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广为流传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只有中文版

早在2003年,就有一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单在国内广为流传。

原来广为流传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只有中文版

这份名单包含的食品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接触的所有食品!

这些“垃圾食品”大多是由于含有过高的糖分、盐分、热量或是致癌物质而“荣誉上榜”。

说起“垃圾食品”,我们脑子里总会蹦出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包括所有加工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等。

原来广为流传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只有中文版

相信大家小时和小编一样,我们的爸妈总会拿这份所谓“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来教育我们。

但严格来说,“垃圾食品”这个定义并不科学。

垃圾食品(Junk Food)的定义:

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我们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垃圾食品这个词并没有严格的量化定义,(也就是说不科学),它是民间一种约定俗成的讲法。

而且这个概念是相对的,大家可以仔细想想,当我们工作一整天没吃什么东西时,我们最需要的不就是那所谓的“垃圾食品”提供的高额热量吗?

因此将整类的食品归入“垃圾食品”的行列,可以说是典型的“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

而且那所谓的垃圾食品名单本身就是假的。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

从未发布过垃圾食品的名单”。也就是说,这份所谓WHO发布的名单只有中文版,至于谁发布的,想必大家也能猜到。

但是十几年来,这份名单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包括新华网、人民网等各大权威网站和机构都对这份名单进行过转载。

的确,不安全不恰当的食品制作方式和过量或是不均衡的进食方式,能够不同程度地使这些食品成为了影响健康的“垃圾”。

但食物本就没有“健康”与“垃圾”之分。科学营养界一惯的说法是: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吃法。

很多食物之所以被称作垃圾食品,很大原因在于诱惑性的搭配,就是使本不太垃圾的食品垃圾地组合在了一起。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KFC想吃个汉堡,但是你可能还要同时吃下一份沾着酱的大薯条,一杯大可乐。

久而久之你就变胖了,所以,要怪就怪这些难以抗拒但又不合理上的套餐组合吧。

原来广为流传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只有中文版

“垃圾食品”名单有很多版本,汉堡、薯条、炸鸡、可乐等食品之所以一直上榜,当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它们所含的能量/脂肪高,而维生素、矿物质等其它营养元素很少。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判定“垃圾食品”的话,那么我们中国菜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看下面一张图就知道了。

根据 2004 年《中国食物成分表》,北京烤鸭、烤羊肉串这些很受大家欢迎的食品,它们的能量和脂肪含量甚至是汉堡的两倍。

原来广为流传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只有中文版

《中国食物成分表》部分

​按照这样来看的话,那么中国菜肴相当一部分可以登上垃圾食品榜单了。(那还让不让人活了)

因此我们需要深思一下,一个人吃的是否营养健康,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是否合理。所谓“垃圾食品”只要在安全卫生上无害,在合理的搭配下,同样会让人健康成长。

所以与其迷信所谓垃圾食品名单,不如好好搭配一下食物,这样会更有利于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