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16號線最複雜車站主體結構完工,成功下穿10號線

5月13日,隨著最後一塊施工模板拆除,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北京地鐵16號線蘇州街站主體結構施工完成,標誌著16號線成功緊貼下穿10號線蘇州街站,16號線中段難度最大的控制性節點被攻克,蘇州街站主體結構正式完工。

北京地鐵16號線最複雜車站主體結構完工,成功下穿10號線

換乘10號線僅需步行14.8米

北京地鐵16號線蘇州街站為雙層島式車站,與既有10號線蘇州街站呈“十字交叉”狀,兩座車站站廳與站臺相互連接,宛如一個複雜的“魯班鎖”。其中16號線車站的站臺層頂部需要“貼身”下穿既有10號線蘇州街站,是全線唯一一座密貼下穿既有車站的換乘站,是16號線控制性節點工程。這樣的一體化設計使施工難度大幅增加。記者瞭解到,蘇州街站為換乘站,建成後可與既有10號線進行換乘,建成後僅需步行14.8米即可換乘10號線,步行時間控制在1分鐘內,堪稱“零距離”,方便乘客出行。

北京地鐵16號線最複雜車站主體結構完工,成功下穿10號線

千噸級千斤頂控制沉降成功下穿10號線

下穿既有線的難度堪稱“特級”,據瞭解,整個下穿工程最艱難的是長約30米的核心站臺區,其正上方就是北京地鐵運營最繁忙、每天乘客超過一百萬人次的10號線,施工沉降一旦超過2毫米就會引起預警,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導致10號線停運。

“這裡施工伴有群洞穿越圍巖擾動大、既有車站結構複雜、暗挖富水軟弱地層等難題,在北京地鐵施工中尚無任何先例。”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宋文波介紹到,“確保既有線運營安全的責任重大,我們在國內地鐵工程中首次採用1000噸級千斤頂主動控制沉降變形,達到了良好效果。”

北京地鐵16號線最複雜車站主體結構完工,成功下穿10號線

為了保證10號線運營安全,施工方中鐵十四局採用20臺1000噸級千斤頂主動頂升系統,配合樁基託換和超細水泥漿灌注技術,實現了既有線變形的主動控制。下穿過程中,20臺“大力士”千斤頂在“中樞大腦”控制系統的統一指揮下開始工作,“扛起”10號線車站,讓下方施工得以正常進行。每天夜裡“天窗時間”,工程技術人員都要到10號線軌行區巡視,查看軌道結構是否完好,確保運營安全。

這段只佔據總工程量不到5%的30米下穿工程,自2017年4月開始施工以來,持續了長達兩年,經歷16次過程變換,集結了14家單位共同參與。在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施工中未發生一起安全質量事故,經測算,施工兩年來的平均沉降不足1毫米,受施工影響產生的形變比列車運行震動產生的形變還要小,保證了運營安全,圓滿完成了既定任務目標。

北京地鐵16號線最複雜車站主體結構完工,成功下穿10號線

記者瞭解到,除16號線蘇州街站外,該標段負責施工的站後停車線區間軌行區也已經順利貫通。施工方表示,其他附屬結構及內部結構等各項工作均按照計劃有序推進。

北京地鐵16號線是北京地鐵的一條南北向骨幹線,南起宛平城站,北至北安河站,途經豐臺、西城、海淀3個行政區,線路全長49.8公里,設29座車站。

記者:馬丹丹

執行主編:周宇傑

主編:陳麗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