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平遙,今山西省平遙縣舊稱“古陶”。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平遙縣衙坐落於平遙古城中心,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築建於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佈局,南北軸線長二百餘米,東西寬一百餘米,佔地26000餘平方米。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縣衙整個建築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禪蒞臨縣衙考察時欣然提詞:“平遙縣衙古衙之最”。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日升昌票號成立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遙縣西達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資與總經理雷履泰共同創辦。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總號設於山西省平遙縣城內繁華街市的西大街路南,佔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是中國民族銀行業的先河,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其分號遍佈全國30餘個城市,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清虛觀是古城內最大的道觀。按照道東佛西的傳統佈局安排,坐落於東大街東段路北。清虛觀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觀,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為清虛觀。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元初改名為太平興國觀,後又易名“太平崇聖宮”,清代時複稱清虛觀。歷史滄桑,人世變遷,歲月的流逝使這裡的許多道教偶像所剩無幾。1998年,清虛觀被開闢為平遙縣綜合博物館。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平遙城牆,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築,由原“九里十八步”擴為“十二里八分四釐”(6.4公里),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牆。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明清兩代先後有二十五次維修,城牆平面呈方形,周長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頂寬3—5米,牆身素土夯實,外包青磚,內牆磚砌排水槽77個。牆頂外築2米高的垛口牆(又稱擋馬牆)取孔子弟子、賢人之數,設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內砌女兒牆。四隅角樓四座,東城牆上有點將臺,東南角城頂上築奎星樓和文昌閣。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甕城,指建在城門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平遙古城的甕城城門與大城門的朝向多數呈90°夾角(南門和下東門除外),即便敵軍攻破了甕城城門,還有主城門防禦,由於翁城內地方狹窄不易於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而城牆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正所謂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鎮國寺位於平遙縣城東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為鎮國寺。它始建於五代北漢時期,距同蒲鐵路洪善車站僅1公里。寺院分為前後兩部分,從南到北依次有天王殿、萬佛殿、三佛樓等。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 ​萬佛殿是前院的主要建築,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該殿規模雖然不大,但造型雄偉,氣勢非凡。殿內共有彩塑14尊,殿內佛壇正中供有釋迦牟尼像,迦葉、阿難兩大弟子侍立左右,佛祖造型高大、面相端莊,具有濃厚的中唐風格。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特色美食

​ ​平遙縣的餐飲特色以麵食為主,和山西大多數地方一樣,一早一晚常以小米稀粥、饅頭、燒餅為主;中午則是各色麵食,如打滷麵、炸醬麵、搓魚兒等,調面的菜碼齊全,味道適口。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在明清一條街上可以品嚐到平遙的當地風味小吃。平遙各大飯莊都有自己的特色:雲錦成價格經濟,麵食品種全;長生源的黃酒點心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昌興隆以接待過鞏利等明星而出名;天元奎飯莊是喝咖啡的好去處。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永世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