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城市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為什麼?

先鋒阿慶


所謂兵家必爭之地,是指某些擁有天險,打仗時地形適合防禦或進攻的地方,一般可分為兩類,一種是起邊境防禦,抵抗外族入侵,主要是一些險關要塞,如山海關、函谷關,虎牢關等等,其二是內地一些重要城市,大多是處於交通要道,可控制局部地區的重要城市,如太原徐州等等。中國幅員遼闊,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有很多,本題幹問的是城市,下面就羅列幾個比較著名的。

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擁有非常有利的地勢,古代有得山西才得天下,得山西自然是得太原。

1)太原在春秋戰國時期稱為晉陽,是三晉之中的趙家築成,並且在和智伯的持久戰中,利用晉陽堅守了三個月,並且最後實現反殺,而趙家也終成戰國七雄之一。三家分晉後,趙國很長時間都以晉陽為都城。戰國時期,長平之戰也在晉陽附近展開。

2)唐朝的時候,李淵李世民父子就是從晉陽起兵反隋,最後成功建立大唐王朝。安史之亂,唐朝大將李光弼依靠晉陽堅固的城防,生生把數倍於己軍的史思明部抵擋住。晉陽,堪稱唐朝的福地。
3)宋朝,趙氏家族的趙光胤、趙光義兩位兄弟皇帝,先後都親征晉陽。

4)近代時期的平型關大捷也是發生於此。

陝西漢中

漢中市位於陝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形成漢中盆地,自古就被讚譽為“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漢中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譽。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交戰雙方主帥分別為劉備、曹操。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此戰劉備佔據漢中,領土得到擴張,進而稱王。

湖北襄陽

襄陽號稱“華夏第一城”,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襄陽東面有大別山脈和桐柏山脈,在東面有淮河,西面有秦嶺山脈,在西是西川諸山脈。唐河白河交匯,交匯之流又注入漢江,而襄陽則位於三江交匯之上,襄陽城背靠峴山,虎頭山,等諸多小山脈。

有此地勢只能說襄陽是個易守難攻之地,並不能說明它具有戰略價值。他之所以重是因為它背面是南陽盆地,直到黃河無險可守,南面是江漢平原,可直達南嶺,東可達長江之盡頭,西出漢中進入川陝。足可見其戰略價值之重。

襄陽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襄陽城城牆之堅固冠絕華夏,當年,蒙古欺負南宋,襄陽城在蒙古的猛烈攻擊下,竟堅守了長達38年,不可不謂奇蹟。後來,若非漢奸作祟,恐怕蒙古別想攻破襄陽城。

襄陽,很多人都會想到《神鵰俠侶》中的郭靖夫婦就是在這裡為宋朝抵禦金兵。而且僅憑郭靖夫婦,楊過夫婦和一些武林人士就守住了數十萬金兵,也足以說明襄陽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

遼寧錦州

錦州是扼華北和東北的要塞,咽喉部位。古代東北遊牧民族對華北地區虎視眈眈,從東北要想進入華北,必須經過錦州。如果從其他地方就要翻過崇山峻嶺,極難通行。從地圖可以看出從承德到秦皇島一線已形成天然屏障。如果不走錦州,進入中原就要繞道蒙古荒漠,行程會大大疊加。

錦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城市。“老馬識途”的故事、著名的“松錦大戰”都發生在這裡。震驚中外的遼瀋戰役戰略決戰,更使錦州成為了一座英雄城市。錦州戰役是1948年10月在遼瀋戰役第一階段中,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主力對據守遼寧省錦州國民黨軍進行的攻堅戰役。它是在東北的其中一場決定性戰役。

江蘇徐州

徐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有“五省通衢”的美譽,是古代重要戰略位置。徐州可比作一位巨人,站在一個制高點,可督蘇魯豫皖四省。徐州是中國東部的“腰眼”,是中國南北的“咽喉”,均屬要害位置,適宜兩軍決戰。

據史料記載,在徐州爆發或者與徐州有關的戰爭多達400次。三國的時候曹操和劉備對徐州多次爭奪,近現代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以及淮海戰役等,都和徐州有關係。


金鱗戲蘭池


徐州

首先,徐州是戰略交通樞紐。

華北平原的一大半是在黃河與長江之間,中間被淮河分開。

黃河與淮河之間自古就有多條天然水道相連接,再加上人工運河,就成了當年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淮河與長江之間雖然沒有天然水道聯通,但藉助於一代代的人工運河工程,也實現了聯結。

這就使得黃河、淮河、長江,共同構成了一個緊密的戰略要區.黃河與淮河的聯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要遠比淮河與長江的聯繫更密切、更重要。

徐州在南宋黃河大改道之前,既是陸上驛道的樞紐,又是水運的樞紐,聯通黃、淮,東臨大海,西接中原。南北朝隋唐時代尤其重要。正如嚴耕望前輩指出的那樣,當時海岱之間有兩條最重要的軍事幹線,西線以彭城(銅山)為樞紐,東線以下邳(邳州)為樞紐。二者既控制陸上交通線,又控制水上交通線。彭城是泗水、汴水(古猚水)的交集,下邳是泗水、沂水的交集。銅山、邳州至今仍是徐州下屬區縣,可知徐州正當要衝。三國名將呂蒙說徐州是“許、洛襟要”;南北朝時王玄謨說“彭城要兼水陸”。都是立足於此。

誰控制了徐州,誰就掌控了這個戰略交通網。是北上黃河、南下淮河、西出中原的樞紐。

其次,徐州又是一個重要的資源控制點。

直到北宋時期,徐州地區都是非常重要的農業產區,“良田十萬餘頃,水陸肥沃”。又有優越的水利環境,“足以溉灌”,“興置屯田,資糧易積”。直到北宋時期,這裡依然是“土宜菽麥,一熟可資數歲”。而且民風彪悍,長期是優質兵員的提供地。在農業文明時代,有土有田,有糧有兵。是資源競爭的必爭之地。

曹操就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利用劉備、呂布、袁術、袁紹之間的矛盾,以徐州爭奪戰為焦點,聯此制彼,逐個擊破。在海、黃、淮之間,屯田養士,奠定了霸業的基礎。最終打敗河北袁紹,成為漢末群雄中的No.1。

第三,徐州城本身長期是戰術攻防要點。

“彭城險固,繇來非攻所能拔……為必爭之地。”

——南梁·顧野王

南宋之前的徐州地區,外圍地勢起伏較大,多山、多河流,非常適合打防禦戰。徐州城本身更是堅固無比,是黃河與淮河之間最重要的一個人工軍事要點。其得失對雙方影響極大。南北朝時期的東部戰線,絕大部分的戰鬥是圍繞著徐州展開的。

直到北宋時期,蘇軾依然評價徐州“為南北襟要”,是首都開封以東各要點的“安危所寄”。蘇軾筆下的徐州,外圍地區北東南三面是山,只有西面較為平坦。“西走梁、宋,使楚人開關延敵,真若從屋上建瓴水也”。徐州城西北東三面環水,只有南面通聯陸地。但又有險要的戲馬臺扼守要道:

“其高十仞,廣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築戰守之具,與城相表裡,而積三千糧於城中,雖用十萬人,不能取也。”

綜合以上三點,就會發現,徐州在宋之前是黃、淮之間重要的戰略支點。只有控制了徐州,方能攻防兩便。退可以屏障兩淮,進可以北上幽燕、西出中原。反過來,如果徐州失守,兩淮就要面臨嚴峻的國防壓力。北朝則可以立足徐州形成強固的南下基地。

所以,唐代名臣李泌才說:“若失徐州,是失江淮。”

因此才有了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的格言。強調的就是淮北、淮南、江南是一個完整的戰略區域。動一環則必然影響下一環。這就是為什麼宋陳無己說:“彭城之地,南守則略河南、山東,北守則瞰淮、泗,故於兵家為攻守要地。”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近代徐州歷經的戰役: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軍光復南京,張勳退駐徐州。

公元1912年,孫中山下令北伐,光復徐州。

公元1913年,徐州陷入張勳馮國璋之手。

公元1925年,直奉孫傳芳張宗昌爭奪徐州。

公元1927年,蔣介石指揮北伐軍數次攻徐,南北激戰經年。

公元1930年,蔣介石坐鎮徐州,指揮蔣馮閻大戰。

公元1938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徐州大會戰,血戰臺兒莊。

公元1948年,淮海大戰。


城北


第一徐州不接受反駁,直到現在徐州依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軍最多的城市,以往歷史中每次有大的動盪都會有徐州附近的戰爭


不忘初心的liu


分區域的來講。

一,東北地區:

1,錦州,是遼西走廊核心城市,也是內地出山海關與東北交通的最核心通道。自明以來,軍備常駐。

2,大連,含旅順口。東北門戶,京津東大門,北方造艦核心工業,常駐北海艦隊一部。

3,丹東,應該叫安東才體現真正的戰略地位。朝鮮半島是東北亞主要的不穩定因素,而安東作為中國防範北朝鮮,未來征服朝鮮全境主要兵力也將由此南下,海陸空全方位軍事戰略通道。

二,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的戰略要地主要都是圍繞北京城存在的。

1,張家口,北京通往西北方向的通道核心,控制內蒙古,震懾外蒙古。

2,保定,北京南大門,萬歲軍駐地,軍事上的首善之區。保定以南200公里的京廣線集中了中國的陸軍精銳。

3,太原。山西的自然地貌決定了其對中原河北關中的高屋建瓴之勢,而太原城自古也成為龍興之地,奠定了多個朝代的開國基業。山西高原的南北兩翼有上黨高地和大同盆地兩個次等戰略要地。

三,華東地區。

和華北對應的華東地區,也是以圍繞南京為中心的戰略地位。

1,徐州,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淮外。作為淮外地區的核心,徐州當仁不讓的成為華東的首要戰略要地,乃至於中國內部的南北戰略分割點。古往今來無數次的戰爭遺蹟也印證了這一點。

2,壽春,近現代由於鐵路興起,蚌埠逐漸取代了壽縣的地位。淮河中下游的核心城市,從南京北向出兵,這裡是糧草兵員的中轉集結地。

3,江陰,南京的東向門戶,長江的第一道要塞。由於海軍的發展,現在江陰的作用應該是讓位於北侖——舟山的東海艦隊基地群了。當然由於海防力量的更加強大,我們的海防門戶應該拓展到沖繩島一線。

四,華南地區。

華南地區的主要任務在於震懾宵小,維護海疆。未來最核心的戰略要地莫過於海南島及附屬的人工軍備島嶼群。從歷史及現在來講,可以有幾處。

1,惠州,西接廣州,南界深圳,遙制香港。一旦有變,香港是個不穩定根源,需要鋼鐵的意志和力量去約束,惠州毫無疑問是戰略之地。

2,柳州,作為廣西的工業中心和鐵路樞紐,其實更是南方戰區的陸軍集結地,進可南下諒山,直取河內。退可在失去平原地帶情況下依託西南,週轉迴旋。題外話一句,一個均衡發展的廣西,前途可能會更好,弱柳州肥南寧,恐非長策。

五,華中地區。

最核心的城市是武漢,其圍繞武漢或者古荊州而立的要地現在作用都已不再那麼明顯,稍微簡略。中原地區的洛陽周邊戰略要地同理。

1,襄陽,南北分界線附近的城市,漢水流域的天然核心。北進中原,南下荊州,西接巴蜀,東制江南。湖北的一主二副戰略,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2,宜昌,蜀中的東大門,其意義在於,益州得之可圖荊襄,荊州得之可保無虞。

3,洛陽,中州之地,圍繞洛陽周邊的孟津,洛口,虎牢關,滎陽,宜陽,函谷關等,處處都是古代的兵家要地。

4,衡陽,處於洞庭湖平原之外,南接兩廣,交通戰略要地。

六,西南地區。

西南地區的天然核心是四川地區。

1,漢中,請原諒我把這一屬於陝西的地方說成四川的北大門,而不是劍門關。四川的名字來源即可佐證。

2,奉節,三峽出口。

3,林芝,拉薩安不安分,印度老不老實,全看林芝。

4,大理,緬甸是中國大西南印度洋戰略的核心,經略緬甸,尤其是緬北地區,若不併入華夏版圖,不止印度洋戰略破產,也是中國之恥。

5,康定,攘外必先安內,藏區的穩定關鍵還得看康定城的和諧。

七,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古代的重點是在長安,圍繞長安的潼關,河西走廊,無定河谷,河湟谷地等無一不是圍繞西安,就不一一論證了。

到了現代,重點在於新疆問題。

1,哈密,新疆的東部大門,從關中河西腹地進入新疆的必經之地,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哈密從新疆軍區剝離出來。

2,喀什,南疆地區的核心城市,也是維族的聚居核心。自古以來都是經略西域的關鍵節點。

3,伊寧,伊犁盆地東部。其面向西部張開的巨口,是中國展望中亞故土的最佳選擇。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收復舊山河。對於中亞,我們在乎的是那塊地,絕不能留下原住民,這是後話。

八,其他。

才疏學淺,倉促之間也沒有舉證太多而且多有缺漏。比如關於臺灣的吉隆港,山東的濰坊青島,雲南的文山等沒有一一羅列。


天睿_國際


1.

武昌,因兩湖地區對東南地區有高屋建瓴的優勢,又因武昌扼守長江,是僅次於襄陽的兩湖重鎮,所以,武昌當之無愧成為兩湖與東南博弈的焦點。三國時期,孫權攻取武昌,隨後奪取了荊州西部,實現了全據江南、三分天下的目的。

2.

漢中,位於今川、陝、鄂諸省的交界處,是四川的北大門。三國蜀、魏交兵,蜀軍佔領漢中之地,進可作攻魏的跳板,退可為據守四川的屏障,成為蜀漢政權能夠長期偏居一隅的有力保障。漢中之劍閣道是修建在大、小劍山峭壁間的棧道。該地兩崖夾峙,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就是巴蜀之地。後來劉邦兵出陳倉,一舉佔領關中。三國時期劉備曾經和曹操在漢中血戰一場,如果曹操佔據漢中,那麼西蜀無險可守。南宋初期,金國鐵蹄踏遍大好江山,西路軍一舉攻下了西安。幸虧南宋死守著漢中,漢中一失,整個四川就盡落敵手。

3.

徐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有“五省通衢”的美譽,是古代重要戰略位置。徐州,位於今天的江蘇省西北部,古時候也叫彭城,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毫無爭議的“兵家必爭之地”。徐州可比作一位巨人,站在一個制高點,可督蘇魯豫皖四省。徐州是中國東部的“腰眼”,是中國南北的“咽喉”,均屬要害位置,適宜兩軍決戰。所以,除了河南之外,徐州是中國古代戰爭的必爭之地。

4.

自古以來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欲得天下,必先取中原”等說法,表明中原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排在首位。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指今河南一帶。河南是戰略要地,東西南北的貫通樞紐。河南物產豐富,佔據了這裡,就會取得極為重要的戰略支撐點,就有了稱霸天下的基礎。

5.

縱觀中國歷史,一般“厄某地之咽喉”的關隘、“兼有政治和經濟雙重目的”的城池以及港口都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況且在中國歷史上,因地理條件而受到影響的軍事與戰爭的例證也是不勝枚舉。首先,從大處著眼,比如中原王朝為什麼要在邊境上修築長城以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在周邊民族大規模入侵中原時,雙方又為什麼常常會以秦嶺、淮河為界。為什麼山西高原、關中地區、四川盆地、江南一帶、福建區域乃至嶺南地區經常會出現軍閥割據。

6.山西是個多山的省份,屬於黃土高原,東有太行山脈,西有呂梁山脈,南有中條山脈,北有陰山餘脈和恆山,中部有太嶽山脈。此外,還有五臺山、洪濤山、系舟山等。黃河奔騰縈流於西面和南面。山西境內山嶺起伏跌宕,溝谷縱橫交錯,山間多陷落盆地和河流切穿的溝壑深谷。地理形勢所決定,山西關隘眾多,在歷史上,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這裡的關隘險阻也是最多的。比如娘子關、雁門關、孟門關、殺虎關、汾陽金鎖關、風陵渡、平型關等等。山西是中原王朝抵禦草原政權的前沿,其中燕雲十六州就有四州在山西,可見其重要性。






洋蔥頭008


有一個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那就是金庸筆下的《射鵰英雄傳》中所提到的湖北襄陽,郭靖都說,襄陽是大宋軍事上的屏障,兵家必爭之地,必須嚴防死守,所以郭靖帶領其妻子黃蓉及弟子,苦守襄陽十幾年,當然,這畢竟是小說,真正死守襄陽的是呂文煥將軍。


襄陽為什麼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襄陽地理位置非常關鍵,它與河南省的南陽挨著,從地理形式來看,襄陽是一個盆地的出口。因此襄陽對於南方的政權非常關鍵,只有守住了襄陽,才能保住兩湖地區,襄陽是敵人打入南方的重要關口,襄陽一帶失手,整個南方地區將會淪陷,所以襄陽是重中之重。

襄陽也古代是南方地區的最後一片天險,再往南皆 是平原,再說襄陽的西邊兒是宜昌,宜昌又是四川和重慶的重要門戶,襄陽在地形上就好比是一個十字路口,無論是東西南北,哪個方向都得死死的卡住敵人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否則將功虧一簣。

襄陽也是諸葛亮髮際的地方,當年關羽帶兵攻打,曹操就害怕襄陽失手,因為一旦失手,關羽就很快攻進北方,請神容易送神難,再往外趕,恐怕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當年岳飛為什麼從鄂州起兵,非要先把襄陽打下來再談恢復中原?就是因為襄陽不奪,就沒有去中原的通道。

蒙古軍帶領大軍攻打南宋,進入了重要關口襄陽,是守城之將呂文煥帶領將士們苦苦守城五年,最後襄陽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呂文煥是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在萬分無奈之下,他只好帶兵投降元朝,襄陽淪陷,整個南宋也瞬間失守。



總結:襄陽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四戰之地。南通江漢、東接漢口、信陽、北上中原、洛陽,西去長安、漢中。中國發生大事的地區,總能和襄陽扯上點關係。


佳寧談歷史


只要有戰爭,那麼總有一些城市會因為各種原因成為個各兵家的爭奪之地,比如徐州、襄陽、西安、洛陽、晉城、錦州、漢中等。

城市名 著名戰役 徐州 徐州會戰、楚漢彭城之戰 襄陽 關羽襄樊之戰、宋元襄陽之戰 河南(洛陽) 官渡之戰、鉅鹿之戰、牧野之戰 晉城 長平之戰 漢中 漢中戰役。

(著名城市戰役表格)

兵家必爭之地,大多都分為以下三大類 第一類:黃河流域經濟帶和長江流域經濟帶交界帶的徐州、武漢三鎮、漢中。

第二類:農耕經濟與遊牧經濟交界帶的雲中,幽州、雲州、賀蘭山。

第三類:易守難攻的城市:山海關、襄陽、

一、 徐州

據不完全統計,史料上徐州這個城市從古至今,大致發生的戰役共有400場左右。據《竹書紀年》記載年代最為長遠的發生於公元前21世紀,稱彭伯壽徵西河,而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戰役為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發生於1947年。

被爭奪原因: 1.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徐州這個城市東襟黃海、西接中原、南平江淮、北扼齊魯。

它進可攻、退可守。在古代,徐州向北就是中原,那裡是古代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往南便可到達江淮地區,那可是經濟最繁華的經濟帶。


朱德說“徐州市決戰的古戰場”。

更有人比喻徐州市是中國東部的“腰眼”,是南北的“咽喉”,可想而知都是要害之處,是勝負轉戰的好地方。 水源豐富,河流眾多、交通方便。

就意味倘若佔據了這個城市,就可以利用河流到底不同的地方,還能快速的大規模運糧草、還有運送兵。 豐富的礦產資源。

既然國富民強,那麼在不缺少人力和物力的情況下,可以製作大量的兵器。

二、 襄陽

且不說襄陽城因為歷朝歷代戰爭的發生本來就固若金湯,就是它本身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就極為特殊。還有說“得襄陽城者的天下”。

當年關羽攻打襄樊,可是威震華夏。

而蒙古人花六年的時間攻破襄陽,最後直取了鄂州,導致南宋防禦系統直接崩潰。


可見襄陽這個城市是有多重要。

被爭奪原因: 1.地理位置,易守難攻。

襄陽位於一個盆地,還是處於十字路口,南北之間貫通,要經過這裡;東西貫通,也要經過這裡。

還位於三江交匯之上,東南西北都有很多小山脈形成天然的屏障,造成了襄陽城易守難攻。

2.向東走可以把江漢平原這個富饒之地掌握在手,那無疑就是得到一塊肥肉。

三、洛陽

大多數人都知道“\t逐鹿中原”這句話,也知道這話來源於鉅鹿之戰,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場戰役是發生在今河南洛陽這個地方。

洛陽自古都是十幾個朝代的都城。唐玄宗曾說治理天下必在洛陽。


被爭奪原因: 1.洛陽地處中國的中心位置,是通往華北、關中、荊襄要道,且離各邊疆地區都特別近,利於聯絡通信。

2.洛陽能獲得關東和南方的經濟;能支持幽州、幷州、關隴的邊防需要,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價值。

四、錦州

錦州雖說在古代中國沒有多少記載是兵家爭奪之地,可是這個地方的價值就要從近代才開始得以體現。比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錦州位於遼寧省西南部,北為松嶺山脈、南臨渤海是連接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如果不走錦州一線,那麼路線就要從繞過蒙古,穿過萬里長城進來,費時費力,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最直接的證明的就是清朝多爾袞帶兵入關就是走的錦州這條線路。所以它成為了兵家必爭的一個地方。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所謂兵家必爭之地無非兩類,一類是險要關隘,一類是城鎮,關隘的作用常表現在一個“險”字,正如李白所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城鎮的作用往往表現在交通咽喉與資源兩方面。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地勢複雜的大國,不管是險要關隘還是軍事重鎮亦有很多,影響我國進程的很多戰爭都爆發在這些地方,如函谷關,潼關,山海關,虎牢關,襄陽,太原,濟南,徐州,夷陵等等,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其中的幾個。

函谷關是我國國曆史上最早的一座要塞,函谷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是山東(並非山東省)進入關中的戰略要道,戰國時期秦國曾憑此險關多次抵擋住山東諸國的聯合入侵,而魏國亦曾佔據函谷關封鎖秦國使之不能東出。

潼關是陝西的東大門,是連接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自漢末以來潼關就是經關中進入中原或者燕地的必經之路,曹操曾廢除函谷關,從此潼關的地位與日俱增,曹操與馬超爆發的潼關之戰是發生在這裡的第一場大戰,此後在潼關爆發的大規模戰爭不下四十餘次,足見其重要性。


山海關是溝通遼東與華北的重要關口,最出名的莫過於明末,如果山海關不開,清軍想要一統華夏非常難。

襄陽位於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游,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交通要道,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南宋末年蒙古大軍南下圍攻襄陽,襄陽堅守六年巋然不動,此時南宋尚且可保一隅,襄陽城破後,南宋滅亡已成定局。

徐州位於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交界,自古以來不管任何政權任何勢力想要奪取天下,徐州都是必須爭奪的,從徐州出發可南可北,得徐州則可望天下。


夷陵位於長江中上游分界線,是巴蜀通荊襄的必經之路,若川蜀政權得夷陵,則有望出荊襄進而北上中原爭奪天下,這也是當年劉備伐吳必奪夷陵的主要原因,而中原政權得夷陵,則可進取巴蜀。蜀漢當年正是因為失了夷陵才導致後期諸葛亮北伐只能繞道北上出祁山。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攻破陪都重慶以打擊我軍民之抗日決心也曾派重兵進攻夷陵,於是在這裡爆發了著名的石牌保衛戰,最終我軍戰勝日軍取得戰爭的勝利,成功的遏制住了日軍入侵重慶的勢頭。


鹹魚閒聊


個人認為徐州[機智][機智],原因如下:

我想徐州你聽的最多的時候,就是三國吧,曹操劉備,想方設法想要徐州,這是為何呢?我們首先來看地形,徐州的東部不遠,就是大海,誰也過不去,在看一看西邊,西邊就是一片平原啊,徐州的北方呢?北方是山,南方同樣還是平地。意思很明白,有人把徐州比作了一個大巨人,可以俯瞰南方還有西方,另外呢,徐州被稱作中國南北方的一個腰眼,想想,一個人身上腰的作用是多麼的大啊。另外呢,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在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役,差不多有四百多次。



知百事


何“兵家必爭之地”?所謂“兵家必爭之地”其實是一種文學化的說法,從軍事上說它是一個戰略要地,也就是說對陣中的兩方當中任何一方的特點,拿下了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就等於“成功制服”了對方。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存人失地,人地可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那麼什麼樣的地方才能符合這個條件,稱得上“兵家必爭之地”呢?

像素以為這個答案還要從古人的這一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去找答案。這裡的“糧草”所指的便是後勤,後勤補給是否及時,直接影響一場戰爭的結果。

在古代我們可以看成糧食產地,如巴蜀地區、關中地區等;在近現代則要加上軍工業基地和石油儲備基地。因為這些地方的得失直接影響的是,這場戰爭你能維持多久和裝備多少數量的軍隊。

其次便是交通樞紐!

說白了後勤問題搞好了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裝備、石油、糧食生產出來是遠遠不夠的,你還需要運輸和分配給部隊。所以對交通樞紐的佔領是很重要的,可以說誰佔領了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這樣的地方古代有“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盆地”,只要佔領了僅有的幾個出口,便可以直接切斷對方的運輸線;其次還有京杭大運河,只要佔據其中任何一個樞紐,便可以將上下段切開,切斷敵軍的後勤補給。



現代的有如“馬六甲海峽”之類的樞紐地帶,一旦佔領便可以切斷N多國家的石油供應,這不用我多說了,大家都懂!!!

當然現代還有,各敵方的鐵路樞紐、軍用機場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