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韌性足 基本面向好

4月經濟數據將於本週公佈。業內預計經濟將保持穩中向好態勢,消費增速保持穩定,投資增速有望回升。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短期經濟下行壓力仍大,但中國經濟韌性十足。這種韌性源於廣闊內需市場提供的巨大回旋餘地,也源於調控政策工具充足、政策組合越來越優化,更源於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經濟新動能加速培育。

內需改善 拓寬迴旋餘地

在一季度經濟“開門紅”之後,有觀點擔憂內需改善能否延續?對此,不少研究機構認為,從已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進出口數據看,內需結構性改善趨勢在延續。實際上,在目前的消費升級浪潮中,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區域結構的積極變化都將為經濟長期向好拓寬迴旋餘地。

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增勢喜人,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經濟升級。數據顯示,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57.3%,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此外,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增長7.8%和6.7%。

“科技創新正在改變中國經濟格局,科技影響力也已滲透進各行各業。相關政策支持、勞動力成本提升、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等,仍在不斷推動中國科技創新。”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表示。

從需求結構看,消費需求穩定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鞏固。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達65.1%。綜合部分券商預測,二季度消費增速將保持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延續溫和回升,將對宏觀經濟形成有力提振。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預計,4月投資增速將小幅上行至6.5%,基建投資在財政支出節奏較快助推下將小幅回暖,社零增速在8.5%左右。

此前,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獲悉,有關部門將陸續出臺一批鼓勵重點領域消費的政策舉措,進一步完善推動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政策;推動養老、家政、文化、旅遊等服務業提質擴容等。這些舉措將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從區域結構看,區域發展更為均衡。中西部地區的工業、投資增速等明顯高於全國水平,承接產業轉移帶來的後發優勢不斷顯現。

調控有方 應對內外挑戰

面對經濟發展遇到的內外挑戰,宏觀調控能否從容應對是市場的另一擔憂。業內普遍判斷,穩增長政策工具充足,且政策力度不會減弱。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註重發展結構性調控功能,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加強預調微調。注重“長”,實現長期流動性供給;聚焦“小”,努力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疏通寬信用“最後一公里”。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從央行5月6日宣佈的新一輪定向降準中可以看出,貨幣政策“穩增長”取向仍將延續,有望貫穿全年。同時,穩增長節奏將適時調整,進行精準化預調微調。此外,貨幣政策將更重視結構優化。其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聚焦期限結構優化,實現期限更長的流動性供給;降準則聚焦於流向結構的優化,引導長期資金經由中小銀行切實轉換為對小微企業貸款。

除了降準、TMLF,在央行的“工具箱”中,再貸款、再貼現等各類結構性工具充足,將有力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融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滿足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需要。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溫和上漲2.5%,M2同比增長8.5%,穩定的物價和預期也為貨幣政策留足後手。

除貨幣政策外,財政政策也預留較大空間。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地方債發行增量提速成為今年財政支撐經濟主要手段。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涉及範圍廣,包括調整進口關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養老保險繳費費率及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等多項措施。據測算,在今年預計減稅降費的2萬億元中,減稅約佔70%。在增值稅減稅紅利中,約3145億元將流向工業企業並轉化為企業盈利。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調控不走大規模刺激老路,而是走減稅降費、改革創新的新路。大規模減稅降費下,我國可以依靠消費和企業創新投資穩定經濟,因而也無需過慮出口和地產基建投資減速的影響。

改革深化 增強市場信心

除了擴大內需、優化調控,經濟韌性更多地源於改革深化、開放擴大。

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表示,去年以來的減稅降費、金融供給側改革推進、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以及進一步擴大開放均反映出改革決心。展望未來,政策對新經濟、新動能的支持力度必將增加,弱刺激、強改革是今年的主線。

數據顯示,國內外對我國經濟的信心都有所增強。一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年四季度提升了3.2個點。一些國際機構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報告中也提升了對我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從6.2%調高到6.3%;還有一些國際投行也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速的預期。

花長春認為,我國經濟轉型加速,改革也勢必加快,預計二季度將有更多國企混改措施落地,金融供給側改革步伐也會明顯加快。同時,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來越大。這無疑將提高我國未來經濟增長潛力和生產效率。

風過霧散山猶在,雲消雨霽虹霞明。短期擾動不會改變經濟長期向好態勢,穩定內需、善用政策、深入改革、擴大開放,我國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