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和上帝的論戰

查爾斯·達爾文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是當時“智能設計”的思想。“智能設計”是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著名的論述,即手錶的設計說明一定有一位聰明的製表師,所以宇宙的設計說明一定有一位聰明的創造者。

達爾文和上帝的論戰

達爾文是如何棄絕基督信仰的

查爾斯·達爾文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是當時“智能設計”的思想。“智能設計”是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著名的論述,即手錶的設計說明一定有一位聰明的製表師,所以宇宙的設計說明一定有一位聰明的創造者。1 關於這一點,達爾文寫道:“我想從來沒有一本書像佩利的《自然神學》2(Natural Theology)那樣讓我欽佩了,我幾乎爛熟於胸了。”3

因此,很多非基督徒年輕人認為科學證據不支持聖經。其中一個原因是支持進化論的宣傳在不斷浸染社會。但需要強調的是,大多數人(無論是教導者還是被教導者)都沒能分清楚事實及其解釋之間區別。

然而,達爾文餘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試圖解釋自然界的設計,而且不需要任何目的和一個智能的指引。他把自己標榜為不可知論者,在1876年他67時所寫的自傳中,4他表明了他的“宗教信仰”。

1. 達爾文否認《
創世記》的記載是真實的歷史

達爾文斷言,不同的物種起源於極端緩慢的進化過程。但他知道,根據《創世記》的教導,上帝分別藉著不同的、即刻的命令創造了植物、動物和人類。兩種前提不可能都正確。所以不是他的理論錯了,就是《創世記》錯了。誰錯了呢?他寫道:

“到現在(1839年1月在他29歲之時),我逐漸意識到,《舊約》就像印度人的聖書或野蠻人4的宗教一樣不可信,因為其中記載的世界史顯然是虛假的,包括巴別塔,作為記號的彩虹等等,而且把上帝描述成一個有報復心的暴君。”

評論:達爾文接受了錯誤的世界觀。“顯然虛假的世界史”不是《創世記》所記載的,而是他的理論和長時論所要求的。

2. 達爾文否認基督信仰中的神蹟

關於“支持基督信仰的神蹟”,他寫道:“我們對自然界不變的規律知道的越多,就越難以相信神蹟——當時的人無知輕信到一個地步幾乎讓人難以理解——我們無法證明福音書寫於事件發生之時——四卷福音書在很多重要的細節上都有分歧。在我看來,這些細節之重要以至無法被視為目擊者常規的錯誤。想到這些……我漸漸懷疑基督信仰是上帝的啟示。”

評論:基督信仰實在是相信神蹟的信仰。從《創世記》1章記載的上帝的創造,到《出埃及記》中上帝以神蹟拯救以色列脫離埃及,以及福音書中基督施行的很多神蹟,和《使徒行傳》中門徒所行的神蹟,我們看到一位做工的上帝,他的偉大超乎我們的想象。他通過口中的話(《創世記》1章)命立萬有,當然他也可以行使自己的意志來合理地改變他的創造。

達爾文的論述在哲學邏輯上是說不通的。因為他知道自然律是不變的,所以他認為所有神蹟記載都是虛假的。然而,他只有預先知道所有神蹟記載都是虛假的,才能知道自然律是不變的。所以他的論述是在轉圈子:他籍著駁回來源而否決了神蹟;但他駁回來源因為它包含神蹟。

他假定耶穌同時代的人相信神蹟是出於無知。但約瑟(太1:19)和瑪利亞(路1:34)非常清楚懷孕是怎麼回事——需要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結合,儘管他們不知道關於精子和卵子的某些細節。他們質疑童女懷孕的宣告,因為他們確實知道生命的事實,並非無知。

另外,神蹟不是打破自然規律,而是附加其上,如此看待神蹟才是合理的。所以要反駁神蹟,達爾文需要證明:自然界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在這些正常的規律以外沒有一位可以托住的上帝(歌羅西書1:15)。5

3. 達爾文痛恨關於末日審判的聖經教義

他寫道:

“我實在難以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希望基督信仰是真實的。如果基督信仰是真實的,那麼聖經平白的文字似乎在說那些不信的人,包括我的父親、兄弟和我所有的摯友都將受到永遠的刑罰。這是個該死的教義。”4

反對無限聖潔的神是極其嚴重的罪。

評論:如果達爾文像讀佩利的著作那樣認真讀過聖經,他就會知道聖經所說的:“主……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事實上,天父差派主耶穌基督為罪而死(約1:29),使人可以脫離永遠的刑罰。

另外,達爾文沒有說明上帝刑罰的何以不公正,只是憑藉出於“憤怒”的謬論。然而,得罪無限聖潔的神是極其嚴重的。上帝全然的公義要求有限的罪人必須承受無限的刑罰,或者一位無限的贖罪者必須代替我們承受刑罰。這已為神子耶穌所成就,他擔當了全人類的罪。(賽53:6)6

4. 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讓設計變得多餘

他寫道:“我先前以為,佩利提出的自然設計論是毋庸置疑的,現在自然選擇的規律被發現後,情況就不是這樣了。比如,我們不能再認為一個雙貝殼漂亮的開合是一位智慧的存在創造的,正如門的摺頁是人所造的一樣……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不變定律的產物。”4,7

評論:查爾斯,你錯了。自然選擇是淘汰群體中“不適應”的個體。這可以揭開先前未顯明的基因組合,這些基因組合自創世以來就一直存在,並且沒有改變過。但自然選擇只能作用在已存在的基因信息上,不能產生任何新的基因。這和設計沒有關係。順便說一句,自然選擇不是你發現的,是愛德華·布萊斯,一位創造論者,觀察到的,他在1835至1837年間對其作了論述。8

5. 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而非對上帝的信仰,才能解釋世界上的幸福和苦難

他寫道:

“如果這個結論是真實的(世界上的幸福多於苦難),這將和我們期望的自然選擇帶來的影響相吻合。如果一個物種的所有個體慣於受苦到一個極端的程度,它們就會忽視種族的繁衍……”他補充說很多有知覺的動物“有時承受很多痛苦。這和自然選擇的觀點十分相容,自然選擇的作為並不完美……”他接著說:“一位可以創造宇宙的上帝如此有能力、滿有知識,他之於我們有限的心靈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但我們很難理解他的慈悲不是有限的,因為數百萬的低級動物在近乎無窮的時間裡受苦有什麼益處呢?”4

評論:1851年查爾斯十歲的女兒安妮去世,這摧毀了查爾斯對一個道德的、公正的世界的信心,敲響了他對基督信仰的喪鐘,因此達爾文對於受苦的觀點是極其個人化的。9但是查爾斯,苦難和死亡正是你的進化論不可或缺的部分。

上帝原本創造的是一個沒有暴力、痛苦或死亡的完美世界(創1:29-31)。這個無罪的世界因著第一個人的悖逆而被玷汙——亞當的不順服將死帶入了世界(創2:17,參3:19)。現在,因著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我們和上帝的關係得以恢復,並享受與上帝之間的和平。

達爾文的這個可悲結果說明在數百萬年的概念上妥協的危險。在教會中,達爾文的主要反對者所持的觀點很像今天漸進的創造論者,他們相信物種是上帝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創造的。但這個觀點就意味著上帝創造了一種殺死安妮致命細菌。這和死是“最後的仇敵”(林前15:26),是“罪的工價”(羅6:23)的聖經教導相牴觸。這種教導暗示上帝創造的細菌是有益的,只在人類墮落後才變得致命。10

6. 達爾文否認他人內心的確信是證明上帝存在的證據

他寫道:

“毫無疑問,印度教徒、穆斯林教徒和其他宗教徒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力爭獨一神或諸神的存在,或在佛教徒看來沒有神。也有很多毫無真知的野蠻部落相信所謂的神;他們相信的其實是靈或鬼,正如泰勒(Tyler)和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已經證明,11這些的信仰的產生是可以解釋得通的。”

評論:相信聖經的基督徒內心真的確信他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關於自己的罪,他們在上帝那裡有罪得赦免的平安,這並非是一種消極地在精神上刪除罪的概念。因為基督信仰的核心是,基督的死和復活已經償付了罪的刑罰,因此上帝可以公正地赦免罪(約一1:9),使那些藉著耶穌基督來到他面前的人心裡有平安。印度教、伊斯蘭教和泛靈論都沒有提供這樣的確據,因為其他的宗教信仰對於罪的問題都沒有一個恰當的答案。

如果沒有耶穌從死裡復活這個無可辯駁的歷史證據的支持,早期的基督徒絕不會有這樣內心的確信。如果沒有這一證據,至少有17個文化因素會把基督信仰扼殺在第一世紀。12

7. 達爾文否認“自然景觀”(如巴西森林)是上帝的證據

評論:在聖經中,大衛看到把他引向上帝的自然證據(詩19:1)。25歲左右的達爾文在巴西的叢林裡也曾發出感嘆,但他後來以他的進化論熄滅了所有這些情感。作為基督徒,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感覺會隨著情緒、食慾、健康狀況而起伏,但我們的基督信仰取決於上帝在《聖經》中所說的話,而不是我們的感覺。

8. 達爾文否認人類的推理能力

達爾文承認“第一推動力(上帝)”比隨機的概念更令人印象深刻,但他卻接著說:

“正如我完全相信的,人類是由最低級的動物發展而來的。那麼人類的心智何以得出如此偉大的結論呢?4

評論:我們現在知道宇宙偶然發生的幾率為零,蛋白質隨機組合形成生命的幾率也為零。為了廢除上帝作為第一推動力的證據,達爾文所能做的就是藉助他自己的理論。事實上,人類的心智之所以能夠思想這些事情是因為人類不是進化的動物,而是按照上帝的形像所造的(創1:26;雅3:9)。

我們在反駁懷疑論時要記住——根據他們自己的進化論猜想,我們為什麼要相信他們的懷疑論是對的呢?自然選擇只在生存價值方面講得通,而在邏輯或真理的層面卻不然。C. S. 路易斯很早就指出了這一點。

9. 達爾文認為對上帝的信仰是人們對孩童“不斷教誨”的結果

他寫道:

“要他們拋棄對上帝的信仰就像要一隻猴子擺脫對蛇本能的恐懼和憎惡一樣困難。”4

評論: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類。因此我們並不奇怪孩童很容易相信上帝。這甚至包括那些沒有受到教誨的孩童,如在大部分成人不認為上帝是創造者的日本。13我們也不奇怪很多人後來成為了無神論者,因為他們接受了公立學校和媒體的教導——人類不過是從池塘渣滓進化而來的。

Darwin disregarded the evidence that God has supplied, both in His Word and in nature.

達爾文無視上帝在他的話語裡和自然中提供的證據。

達爾文的理論屬於基因謬誤——通過追溯一個觀點的源頭來推翻這個觀點。比如,凱庫勒(Kekulé)因為夢到一隻首尾相扣的蛇而想出了苯分子的環形結構,但化學家無需擔心蛇類學的正確與否來分析苯!人們可以因為錯誤的理由而相信正確的事。

結語

我們的信心是建立於上帝的話語上,沒有一個人能夠證明上帝是否存在(希11:6),因為這樣人就將高於上帝了。但基督信仰並非不是理性的,而且有邏輯和推理的支持(羅1:18-20,彼前3:15)。達爾文犯了邏輯錯誤,他和上帝的論戰以失敗告終,因為他無視上帝在他的話語裡和在自然中所提供的證據。

參考文獻與註釋

[1] 西塞羅(c. 106–43 BC)是首次提出了這個觀點,他寫道:“當你看到一個日晷或者一個滴漏,你會推斷它是通過藝術而非機率來報時;這個世界包含各樣的藝術品、締造這些藝術品的工匠及其世間萬物,但這一切卻是沒有目的和理由,這種說法又怎麼能夠前後一致的呢?” (Cicero, De Natura Deorum, ii. 34, Loeb Classical Library, Harvard, p.207, 1951.) Return to text.

[2] 1828年到1831年期間,達爾文在劍橋唸書,22歲獲得學士學位,佩利的作品屬於必修課程。Return to text.

[3] Life and Letters of Charles Darwin, C. Darwin to John Lubbock, 15 November, 1859, D. Appleton and Co., New York, Vol. 2, p. 15, 1911. Return to text.

[4] 達爾文的自傳(補充原來缺失的內容,他孫女諾拉·芭洛在附錄和旁註中作了增補), Collins, London, ‘Religious Belief’, pp. 85–96, 1958. Return to text.

[5] 如果要了解更多神蹟,請參閱 Sarfati, J., Miracles and science, 1 September 2006. 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Gospels, see CMI’s Bible Q&A. Return to text.

[6] See also Good news. Return to text.

[7] 達爾文在他《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添加了註釋,認為如果分佈在懸崖底部石料的形狀(建築工使用的那種)是由於石頭類型、裂紋、風力和地震所致,而不是神的預定,那麼神把動植物中無數的變異都一一專門命定這種說法又怎麼站得住腳呢?參看www.fullbooks.com/The­Variation­of­Animals­and­Plants­underx29808.html, 21 August 2007. Return to text.

[8] 達爾文之前已經有數位科學家就自然選擇這個話題撰文,愛德華·布萊斯是其中一位。參看 Grigg, R., Darwin’s illegitimate brainchild, Creation 26(2):39–41, 2004. Return to text.

[9] Desmond, A. and Moore, J., Darwin, Penguin Books, London, p. 387, 1992. Return to text.

[10] 參看 Batten, D., Ed., Catchpoole, D., Sarfati, J. and Wieland, C., The Creation Answers Book, ch. 6, ‘How did bad things come about?’ Creation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Queensland, Australia, 2007. Return to text.

[11] 人們敬拜以鬼混現身的祖先,害怕死人會超越活人的控制,赫伯特·斯賓塞相信宗教起源於此。 Return to text.

[12] Holding, J.P., The Impossible Faith, www.tektonics.org/lp/nowayjose.html, Xulon Press, Florida, USA, 2007. Return to text.

[13] 參看 Children believe in God, Creation 22(2):7, 2000. Return to text.

原文見: https://creation.com/need-creation-apologetic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