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玲:唱歌气息要适量、咬字要自然,掌握关闭技巧,高音就漂亮!


孟玲:唱歌气息要适量、咬字要自然,掌握关闭技巧,高音就漂亮!


孟玲,著名声乐教育家,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她从事声乐教学数十年,培养出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哈辉等多名德艺双馨艺术人才。

问:您在教学时都是以美声唱法的教学理念作为基础或起点吗?

孟玲:我是学美声唱法出身,师从郭淑珍教授。在老百姓看来,可能会觉得我教的民族唱法学生更多一些,实际上我的教学在唱法上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因为在我这里的演唱标准都是一样的,都要有很好的气息支持,高位置和很好的吐字技巧,而且有能打动人的情感处理。这些和美声唱法的要求是一样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郭兰英、黄虹等老一辈歌唱家属民族唱法最初阶段,大都用本嗓多一些,很少借鉴混声技术,音域相对较窄;如果我们加上混声、头腔共鸣,音域自然扩大,声音表现力也会更加丰富,音色也会比较统一。声区统一了,气息也深了,而且头腔位置很高,那么声音就会很有张力,再加上科学的吐字,就一定会很美。学生一旦没有声音上的负担,肯定可以更好地投入演唱。

问:您怎么教授Close“关闭”的技巧?

孟玲:Close“关闭”无非就是通过母音的改变来获得更加柔和、有质感的高音。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形象、生动,而不是晦涩地从理论到理论的照搬。通常来说,我会给学生用打比方的方式讲课。

仅就生理上而言,正确的高音区歌唱并不比中声区困难太多,但歌者首先要克服的是心理上的负担。所谓新的位置感觉、元音音响效果、控制技巧等,和以往的感受相比只是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要仔细体会、对比。

孟玲:唱歌气息要适量、咬字要自然,掌握关闭技巧,高音就漂亮!

另外,在教学上所说的换声点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依据每个人不同的咽腔大小、喉结位置、声带的长短厚薄,都会有所不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反复强调换声点,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我是用由高而低的音阶或者下滑音来进行训练,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问:听有些教师常说,在男高音拓展高音时,其实就是假声的逐渐混入。请问这种混入的比例多少为宜,似乎很难量化?

孟玲:不能这样跟学生说,这样太过于机械,要很自然地混入假声。其实就是要在学生唱得对的时候让他记住“关闭”的感觉。“关闭”做得好的声音一定是混入适量假声的声音。有时我会练唱快速音阶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高音。如果短的高音都唱不好,又怎么能唱好时值更长的高音呢?

教师要不间断地帮助学生训练相关的肌肉,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破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该锻炼的肌肉都锻炼出来了,自然而然就能唱好高音并且能积极保持住正确的歌唱状态了。如果学生是呼吸肌肉感到疲劳而非喉咙,那就说明练习是正确的。

问:真假声“打架”的问题,您在教学中是如何解决的?

孟玲:必须让它结合,但是不要强行结合。练声时可采用先下行后上行的音阶练习。我多采用“i”的母音,让假声一点点地进入。

问:无论哪种唱法都有很多歌者或多或少地存在吐字不清的问题,您如何看待?

孟玲:一定要告诉学生语言的规律,例如意大利作品中出现的弹舌音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这就相当于北京话的儿化音。虽说是细小的枝节,但是很能体现出歌曲的风格,甚至彰显出歌曲的灵魂。

吐字一定要到位,要不停地矫正,不断地练习。泽旺多吉刚来时,唱歌时的汉语就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的。我的语言能力还是不错的,尽管我是天津人,但我可以说一些藏语,四川话、河南话也能来点。

问:您强调歌唱咬字要自然?

孟玲:对,但是这个“自然”是要在正确方法之上的自然,而非生活常态下的自然。一定要有字头、字腹、字尾,要强调但又不要太强调。有很多字是需要归韵的,如果不归韵“敞着唱”就不行。

孟玲:唱歌气息要适量、咬字要自然,掌握关闭技巧,高音就漂亮!

问:演唱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该是呼吸了,您对呼吸的要求是什么?

孟玲:我会很形象地跟学生说:“坐过汽车吗?没有汽油汽车能走吗?”唱歌就跟这个道理一样,没气息就没法唱歌。平时说话的气息跟唱歌时候的气息也不一样。

我在钢琴上随便弹一个音,让学生能唱多长就唱多长,“溜达着”一直唱,气息有多长就唱多长,快没气的时候让他们感觉哪里在用劲。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用劲的地方就是丹田,所谓“气沉丹田”就是要在小腹形成支点,学生通常在练习跳音时,感触最明显。

我还给学生打这样的比方:十米深的井,打水用的绳子要多长?如果你绳子是五米,那井水你永远都打不上来,起码得十米以上。我们唱高音跟这是一样的,气息要更深,绝对不能浮在上面,一定要有对抗的力量。也好比玩橡皮水管,想要把水滋得远,就要把水管口捏得特别紧,否则就不可能远。这也说明声音越高气息就越要深。

对于气息的使用一定要适量,在每个乐句结束时仍然要有气息控制,绝不能是精疲力尽的。因为当歌者接近气息极点时,他将无法正确控制气息,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稳定的嗓音。

问: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会反复强调要把喉头放下来,您的看法呢?

孟玲:气息、喉部、声音位置都要稳定。我是主张喉头要稳定的,但不是下压。有部分人误认为教师强调放下喉头就是强行下压喉头,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样的举动会导致下巴、喉部、肩部等相关部位紧张,直接影响到演唱时气息的流畅,尤其是在唱高音的时候,声音会全“吊”起来。另外,有的人本来喉位就不高,而有的人天生喉位就高,如果要他拼命放下喉头,这就不对了。

孟玲:唱歌气息要适量、咬字要自然,掌握关闭技巧,高音就漂亮!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