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胡蝶,民國第一美女,紅極一時,橫跨中國默片時代和有聲片時代的電影皇后。她的淺笑和舞姿令人著迷,一對招牌式梨渦傾倒眾生。1935年,經歷6年之久的戀愛之後,莆田人潘有聲迎娶這位風華絕代的影后,關於他們的故事,跌宕起伏,銀幕之後,這位莆田人和影后的人生宛如一部傳奇。

1、相識--是刻意安排,也是緣分使然

<strong>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胡蝶身著工裝褲,腳踩黑色長筒靴

1929年,胡蝶21歲,她和相戀幾年的男友林雪懷解除了婚約。在堂妹胡珊的邀請下,和阮玲玉參加一個朋友的私人舞會。在胡珊的促成下,胡蝶和潘有聲在那晚成了舞伴,彼時,潘有聲還是一個茶葉行的老闆。根據不少記載,他們彼此不但"一見鍾情",還大有"相見恨晚"的人生感慨。

經過幾次接觸和了解,他們墜入愛河,胡蝶究竟看上了潘有聲什麼呢?她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他是個幹事業的人,做事情紮紮實實,待人誠懇,講信用,肯動腦筋,肯鑽研,如他做茶葉生意,對茶葉就很有研究,他只要稍一品茗,就可以說出茶葉的產地、品級。”更可貴的是,他身上有一種溫文爾雅、樸實略帶羞澀的氣質。

恰巧胡蝶也是一個很溫順的低調女子,她不追求大富大貴,名門望族,只希望過一種平凡快樂的日子。

2、6年馬拉松的戀情,步入婚姻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1935年11月23日胡蝶與潘有聲結婚照。

胡蝶與潘有聲從戀愛到結婚經歷了6個年頭的"馬拉松"般的漫長歲月。

起初,潘有聲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向蝴蝶展開情感攻勢,而是同她保持著一種君子之交的關係。又因為胡蝶在電影上的追求,片約不斷和出國訪問,潘有聲在生意上的忙碌及想要建立更雄厚的家庭基礎。在6年之後,兩人才成婚。

1935年,27歲的胡蝶和潘有聲在上海聖三一教堂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從這一刻起,他們開始了一段真摯而又悽苦的情感之旅。戰爭與逃亡,權勢和高壓,他們的婚姻在亂世中經歷了種種磨難。

3、回福建探親,卻與莆田“失之交臂”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1936年2月胡蝶與潘有聲合影,陳仲生攝影

第二年元宵節後,新婚的胡蝶隨丈夫潘有聲乘輪船由上海回福建謁祖探親

去了福州,是因為潘有聲當時也在福州倉前山開了家福勝香茶行。當時也是“興化幫”在福州上下杭輝煌的時候。胡蝶的福州之行,為避免記者和影迷的打擾,不僅行蹤保密,而且沒有下榻在潘家的商行,而是借住在倉山槐蔭裡的許宅。可後來還是被影迷認出,《華報》馬上在顯著位置發表了“歡迎辭”。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福州興安會館合影留念

在福州呆了10天之後,本打算去興化省親,但因潘有聲的老家南壇附近常有土匪出沒,取消了行程。於是興化旅省同鄉會便在福州興安會館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今天我們依然能從泛黃的老照片中感受到當時的盛況。

4、生逢亂世,顛沛流離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1936年他們在家中招待黃柳霜

婚後,兩人的感情得到了深華,一對恩愛的夫妻,多麼希望“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可在那個年代,這事是如此的奢侈。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了,城門失火會殃及池魚。無奈之下,胡蝶便隨潘有聲及家人離開上海到香港避難,做一個真正的家庭主婦。不過期間,蝴蝶先後拍了《絕代佳人》《孔雀東南飛》等影片。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胡蝶肖像照

1941年聖誕節前後,豈料香港也淪陷了,一位日本人上門邀請胡蝶赴東京拍攝一部名為《胡蝶遊東京》的紀錄片,宣揚所謂的“中日友善”。因為不肯出演,蝴蝶撒了一個巧妙的謊,說自己懷孕三個月了,暫時去不了。

心知不是長久之計,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捕,她委託朋友將行李運回內地,潘有聲和蝴蝶則空手逃往“大後方”重慶。

5、高壓和強權之下,落入軍統頭子的魔掌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戴笠和胡蝶

潛逃回重慶之後,發現拖朋友帶回的30件行李不翼而飛,裡面有他們的所有家當錢財,此時他們失魂落魄,不得不四處求人,希望能找回那30餘箱財物。

就在苦尋財物不得的節骨眼上,一位大人物走進了她的生活,釀就了她一生難以傾訴的隱痛。他便是有著蔣介石的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之稱的“軍統”頭子、國民政府軍統局局長——戴笠

戴笠對胡蝶仰慕已久,藉此機會,拉進與胡蝶的距離。後來,潘有聲因為藏槍支被警察下抓了,胡蝶心急如焚,只有去找戴笠幫忙營救,其實這是戴笠自導自演了一齣戲,故意陷害。

戴笠兇狠的名聲在那時可謂名震天下,在他的威脅之下,為了保全胡蝶和子女的生命安全,潘有聲被迫到雲南做生意。隨後,戴笠用權謀和高壓強行霸佔了胡蝶。

三年之後,因戴笠飛機失事,胡蝶再次回到潘有聲的身邊。三年的血淚,三年的屈辱,

他們終於重獲自由。

6、重獲自由,過上相濡以沫的生活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1960年代胡蝶與著名編劇、製片人朱旭華合影

抗戰勝利後,胡蝶,潘有聲及家人先後回到上海。

第二年,潘有聲決仍回香港發展生意

,全家又遷居香港,籌辦興華洋行,其中一項業務就是經營"蝴蝶牌"熱水瓶,胡蝶協助丈夫做生意。

這對患難夫妻,經歷了人生的大風大浪之後,更懂得關愛對方,呵護彼此,潘有聲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在生意場上如魚得水。兩人重新過上了相濡以沫的生活。

可兩人重逢的美好時光僅僅維持了六年,潘有聲患病離世,對胡蝶猶如晴天霹靂,但為了家人,她是硬挺過來。

7、他們的愛情是一段傳奇的歷史

這個莆田人,迎娶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影后

胡蝶與潘有聲

1975 年,蝴蝶告別影壇,移居加拿大,並改名為潘寶娟,以潘為姓表達了她對亡夫潘有聲的懷念之情。

1981年,胡蝶偕同兒媳回香港,將潘有聲的骨灰移葬於溫哥華風景如畫的科士蘭公墓,併為自己在潘有聲墓旁購置了一處地方,以便有朝一日能在世界的那一面向潘有聲傾訴30多年來的思念之情。

1989 年,蝴蝶去世,臨終前她只說了一句話:“蝴蝶要飛走了。”一代影后,終於翩躚成一個美麗的背影,而他與潘有聲的愛情,也成了一段傳奇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