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既无明星,又无大场面,语言还是中国观众不太熟悉的阿拉伯语,主演由一群真实难民组成。谁能想到,这样一部事先不被看好的小众文艺片,居然能从《复联4》“虎口夺食”,成为五一档票房亚军。截至昨天,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总票房已达2.1亿元。影片真实展现了黎巴嫩底层民众的悲惨生活,被观众怒赞为“眼泪收割机”。

《何以为家》: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用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生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男孩赞恩的残酷童年:住在没有床的贫民窟里,一家人挤在地上睡觉;孩子没有学上,从小在街头打零工,还要帮父母偷偷卖违禁药物;11岁的妹妹被父母强行卖给房东为妻,婚后不久就因怀孕而死……种种令人揪心的悲剧场景毫无修饰地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战乱、动荡、穷困、愚昧的社会和一群饱受苦难的孩子。

《何以为家》: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这是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选到小演员赞恩其实是一场巧合,剧组在街头选角时发现了他。

他是一个叙利亚难民,自带着愤怒的气质,没有上过学,但又很聪明。

导演拉巴基没有找专业的演员,而是找来了与她设想中的故事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去演绎。

因为她不希望这是一部"演"出来的电影,

因为赞恩和其他小演员都不识字,所以剧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剧本。导演他们自由发挥,摄影师只负责记录。

《何以为家》: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事实上,《何以为家》只是生活的一个切片,生活远远要比银幕上跟残酷。

正如《天堂电影院》里Alfredo所说:

"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难多了。"

《何以为家》中,赞恩的控诉其实是不可能发生在黎巴嫩的,因为法律不允许孩子起诉监护人。

但为了表达需要,导演拉巴基还是这么设置了剧情,因为她认为这是唯一让孩子发出声音、获得共鸣的方法。

她说:

"我希望可以让孩子直接面对整个社会系统去表达愤怒,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法庭、通过他的亲口诉说。"

所以赞恩表面上控诉的是他的父母,实际上控诉的却是导致他父母变成这样的整个社会。

留给孩子们的,只有苦难。

苦难让赞恩的脸永远木着,永远充满忧虑和愤恨。

《何以为家》: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这张脸一直蹦到最后一刻,赞恩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