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頭版聚焦耿車:找回鄉村 宜居宜業捧回“金飯碗”

《新华日报》头版聚焦耿车:找回乡村 宜居宜业捧回“金饭碗”

一汪碧水波光粼粼,環湖生態廊道邊綴滿鮮花,行人三三兩兩,天上四五隻風箏……耿車鎮白鹿湖生態公園裡的旖旎春光,讓人無法想象這裡曾經的模樣:塑料垃圾成堆,化學添加劑橫流,湖水五顏六色,刺鼻氣味飄散數公里。

搬走“垃圾山”,揮別“耿車味”,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耿車人重塑“夢裡老家”,全方位構建宜居宜業的美麗新耿車,找回了鄉村,也為父老鄉親和眾多外來創業者捧回了“金飯碗”。

碧水重現,原本想賣的房不賣了

4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耿車鎮劉圩村,一條小河從村口流過,兩邊綠樹成蔭,河上造型各異的石橋將幾排村居連到一起。行走其中,彷彿置身江南水鄉。

河邊一幢藍色三層小樓,是村民張軍家。“原來村裡家家戶戶幹塑料,門前屋後都是垃圾,河塘幾乎被垃圾填平。”談起往事,張軍止不住搖頭,環境太差,他不想繼續住村裡,2015年打算賣房。為有個好賣相,還特意重新裝修。報價雖只有30萬元,但直到整治開始也無人問津。“今年春節,有同村人出價50萬元要買我這房子,可我不想賣了!”張軍說,現在就像住在公園裡。

“垃圾堆”變身“公園”,可是花了大力氣。劉圩村黨支部書記丁義錄說,當時,耿車進行全鎮土壤摸底排查,梳理出14個汙染嚴重的點位,全部徹底生態修復。其中一個點位就在劉圩村,是一處面積約10畝的池塘,塘底挖去約2米深的土層,噴灑化學試劑,充分反應測量達標後,再回填新土、引入活水,打造成景觀池塘。劉圩曾是水美之鄉,村內溝渠塘環繞,他們趁著整治契機,疏浚河道,打通節點,恢復水質,同步完成農村廁所改造、雨汙分流等工程,現在家家都是水衝廁,汙水經下水管流入汙水處理廠。

耿車全鎮9個村居中,已建成“水墨劉圩”“生態大眾”“田園紅衛”等3個省級美麗鄉村。

村莊越來越美的同時,耿車逐步淘汰“前店後場”式的作坊企業,引導他們搬入鎮上的生態環保創業園。

位於生態環保創業園內的紅宴木業,完全顛覆了記者對傢俱企業的舊印象。企業負責人董紅錦說,公司廠區投資1000萬元,其中環保設備投入超200萬元。車間安裝中央吸塵系統,切割板材的同時,碎屑就被全部吸走。三樓烤漆車間內,全自動噴漆設備實現噴漆過程全封閉,揮發的油漆全部進入樓頂淨化設施進行無害化處理。

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是如今耿車發展的綠色底線。

尋回鄉愁,老手藝又成“香饃饃”

耿車從鄉村文化、風俗習慣、基層治理等多個維度發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4月23日下午,記者走進耿車鎮大眾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大眾鄉情廳,一群孩子將一位老人團團圍住,走近一看,原來老人正展示吹糖人——舀出一勺糖稀,倒在手掌上搓成球狀,將其捲成中空管子,捏出造型,吹氣,伴隨著孩子們的歡呼聲,一個小糖人出現了……

“40多年前的老手藝了,沒想到現在又能拿出來露兩手。”吹糖人的老人名叫夏義玲,今年70歲。夏老邊捏邊說,吹糖人是耿車有名的老手藝之一。去年,村裡建起鄉情廳,特意在進門位置設置老手藝區,把夏老等老手藝人請回,給他們一個展示平臺,也讓村民重新尋回一份記憶。

老手藝區旁,是老物件展示區,蓑衣、石碾等一字排開。再往裡是鄉賢展示區,羅列著從古至今大眾村的名人賢士。

“打造鄉情廳,就是想通過這些老手藝、老物件、鄉賢,讓村民們找回曾經的鄉愁,提升對家鄉的認同感。”耿車鎮鎮長王前錦介紹,除了村裡的鄉情廳,鎮上還在白鹿湖畔建設白鹿書院,成為耿車人休閒好去處,1月試運行至今,接待群眾2000餘人次。

走出大眾村鄉情廳,一陣喧鬧的鑼鼓聲傳來,村文藝隊正在文化禮堂裡排練。“馬上有演出,得抓緊排練。”文藝隊隊員李雪芳跳得一頭汗,“村裡經常舉辦文藝活動,我們業餘生活特別豐富”。

網格化管理、垃圾分類,如今也都被耿車“引進”。在紅衛村,所有村居兩委委員都擔任網格長,聯繫方式公佈在各自負責的網格內,有事找網格長已成村民新習慣。記者還發現,村裡家家戶戶門前都擺著兩個垃圾桶,“可腐爛”“不可腐爛”標籤一目瞭然。耿車已累計投放2.5萬對分類垃圾桶,在宿遷率先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近悅遠來,年輕人扛梁創大業

良好的居住環境,蓬勃發展的電商產業,讓本地年輕人紛紛返鄉創業,還有許多外地年輕人慕名而來。

在耿車電商產業園孵化平臺,記者遇到來自陝西的80後彭華,他的網店就開在這裡。彭華坦言“是被這裡的環境吸引來的”。“前3年,免房租、水電、寬帶費,我一分錢不用掏就在耿車有了間50平方米的工作室。”彭華說,3年可省下十多萬元,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他還可以跟很多創業者交流網店經營之道,而孵化平臺旁就是電商物流園,發貨也方便。

孵化平臺裡有面“榜樣牆”,展示著鎮裡年銷售額超千萬元的“創業之星”,清一色都是80後、90後。

4月24日,記者來到耿車鎮竹林風傢俱廠時,90後“創業之星”王贊剛見完一批客戶。2013年考入徐州醫科大學臨床專業就讀時,王贊覺得自己肯定不會再回滿是垃圾的家鄉發展,但2016年大整治後,他“變卦”了。“當時看到鎮上環境好了,不少人還開網店賺了錢,我也就回來了。”2016年8月,王贊租下1.2萬平方米廠房,創辦傢俱公司。去年,公司年銷售額達4000萬元。

子承父業的80後邱雨也盯上定製傢俱這塊蛋糕,步子邁得更大,準備進軍全屋定製領域。“我父親那一輩人有些小富即安的心理,我們這一輩人更有闖勁!”邱雨一有空就外出考察學習,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企業也越做越大,去年銷售額超3000萬元,“比我父親以前的塑料廠更掙錢!”

耿車鎮黨委書記徐光良說,近兩年,每年都有一兩百名本土年輕人返鄉創業,他們帶來新想法、新理念,也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搞定製傢俱、弄直播銷售,都是年輕人帶回來的”。

去年,耿車新開286家網店,其中122家是80後所開,97家是90後所開,年輕人佔比近八成。(季 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