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國家用一流的人才去當教師,中國教育將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

俞昌懷1


這個局面只針對經濟好的地區和城市,農村依然下不去或者去了也想去大城市不想待著農村!

繼續說我身邊的故事

我所在的是湖北省武漢市,我是普通二本學校畢業,現在在黃陂一所小學任教,整個武漢市也就是現在最火的光谷地區教師工資待遇最好,也吸引了很多優秀的人才落地,這兩年的光谷地區招聘老師在校招裡面只面向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這幾所學校招聘,而且不乏有很多研究生都趨之若鶩,我一學姐華中師範大學數學系研究生通過校招在光谷二小任教,我一大學同學華師數學系畢業也在光谷六小任教,另外我一大學同學湖北大學研究生數學系畢業後也是通過事業單位考試才進去了礄口區一所小學任教一年級數學,如果你在武漢這邊學校你可以瞭解一下,整個武漢市光谷通過這種高層次人才引進,辦學層次不斷提高,辦學成績也日進突出,短短几年幾所全國省市區有名的學校冉冉升起

我說的只是一個縮影,你想想題目中所說的一流人才都去教育那教育的環境,教學成效都是有顯著的提高的!而教育的核心在於教師,教師素質高自然成績容易出!


數學嚴老師


這個我比較有發言權,本人就是一名教師,普通本科師範類院校,說實話在上大學的時候不是很好好學習,勉強大學畢業。但是畢業後當了老師,因為我比較有責任感,對學生認真負責,而且我表達能力好,從小到大就特別愛說。和孩子能打成一片。當了七年老師,不論給我什麼樣的班,成績都能變成年級第一,我曾經把一個倒數第一的班級教成了正數第一,所有人都說這是個奇蹟,說實話我就是比較負責而已,而且比較瞭解那些調皮搗蛋孩子的心裡,能夠把他們管住,一個個跟我稱兄道弟的。而有一個北大畢業的研究生,在我們學校本部當老師。他理論方面特別強,什麼都知道,但是他卻不知道怎麼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孩子,因為他的思維高度和孩子差太多,作為老師我們想讓學生學會,要了解你教的孩子在什麼水平上,否則你講的對學生來說就是聽天書了。


沒的說有的聊


假如國家用一流的人才去當教師,中國教育將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如果讓985的大學生去當中小學教師,教育質量會不會突飛猛進?我覺得可能性很大!

如果讓985的大學生去當中小學教師,至少比二本、三本、大專、高中的畢業生當教師會好很多。

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那個時候是一名民辦代課教師教我們的。在我的記憶中,這位民辦代課教師一直都是教一年級,從來沒有教過2-6年級。據很多家長說,比較難的數學題目這位老師做不了,所以只能一直在一年級教室“原地踏步”。

我記得當時在那個數學老師的班級中,一個班級及格的同學不多,三四十個學生當中就十幾個同學超過60分。給我印象很深的一次,那就是一次學區組織的數學競賽,我們班的一名“學霸”(平時數學成績穩定在七八十分左右)代表我們班級去參加比賽,結果只考了11分(滿分100分的卷子)。那一次,數學老師很生氣,罵罵咧咧了半節課多的時間。之後,大部分同學的家長唉聲嘆氣:“唉,你們這個班級就算讀得和XXX(數學老師名字)一樣又怎麼樣?這孩子的數學算是廢了……”

有其師必有其生,什麼樣的老師,必定教出什麼樣的學生。老師人人皆是大師、能人,總會教出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老師德高望重,學生自然會多出一些翩翩君子;老師為人猥瑣,品行奇差,教出來的弟子自然也會出現不少社會渣滓。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的能力、品行和水平,和生源質量緊緊“綁定”在一起!

如果真的能夠讓頂尖985大學的畢業生來任教,我覺得是教育之福,是莘莘學子之福!問題是,農村中小學一個月兩三千的工資,能否吸引一流的人才,比如985、211大學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他們願意為兩三千工資紮根在農村呢?985大學生是“千里馬”,但要讓“千里馬”在中小學教育系統內馳騁千里,是否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糧草”呢?

提高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社會地位,才能讓更多的頂尖人才對教師行業趨之若鶩,你說對吧?


微雨潤苗


在普遍的認識中,這裡的“一流人才”就是高分數,也就是重點大學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

我先舉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吧。佛山南海有所實驗學校的一個數學老師,在整個佛山市都相當有名,她是九幾年韶關大學專科畢業,我和她是曾經的同事,所以對她非常瞭解。她對自己要求特別的嚴格,工作一絲不苟,是學生特別喜歡的老師,教學成績非常突出,無論學生有心理問題生活問題,她都儘量去幫助,尤其是家庭貧寒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想盡辦法把孩子放進她的班級。這樣的一個老師,真的無愧於省優秀教師的稱號。她沒上過一流大學,不是很多說的“一流人才",但整個佛山市的同科的一流人才,敢和她PK的,恐怕很難找到了。

其實中小學是基礎教育,從知識上來說,並不需要太高的學歷,相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愛心,需要良好的教育教學方法,需要隨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斷的加強教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良好的師德和奉獻的精神,如果沒有些,學歷再高,知識再深,也是沒用的。

另外,作為一個老師,需要的是綜合素質,除了知識以外,還需要比如說,語言表達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班級管理能力、溝通和協調的能力,甚至需要家庭教育的指導能力等等,一個高文憑高知識的‘一流人才’就一定具備這些能力嗎!

所以說,任正非說的,讓一流的人才做教育,就可以培養出一流的學生,這裡的一流並非俠義的重點大學的高文憑。它應該指具備教育教授中小學的知識技能,同時兼具良好的綜合素質的人才。如果每個老師都是這樣的人才,教育何愁上不去呢。

當然,人才是需要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去滋養的,如果一味的只強調奉獻,一味的懲罰批評禁錮,又有多少人才會去做教育呢!


施南en


最近思考著一個問題,中國現在的基礎教育做得那麼優秀,是不是70後的一批中師生髮揮著重大作用?這批人是不是當時社會很優秀的人才?這兩個問題答案不用多說都是肯定的。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媽媽老是以考上中師的鄰居家的孩子為榜樣教育我,好好讀書考中師。當時考中師去的,都還要單獨考試面試過了才行。但當時也是因為師範生的待遇才吸引那麼大優秀人才去當老師的,居民戶口,每月補貼,免學費。這些人的考不上中師的同學(當然也是成績比較好的一批)去幹了什麼呢?考普高考大學……結果出來很多公務員,醫生……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就是現在的中國!我們曾經最優秀的一批人才當了老師,然後造就了中國優秀的基礎教育,實現了現在讓我們驕傲的中國!


用戶1573941761030


現在實際上是有很多的一流人才在當教師的,比如說高校裡邊的老師,還有大醫院裡面的醫生。題主所做假設指的是中小學吧?

這種情況是存在過的,以我的母校為例,我們那個地方是革命老區,教育非常落後,國家就選派了一批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到我們那裡去做老師,紮根落戶。他們或者說普通話,或者操著天南地北的口音給我們講課,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還小,不知道他們是外地人,後來才知道他們有的來自江蘇,有的來自上海,大部分是山東大學畢業的,有幾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跟本地土生土長的教師相比,他們的水平的確是高,首先是視野開闊,另外就是多才多藝,教學方法也靈活,事業心更強,在他們的帶動下,我們學校的學生不斷考出好成績。

然而,在1986年前後,好像是國家放開了一些政策,他們能夠回到各自的城市了,這些老師陸陸續續都離開了我們學校,我們學校的教學水平也就停滯不前了。

他們都走了,還有一個結果是,我現在回到母校,都很難再找到一個曾經教過我的老師了。

我認為,讓一流人才來教學,對教育肯定是大大的利好。然而,資源是由市場配置的,教育能不能吸引到足夠優秀的人才,一是國家會不會在中小學上教育上大力投入?第二是全社會能不能養成足夠濃郁的尊師重教的氛圍?國家政府全社會都需要努力!


不立翁99


讓一流的人才來當老師。就是說讓可以考上985或211的人儘量都來報考師範,來從教嗎?我覺得這點非常好啊,可是,老師這個崗位憑什麼能吸引住這些人才呢?

70年代的師範生那可都是尖子生呀,一聽說畢業後包分配,能端上鐵飯碗了,於是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師範。很實在的一個理兒呀。那時一個月一百多塊錢的工資,大家都住在學校的宿舍裡。不用考慮買房買車的事,沒感覺到窮啊。我那時候上完師範後才發現,許多成績沒我們好的學生結果都上了挺好的一個大學。但是我們也挺驕傲的,因為我們在學校也擁有一片果林,也擁有數量不少的桃李。

我們村裡的老鄉們最近幾年都比較闊氣,有時看他們在家打撲克搓麻將,便問:二狗哥,今天咋不出去幹活哩?二狗哥豪氣地說:今天那活兒才百把塊錢一天,懶得幹,哥沒有二百塊一天懶得出馬。嘖嘖。

現在985與211院校的畢業生考公務員的不在少數,但是考教師的則微乎其微了。什麼道理?我想大家都是明白的。

從現在的風向來看,我覺得我們國家應該是會有大動作了。大力減負,落實工資增長機制,逐步取消職稱制度等等,很令人期待喲。你若芬芳,蝴蝶自來,我相信會吸引大批的一流人才來從教的。



樂教不倦


有人說:不要那麼天真了。

為了提高教師地位,破天荒設立了“教師節”;

為了提高教師待遇,重點實行了“職稱”辦法;

為了穩定教師隊伍,設置了事業單位人事編制;

為了改善教學條件,優先財政規劃安排建設;

為了方便教師上課,砍掉管區、村莊小學和初中;

為了方便學校管理,砍掉縣城以外的全部高中;

為了方便學生上學,統一安排了民營校車;

為了擔當家庭責任,學生家長每天早中晚自己接送;

為了體現教育優先,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為了國民教育公平,實行考試升學制度;

為了體現教育公道,實行自費教學輔導材料、試卷等;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實行校外社會培訓機構及在職教師辦有償補課班;

為了強化家庭作業,實行家長輔導、監督、批改作業、寫評語;

為了學生長大成才,實行家長德育教育、品德教育;

為了鼓勵大學生學習,實行獎學金制度;

為了解決貧困學生負擔,實行貧困學生“貸款”制度……等等

這些政策、制度和方法、措施,不可謂不繫統、不全面。但是,為什麼教育改革40餘年,就到了整個社會千夫所指的地步了呢?

上不起學、補不起課、交不起費、送不起禮、叫不起苦、多不起言、得罪不起人、耽誤不起孩子等等現象,成為家長的心病、孩子的苦惱!

這,到底是為什麼?誰能夠給出一個自圓其說的道理來呢?


仙人脫俗


教育產業化

優秀人才在高薪工作崗位

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直接體現在高素質人才言行舉止中

如果只是黃粱一夢,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能靠如果生存發展嗎?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沒有什麼經驗借鑑。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全民小康生活路己進行到攻堅克難期,衣食住行發生質的提高飛躍,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發展都有好有壞,有積極一面必有消極,看問題要抓主流。全國人民緊緊的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齊心協力發展經濟過好日子,中國必強大矗立世界之峰頂。











自駕窮遊老兵


任正非有個人才觀: 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

許多單位人才流動頻繁的主要原因無怪乎有二: 1. 工資待遇不到位。

2. 感情上受到了傷害。

但是,一流人才從事教育,在未來50年內難普遍實現,個例肯定存在。原因是:

1. 一流人才從事科研,年薪至少幾十萬,像華為這樣的企業會更多,現在能有多少學校給得出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幾十萬的年薪呢?

2. 據觀察,基礎教育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以高中教師為例: 早晨6點多起床,晚上11點後才離開教室。而我們的政府公務員早晨9點才上班,下午5點就下班,且許多地方的年終獎豐富的讓你歡喜的心跳。

一流人才不會傻到放棄朝九晚五的工作而去從事晨鐘暮鼓,青燈黃卷般苦行僧樣的教師行業吧!

3. 一流人才從事教育行業的肯定有。要麼是一種情懷,要麼是無奈,剩下的肯定就是誘人的薪資了!談什麼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現實生活面前不堪一擊。

只有公務員爭相考教師職業的那一天,就說明我們國家的教育有救了,也有了吸引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