜惡,至少阿米爾最後的救贖,拯救哈桑孩子的事蹟足以抹去對哈桑的虧欠。

《追風箏的人》時間如同這夜間的風,吹斷了線,也吹斷了我們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的最精深的就是風箏,當在天空高高飄起的時候,我們希望掙脫手底的那根線,渴望隨風振翅,當那一刻真的來領,也就是苦難的開始。阿富汗是什麼國家?一個常年戰亂的地區,國家渴望的是驍勇善戰的勇士,不是唯唯諾諾的"風箏"任人宰割。每當阿米爾看到天氣的風箏,無時不想起對哈桑的虧欠,自己對自己成功的渴望,那根束縛的線,就是拯救自己靈魂的耶穌。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他會奮不顧身地去解救哈桑兒子的原因吧。

《追風箏的人》時間如同這夜間的風,吹斷了線,也吹斷了我們

這種文學的創作情感以及內容的真摯把大時代背景下的故事體現的淋漓盡致,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作者的想象,寫作最有趣的事就在這兒,也有有意,又或許隨手代筆,卻留給了讀者一大片的思考,慢慢地慢慢地就上升到了精神慰藉,人性才回到了該有的軌跡上。

《追風箏的人》時間如同這夜間的風,吹斷了線,也吹斷了我們

最後想說,我們的人生都有兩個影子,無論選擇做哈桑還是阿米爾,犯錯不可怕,唯唯諾諾也不吃虧,只需要謹慎的走下每一步,將自己腳印深深烙在這片土地上,在為自己探索的道路上,也為別人探探路,指指燈。阿富汗留下的不只是戰爭的冷酷和無情,也留給我們"風箏"般的自由與嚮往。願每個人如同風箏一般,該追就追,該放也就坦然的放,風不同,何必迎著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