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謂的國公是什麼意思?

陽光不等於陽光


國公,封爵名,位等同或低於郡王\t,為封爵的第三等,\t公爵的第一等。該封爵亦傳至越南。北周始置國公一爵,居於郡公、縣公之上。封爵亦傳至越南。

自中國先秦時代開始,已有君主賜封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西周時的公國有四:宋國、虢國、州國、虞國。周朝的公爵只封給前朝的後裔,而周公之國魯國只是侯爵國(魯周公本人由於是三公之一也可稱“公”,但僅限其本人,而不世襲。)按照周朝的封地制度“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從封地來說其實周朝是延續夏商的三等爵位,不過將第一級在封給宋國、虢國等時予以了特殊的“賓禮”地位明顯優於其它侯國。所以在本質上週朝公爵和侯爵可以視為一級。

秦、漢朝的二十等爵制內無公爵,只有漢末有魏公曹操。以後魏晉置五等爵,有郡公、縣公,隋唐宋有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等,唐朝有胡國公秦叔寶、鄖國公殷開山、譙國公柴紹、邳國公長孫順德、蔣國公屈突通等;\t宋朝有萊國公寇準、晉國公丁謂、許國公呂蒙正、申國公呂夷簡、魏國公王旦、楚國公范仲淹等。唐宋時期國公較多,尤其宋朝許多的文臣都被封為國公。

明初一循元代舊制。洪武三年(1370),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罷子、男不置。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還有宦官子弟與少數民族首領。受封而領鐵券者,為世襲封爵,否則為流爵。襲封則還其誥券,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襲,或降等以襲,如封侯而世襲伯。

公、侯、伯封號分四等:

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難推誠;餘曰奉天翊運推誠和奉天翊衛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歲祿以功為差。

明朝規定公爵俸祿五千旦至兩千五百旦,郡王俸祿六千旦。朱元璋冊封的十幾個國公為一等公爵,朱棣冊封及明英宗追封的六個國公為二等公爵,衍聖公是聖人之後亦是二等公爵,居於文官之首。國公位高爵顯,地位已經不次於公主和郡王,內閣大學士也要退後半步。明朝所有的國公: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信國公湯和、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宋國公馮勝、郢國公馮國用、越國公胡大海、黔國公沐英、涼國公藍玉、蘄國公康茂才、鄖國公廖永安、慶國公廖永忠、潁國公傅友德、韓國公李善長、江國公吳良、海國公吳禎、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能、榮國公姚廣孝、淇國公邱福、定國公徐增壽、融國公柳升。能世襲到明末的也就魏國公徐輝祖及後人,定國公徐增壽及後人,成國公朱能及後人等。

清朝公爵分一至三等,\t超品\t,只加美號,不加國號、邑號,如忠勇一等公。韋小寶雖是杜撰,其一等鹿鼎公的爵位也是漢人最高封爵。衍聖公地位與明代保持不變,位列文官之首,加太子太傅。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聖公府(今孔府),是全國僅次於\t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歷代帝王追封賜禮,譜系井然,世受封爵。


悅讀文案


國公只是一種身份,地位,並不是官職,一般是對國家有重大貢獻或是皇親國戚才有的,所以不能和現在的官職比。類似於建國初期的國家榮譽主席。所以他是地位高,而沒有實權的,如果皇帝要讓他辦什麼事的話要另外任命官職的,比如欽差大臣。

望採納!


瓊枝離陌


公、侯、伯、子、男五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