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浙江天台國清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福建泉州開元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資福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河北正定隆興寺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為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寺廟是佛教建築之一,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古建築大多是佛家寺廟建築。中國從南北朝時期開始興建寺廟成風。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都城洛陽內外有一千多座寺廟。唐朝詩人杜牧作《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見南朝寺廟之多。中國古代寺廟的佈局大多是正面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後面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後,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闢塔院。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佈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築群體。其建築佈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後建築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此外,園林式建築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寺廟的建築之美往往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與亭廊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河北正定隆興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隆興寺宋代摩尼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隆興寺宋代摩尼殿側立面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隆興寺宋代摩尼殿內佛造像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隆興寺香菸繚繞的庭院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宋代大悲菩薩銅造像

1、河北正定隆興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

隆興寺,別名大佛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裡街,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清朝改為隆興寺;是中國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佔地面積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餘座,分佈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築佈局的重要實例。隆興寺原為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改稱隆興寺。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趙匡胤來徵河東後駐蹕鎮州(後正定),到城西由唐代高僧自覺禪師創建的大悲寺禮佛時,得知寺內原供的四丈九尺高的銅鑄大悲菩薩,後漢契丹犯界和後周世宗毀佛鑄錢的兩次劫難,加之聽信寺僧“遇顯即毀,迢宋即興”之讖言後,遂敕令於城內龍興寺重鑄大悲菩薩金身,並建大悲寶閣。開寶四年(971年)興工,至開寶八年(975年)落成。並以此為主體採用中軸線佈局大興擴建,形成了一個南北縱深、規模宏大、氣勢磅膳的宋代建築群。穿過大覺六師殿遺址北行就是摩尼殿,摩尼殿是該寺主要建築之一,坐落在中軸線前部,始建於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總面積為1400平方米。大殿結構屬抬梁式木結構,平面呈十字形。殿內的粱架結構均與宋《營造法式》相符,大木八架椽屋,前後乳栿四柱結構形式。摩尼殿內供釋迦牟尼,平面佈局為十字形,面闊七間、近深六間。長33.32米,寬27.08米,重簷歇山屋頂,綠琉璃瓦覆頂。與一般重簷建築不同處是把外牆砌到副階簷下,另在副階四面正中各加一座山面向外的歇山頂抱廈,宋代稱“龜頭屋”。寺內現存有最早的楷書碑刻隋《龍藏寺碑》,有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觀音,有最古老的轉輪藏,還有最美五彩懸朔觀音像,這人性化了的佛像被魯迅先生稱為“東方美神”。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廣東廣州光孝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廣東廣州光孝寺大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廣東廣州光孝寺大殿正立面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廣東廣州光孝寺大殿側立面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鐵塔鑄於南漢大寶六年(963),是我國現存有確切鑄造年代的最早的大型鐵塔。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光孝西唐代瘞發塔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光孝寺祖堂

2、廣東廣州光孝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中軸線起由南往北的建築計有;山門、天王殿,主殿大雄寶殿,瘞發塔;其西有鼓樓、睡佛閣、西鐵塔;其東有洗缽泉、鐘樓、客堂、六祖殿、碑廊;再東有洗硯池、東鐵塔等。形成了一組頗具規模的古建築群。寺院氣勢十分雄偉,殿宇結構工藝威嚴壯麗,特點鮮明,具有唐宋風格,為嶺南叢林之冠。它不僅在佛教歷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並且開創了華南建築史上獨有的風格和流派。建築群中以大雄寶殿最為雄偉,東旨時代創建,唐代重修,保持了唐宋的建築藝術,殿內採用中間粗、上下略細的梭形柱,大殿下簷斗拱都是一跳兩昂的重拱六鋪作,這種風格是中國著名古建築中所僅見的。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福建泉州開元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福建泉州開元寺大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福建泉州開元寺“百柱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福建泉州開元寺西塔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福建泉州開元寺東塔

3、福建泉州開元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現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面積78000平方米。1982年,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佈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館(弘一法師紀念館)、準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拜庭兩旁古榕參天,大雄寶殿又稱紫雲大殿,是開元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1637年)遺物。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殿前月臺須彌座的72幅獅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後廊的兩根古婆羅門教青石柱,同為明代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來。大殿內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撐殿堂,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莊嚴,是漢地少有的密宗軌制。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平遙鎮國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平遙鎮國寺五代後漢的萬佛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萬佛殿內的佛造像具有鮮明的晚唐風格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鎮國寺萬佛殿背立面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萬佛殿旁的圓洞門

4、山西晉中平遙鎮國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

鎮國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東北15千米的郝洞村,鎮國寺在明嘉靖年前名為京城寺,始建於五代北漢天會七年,皇家敕建。雖現在處鄉間,但本是帝胄龍脈。公元963年,在東京汴梁趙匡胤已經當了四年的北宋皇帝,即建隆四年,而在山西太原,北漢的孝和皇帝劉鈞也迎來了他執政以來第二個年號的第七年,即天會七年,所以對它的斷代並非北宋而是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割據混戰,這個時期的歷史遺存相對較少,木結構建築就更為稀罕,目前被斷代為五代十國的遺構在山西僅有五座而鎮國寺萬佛殿的斷代依據有墨書、碑刻、架構、地方誌,可靠性很強。京城寺到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更名為鎮國寺,根據碑碣可見清雍正、乾隆、嘉慶、光緒年間鎮國寺均有重修,鎮國寺內的古建築,以萬佛殿為最,在我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僅晚於五臺山南禪、佛光二寺院,這處殿堂整體樑架結構嚴密,用材規格,符合力學原理,工藝精湛,作工精細,1000多年來巋然如故。現在僅萬佛殿為五代原物,天王殿為元代重建,其餘均為明清之物。萬佛殿正中設須彌座,其上為釋迦趺坐像,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供養菩薩、二供養童子及二天王。本尊背光之後塑有觀音 1身。除本尊像為後塑外,其餘11身皆為五代時原物。塑像保存較好,面頰豐滿圓潤,姿態自然,雖經後世重裝,但基本保存了五代泥塑佛像的藝術風格。另有北漢半截碑、金代鐵鐘等珍貴文物。院內還植有龍爪槐、松柏等古樹名木,與同樣蒼古的建築渾然一體。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作為平遙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平遙雙林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平遙雙林寺透過城堡門看天王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平遙雙林寺大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平遙雙林寺大殿內佛造像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平遙雙林寺韋馱造像最傳神

5、山西晉中平遙雙林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

雙林寺坐落在山西省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的橋頭村,原名中都寺,因平遙縣古時曾為“中都”城而得名。寺創建年代待考,據寺內現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記載,中都寺創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後毀於兵火,宋時修葺一新,並取佛經上“佛陀雙林入滅”之說,更名為“雙林寺”。以後明景泰、天順、弘治、正德、嘉靖及萬曆年間予以重建,清道光、宣統年間曾進行過多次葺補。現存建築多為明代建造,塑像亦多為明代作品。雙林寺像堡門似的大門,整座廟宇建在3米高的土臺基上,四周圍以紅色的夯土牆,牆上有垛堞。看上去不像寺,倒更像一座堅固的城堡。寺內佈局完整,有兩條軸線,經堂、禪院在東,寺宇殿堂居西,由三進院落組成。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堡門、天王殿、釋迦殿、大雄寶殿和娘娘殿(佛母殿)。前院兩側為羅漢殿、地藏殿、武聖殿、土地殿,釋迦殿兩側有鍾、鼓二樓對峙,中院寬闊,千佛殿和菩薩殿左右對稱。寺內大小10座殿宇內,滿布塑像。大者丈餘,小者尺許,共計2052尊,完好者1500餘尊。明代所塑之像居多,少數為清代重粧。為我國彩塑的精華,專家譽為“東方彩塑藝術的寶庫”,在我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北京法源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北京法源寺天王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北京法源寺大雄寶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北京法源寺精緻的磚雕窗

6、北京法源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

北京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衚衕南端東側,它不僅是北京城內歷史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侶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法源寺自其初創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據《元一統志》記載,法源寺始建於唐朝,初名“憫忠寺”。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為哀悼北征遼東的陣亡將士,下達詔令在此立寺紀念,但未能如願。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賜名:“憫忠寺”。安史之亂時,一度改稱“順天寺”,平亂後恢復“憫忠寺”的名稱。唐末景福年間(892—893年),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並增建“憫忠閣”,閣甚雄偉,有“憫忠高閣,去天一握”之讚語。遼清寧三年 (1057年),幽州大地震時,憫忠寺被毀,遼鹹雍六年(1070年)奉詔修復後又改稱“大憫忠寺”,從而形成今天的規模和格局。明朝正統二年 (1437年),寺僧相熔法師募資進行了修葺,易名為“崇福寺”。清朝,朝廷崇戒律,在此設戒壇。雍正十二年(1734年),該寺被定為律宗寺廟,傳戒法事,並正式更改為今名“法源寺”。 法源寺在歷史上久負盛名,是北京城內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剎。宋欽宗趙桓被金兵俘虜北上,就曾囚居在這裡。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遺臣榭枋得抗元失敗,遁隱建寧(今福建省建甌縣)唐石山中,後被元軍所俘,押至大都(北京),拒不降元,也在此寺絕食身亡。據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考證,著名變法維新人物譚嗣同,在刑前,也曾到法源寺一遊。法源寺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採用中軸對稱格局,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臺、淨業堂、無量殿、大悲壇、藏經閣,大遍覺堂、東西廊廡等,共七進六院,佈局嚴謹,寬闊龐大,是北京城內保存下歷史悠久的古寺廟建築群。在法源寺內,不可不提的是那滿庭院的紫丁香,每到四月,院中的丁香便紫霧般在暖春中開放,與寺中高可參天的古槐,牆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蘭草,丁香樹下悠閒跑動的放生動物,共同構築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清幽景象。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靈石資壽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靈石資壽寺類似城堡的山門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俯瞰整個資壽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資壽寺三大殿連成一體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資壽寺主殿內的佛造像

7、山西晉中靈石資壽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

資壽寺俗稱蘇溪寺,位於蘇溪村西部,寺院座北朝南,廟後青山連綿,寺前溪流潺潺,山環水繞,水秀山青。據現存的碑文記載,寺院創建於唐代鹹通l1年(870),重修於宋,“資壽”之名,源於“祝帝道以遐昌,資群生於壽域”,修寺意在期盼人人長壽。金代末年,寺院因周圍林木失火而致毀。相傳,元泰定元年,一個名叫法海的遠道僧人,往綿山抱佛寺訪友路過此地,目擊寺院坍塌,很是惋惜,遂留腳有日,在鄰近幾十個村舍,持缽沿門講唸經佛,意在激發當地村民復建寺院的志向。如此一舉,甚為奏效。不日周圍的鄉紳、商號、村民等,紛紛捐助銀兩、財物,於泰定三年(1326年)動工重建寺宇。至明正德十六年(1521)又興工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完善。在後來的朝代裡,雖屢有戰亂,但寺院和佛像的損壞程度不大。現存的建築,均為明代重修。資壽寺規模頗大,院落宏敞,佈局完整。現存建築由主軸線前後兩院以及關帝廟、方丈院、禪堂院等附屬跨院組成,主次分明、高低錯落。資壽寺18羅漢像製造工藝屬彩塑泥繪,它是舞臺臉譜與民間泥塑彩繪相結合的手工藝品,以誇張的藝術造型、嚴謹的構圖、豐富的色彩在一塊泥型上栩栩如生地勾畫出各種人物形象,給人們以一種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羅漢像造型各異,栩栩如生,有的怒目而視,有的面目和善,有的挖耳暢笑,有的縮腳盤腿……形體秀美,姿態生動,衣飾圖案,豪華多端,它繼承了宋、遼、金、元彩塑的優良傳統,表現出高度的寫實風格,是我國現存明代彩塑中的珍品。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進入天台國清寺的豐幹橋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浙江台州天台國清寺始建於隋代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浙江台州天台國清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浙江台州天台國清寺大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高處俯瞰國清寺

8、浙江台州天台國清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

國清寺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關鎮,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寺廟佔地面積7.3萬平方米。隋代高僧智越在國清寺創立天台宗,為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 影響遠及國內外。鑑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回國後在日本比睿山興建沿歷寺,創立日本天台宗,後尊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為祖庭。國清寺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國清寺與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當陽玉泉寺並稱中國寺院四絕。該寺曾駐錫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和尚、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臺密開宗祖師最澄大師等。 2001年,國清寺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介休迴鑾寺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山西晉中介休迴鑾寺建在綿山山麓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迴鑾寺大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迴鑾寺庭院內的石雕佛造像

9、山西晉中介休迴鑾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

迴鑾寺位於山西省介休市東南20公里的綿山腳下,興地村西北隅,因唐太宗登綿山禮佛未成在此處迴鑾得名,寺建於唐僖宗乾符年間,五代毀於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後又毀。金天會、大定年間又重建。現存寺院保存完整,為元代建制,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依次有山門、天王殿、東西配殿、大雄寶殿、垛殿等50間。曾名空山靈溪寺和興國寺。因唐太宗李世民到綿山秠佛未果迴鑾至此而敕迴鑾寺。迴鑾寺的主建築為元代的大雄寶殿,懸山頂,建在長10米、寬30米、高2米的 臺基上。大雄寶殿前50米見方的大院內,有古松、龍槐、楸樹生長,入夏濃廕庇日,殿宇、圍廊、碑刻、古木相互輝映,環境格外清幽。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北京廣濟寺是中國佛家學會的所在地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北京廣濟寺天王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北京廣濟寺的大雄殿

佛誕節:向大家推薦10座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佛寺

北京廣濟寺圓通殿前潛心的習佛信徒

10、北京廣濟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保單位(2006年)

廣濟寺位於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25號。始建於宋朝末年,名西劉村寺。明天順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下詔命名“弘慈廣濟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燬,1935年重建。建築保持明代格局,分三路,寺內珍藏許多珍貴文物,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羅漢造像,康熙時建的漢白玉戒臺,乾隆年間的青銅寶鼎等。1953年為中國佛教協會會址。此後又兩次進行全面修繕,使之得以保存古寺原貌。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閣,西院有持梵律殿、戒臺、淨業堂和雲水堂,西院有法器庫和延壽堂等。大雄殿是寺中正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單簷歇山頂,殿脊正中有華藏世界海,俗稱香水海,整體呈山形,由下往上依次為琉璃磚燒製的水紋、蓮花、梵文等,象徵永恆世界,不生不滅,此種殿脊為北京其它寺廟所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