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富陽:“團購”供地破解小微企業用地難

本報記者 徐祖賢

小微企業要地難是一個普遍性的難題。在寸土寸金,追求投資強度、畝產效益,講究集約利用土地的沿海發達地區,小微企業的用地難矛盾尤為突出。

浙江省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改善營商環境,服務當地企業的實踐中,解放思想,創新小微企業供地模式,創造性地推出了供地“團購”方式,有效破解了小微企業用地難瓶頸。

東圖科技是一家制造亞克力的小微企業,也是專門為奧的斯電梯提供配套的製造型企業。該企業創始人洪國斌是杭州市富陽區人,早些年就離開富陽在外創業。他的公司曾輾轉杭州江乾區、餘杭區等地,而今已在餘杭租用廠房10多年。他心中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蓋一片自己的廠房。由於東圖科技投資規模小,產出不大,用地需求也只是小小的幾畝,因此這一願望一直沒有實現。

這幾年,富陽的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日益提升和優化,洪國斌一直想把企業遷回家鄉發展。與此同時,富陽境內同為小微企業的天脈通信、藍聖閥門、麗康醫療也因為原租廠房要拆遷,急需另找地方繼續生產。於是,這些企業不約而同地向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遞交了入駐請求和土地指標,數量都只有10畝上下。

近年來,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資源要素,特別是土地指標十分緊缺。如何在集約利用土地與滿足小微企業的用地需求上找到平衡點,這是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直在探索的一個課題。

目前,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各個區塊對於入駐企業均有準入標準,不僅要符合各個區塊的產業定位,投資強度、稅收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上述這4家企業都符合場口新區的產業定位,但如果每家都要一次性拿地10畝,必須達到畝均稅收25萬元以上的“硬槓槓”,即企業上一年度的稅收必須達到250萬元以上。經過審核,這4家企業去年的稅收都只有100多萬元,就算準許入駐,每家企業只能拿4、5畝工業用地。

那麼能否單獨給每家企業供4、5畝地呢?開發區認真研究後認為,與場口新區的地塊佈局不太相符。按單家企業供地5畝來算,面積大約為3000多平方米,相當於400米標準操場的五分之一。若分別給4家企業供地,每家企業又要各自打上圍牆,看起來就像把這個操場割成了4塊,實在太難看。同時,開發區還考慮到,企業獨門獨戶地建廠房,按照消防要求必須有環形的消防通道,這也要浪費不少土地。

一邊是企業的用地需求,一邊是開發區的地塊佈局和招商門檻等硬性政策,如何尋找一個平衡點,破解這些小微企業用地困局呢?為此,開發區聯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富陽分局、區發改局、區經信局等多個部門,召集4家企業數次開會協商,終於找到一個“突破口”:將場口新區一塊近20畝的工業用地按“田”字進行分割,分成4塊,4家企業以“團購”的形式獲得。4家企業拿到土地後,要共享一個規劃、一張總圖,共用圍牆、廠區道路、綠化、消防通道、出入口等公共配套設施,以節省建築退界,實現產業用地“瘦身”,進一步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洪國斌和其他3家企業對開發區的這一創新做法大為讚許。大家紛紛表示,現在土地資源這麼緊張,4家一起拍地、一起建,投資成本可以省下很多,廠房建造成本以及保潔、保安等服務成本至少可以省下一半。新廠房建好後,企業發展的後勁更足了。

4家企業組團拍下的地塊,位於富陽經濟開發區場口新區塘東畈金固南側地塊臨16號路,面積約19.4畝,計劃於今年6月開工。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這種組團供地模式,將作為項目招商和土地供應的一項創新舉措,計劃在其他新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