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玩滑板車吵人,樓下買震樓器反擊,鄰里“以噪治噪”,你咋看

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12日訊近日,一起鄰里糾紛在武昌某小區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小區一棟三樓的袁某嫌樓上的王某家太噪,竟買來震樓器反擊。雙方相持不下,事情越鬧越大,對於此事,周圍的鄰居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樓上噪音不斷,屢勸不改,就應該想辦法反擊,而更多的人則認為,鄰里之間以和為貴,以牙還牙不可取。

長江日報記者12日從該小區獲悉,考慮到當事雙方的鄰里關係,為避免關係進一步惡化,武昌區中南路街人民調解委員會介入調解。目前,當事雙方已握手言和,分別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你吵我也吵,樓下買震樓器還擊樓上

楼上玩滑板车吵人,楼下买震楼器反击,邻里“以噪治噪”,你咋看

淘寶和京東上售賣震樓器的截圖

事情發生在4個月前。一天晚上,王某和妻子正在家中吃飯,突然,家裡的大門被敲得咚咚響,打開門一看,門外站著一臉怒氣的樓下鄰居袁某。原來,袁某為樓上長期噪音不斷苦惱不已,這次王某的小孩玩滑板動靜比較大,無奈只好上來理論,結果話不投機,兩人打了起來,都受了傷。

上門勸說不聽還打人,袁某一怒之下從淘寶上購來“震樓器”對樓上進行反擊。這次,樓上的王某被震得坐不住了,王某下樓找袁某說理,袁某聲稱,是“以牙還牙”。

雙方爭持不下,事情越鬧越大,小區物業多次協調無果。

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發現,家住三樓的袁某父母年事已高,尤其是母親常年失眠,一直依靠藥物入眠,因此對於聲音特別敏感,只要有一點點聲響,就有可能影響到她的正常睡眠。而樓上鄰居王某的小孩,活潑好動,經常在家中拍皮球、玩滑板,腳步聲、玩具聲和拉門聲不斷,甚至在晚上10點以後仍噪音不斷。

據袁某反映,樓上的噪音不斷,他們全家不堪其擾,曾多次向王某反映問題,可王某並不理會,到後來態度越來越蠻橫,甚至出手傷人。於是出於“想讓他們一家也嚐嚐失眠滋味”的心理,他在網上購買了“震樓器”。

“我家已經在儘量想辦法減輕噪音了。”對於袁某的投訴,王某表示,剛開始接到投訴,他們全家都感到很抱歉,並積極想辦法減輕噪音,可袁某每次都上樓來狠狠地砸門,讓人惱火,上次沒忍住脾氣就動了手,沒想到袁某竟安裝震樓器。

對於這起糾紛,周圍的鄰居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樓上噪音不斷,屢勸不改,就應該想辦法反擊,而更多的人則認為,鄰里之間以和為貴,以牙還牙不可取。

“以噪治噪”做法無法“還你安靜”

考慮到雙方的鄰里關係,為避免關係進一步惡化,近日,武昌區中南路街人民調解委員會介入調解。

“小孩雖年齡小不懂事,可是王某作為監護人,沒有及時履行教育職責,才使一件小事演變成大的矛盾。”調解員範曉軍上門找王某交心談心,根據《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的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相鄰關係。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王某被說服,表示願意積極配合,並想出了一系列減噪措施,如教育小孩不要在家裡拍皮球、鋪減震地毯、購買軟底鞋等。

對於袁某一家備受噪音困擾,範曉軍認為,其處境雖然令人同情,但是其購買震樓器“以噪治噪”的行為卻涉嫌違反了《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

根據規定,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噪聲汙染。違反該規定,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噪聲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使用震樓器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你安靜睡眠,還可能對房屋造成損壞,影響居住安全。”說服了王某後,調解員範曉軍轉頭找到袁某談心,袁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表示將立刻拆除震樓器。

據悉,在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一週後,調解員對當事雙方進行回訪。王某家不僅安裝了減震地毯,小孩也穿上軟底鞋,而且帶著孩子看望了樓下袁某家的老人,並誠懇地道了歉,而袁某家震樓器也已經拆除。

“鄰里之間應該多些包容,‘以噪治噪’的行為不可取。”袁某說道,街坊鄰里抬頭不見低頭見,彼此之間禮讓三尺又何妨,和諧的鄰里關係離不開每個人,遇上類似情況,應該互相理解,加強溝通。

不能讓熱銷的震樓器震壞了鄰里感情

在這個鄰里糾紛中,雖然樓上噪音錯在先,但震樓器的使用無疑讓人“扎”心。

長江日報記者在淘寶上搜索“震樓器”三個字,發現店家足有百餘家,打著“還你安靜睡眠”“反擊神器”等口號,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竟設有遠程遙控等相關功能,銷量較高的幾個商家月銷量均過千。購買這款產品的買家,多因難忍樓上鄰居製造的噪音,試圖對鄰居進行震懾和反擊,而且評論區都講述著各種因噪音協調無果而不斷升級的鄰里矛盾。

鄰里之間不可避免的噪音,非要去“報仇”才能達到產品宣傳語中的“解氣”嗎?一個小小的“震樓器”引人深思。

為此,長江日報記者採訪到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

“關上門,並不代表就是自家事,門外的‘工作’有很多。”馮桂林表示,隨著城市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素質也應該不斷的提高。高樓聳立的當今,低頭不見抬頭見“老街坊”越來越少,那種一個大院子的“街坊情”也逐漸淡化,大家每天要面對的,大多是陌生的鄰居。這個時候,更需要構建一個和諧的鄰里關係。

“懷揣包容之心,平日裡多走動走動。”馮桂林說道。寶寶剛出生,孩子要高考,家中有老人,這些看似很平常的“人情世故”,如果平日裡鄰里之間多溝通,多交流,都會知曉。當一家遇上類似情況,其他鄰居稍加註意,換來的不僅僅是一份感謝和尊重,更是自身高素質的昇華。

“不要讓震樓器震壞了鄰里感情,每個人都應有‘和諧’意識,如此,才會共享一個溫暖、有愛的生活環境。”馮桂林說道。

社區綜治站長高方聞對此事感觸頗多。“從事社區工作多年,我認為‘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是不會過時的。鄰里關係的好壞,會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鄰里關係一直是我們推進社區治理的一項重點工作,建立良好和睦的鄰里關係需要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人的共同努力。”高方聞說道。(記者譚在龍 通訊員熊平 李書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