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威寧縣海拉鎮花果村大石頭組建在大巖山的峭壁之下,面臨牛欄江大峽谷。這裡山崖險峻,至今未通公路,與外界的通聯只有兩種途徑:一是徒步從峽谷底部攀爬大巖山到谷頂的環山路;二是經由兩條百米跨江溜索到達對岸,然後繞道外出。
4月18日,新京報報道了這座“溜索村”以及村裡12個小學生艱難求學的故事。報道刊發後,貴州省委組成工作組,會同威寧縣各有關部門,對大石頭組現狀及整個海拉鎮教育情況進行了排查。
經調研,最終確定對包括花果小學的7所鎮、村小學,增加總面積5340平方米寄宿設施,徹底解決海拉鎮符合寄宿條件學生的寄宿問題。同時,縣各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組進入大石頭組,勸說此前不願異地搬遷的家庭進行搬遷,全寨29戶未搬遷戶於4月28日全部搬遷至威寧縣五里崗易地搬遷安置點,19箇中小學生就近入學,開始新的生活。
最後的搬遷戶
4月27日20時許,大石頭組上下寨只有一戶人家亮起了微弱的白熾燈,比往日寂寥了很多。
15歲的卯會朵、12歲的卯申文何9歲的卯米會在即將搬離的老房子裡合影
。
亮燈的是50歲的卯昌富一家。此前,連同卯昌富在內的大石頭組29戶未搬遷戶,已有28戶遷至威寧縣五里崗易地搬遷安置點,卯昌富父親卯穩樹選定的搬遷日是4月28日,他認為這是個吉日。
海拉鎮副鎮長孔德亞專門趕過來,和卯昌富一家溝通次日搬遷的事宜。孔德亞包戶的是卯昌富家,他兜裡一直揣著新房的鑰匙,對於他來說,用鑰匙打開新房的門,把卯昌富一家安全送進屋裡,心裡才踏實。
卯昌富的3個孩子,9歲的卯米會和15歲的姐姐卯會朵、12歲的哥哥卯申文,在家裡收拾要帶到新房裡的課本和衣物。
卯昌富長期在雲南煤礦上打工,他家是大石頭組一直不願意易地搬遷的貧困戶之一。
卯穩樹說,過去,卯昌富一個人在外面打工,妻子陳慶花在家種地、養豬和照看3個孩子,生活勉強過得去。如果搬遷到城裡,花錢的地方多,而且不能種地和養殖。
卯穩樹和高關妹夫妻也71歲了,還照顧著91歲的母親何蓮美,何蓮美搬遷到縣城也非常困難,老人不僅溜索過江困難,也從來沒坐過車,路況不好,怕出意外。
孔德亞說,大石頭組處於地質災害隱患區,無法建橋,出門基本靠溜索,或者從後面的大山爬過去,孩子們上學很困難,因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必須整寨搬遷,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生存狀況。
2015年,大石頭組開始實施易地搬遷動員工作,在省委部署下,縣裡成立了由縣易地搬遷指揮部辦公室、扶貧辦、教育局、就業局、民政局等組成的專門工作組,聯合海拉鎮的幹部,到大石頭組,一起做工作,讓老百姓進一步瞭解易地搬遷的政策。
孔德亞說,有的家庭不願搬遷,工作組就講解政策,把易地搬遷安置點的住房、配建學校、附近就業的工廠照片拿給他們看。最多的家庭總共勸說了30多次。
工作組根據卯昌富一家狀況,給卯穩樹夫妻及母親何蓮美,在原有的養老保險基礎上,又增加了低保,使得三位老人生活有了保障。而卯昌富和陳慶花夫妻,可以就近在易地扶貧搬遷點配套企業打工,收入更加穩定,也能夠全家團聚。
另外,由騰訊新聞、新京報聯合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在騰訊公益平臺為孩子們發起助學公益項目,一對一資助解決19個貧困孩子的生活費、學雜費等,直至他們高中畢業,解決了孩子們進城讀書的生活成本,也進一步促成了19個孩子所在的8個家庭搬遷的意願。
在政府多方努力下,到目前所有的家庭工作都做通了,搬遷工作迅速啟動。
“這房子比老家的房子好一百倍”
28日7時,孔德亞溜索過江來到卯昌富家,他聯繫的搬家車輛是10點前到對岸溜索點,他提前趕到以便協助卯昌富一家做好準備工作。
卯昌富一家已經早早起床,把搬家要帶的行李都準備好了,主要是一些衣物、臘肉、自己熬製的豬油。
陳慶花在廚房裡準備著早餐,孩子們在忙碌著餵豬、喂牛和毛驢。
早餐是一碗臘肉、一碗酸菜,主食是米飯。
4 月28 日一早,91 歲的何蓮美拉著9 歲的卯米會,止不住地流了眼淚。卯米會搬到縣城後,將來或許只有寒暑假回來。老人說,進城好,孩子上學就不苦了。
上午8點,91歲的何蓮美,拄著柺棍摸進了院子,她患白內障眼睛幾乎看不見。
卯昌富一家和父母住在一個院內,而何蓮美獨自住在附近坡下的老房子裡,平時一個人生活,摸索著自己做飯,她吃完早飯後趕來給孩子們送行。
何蓮美無法一起搬遷,經卯穩樹三兄弟協商,目前暫時由卯穩樹夫妻照顧老人,到明年,由三兄弟輪流來老家照顧,孔德亞說,鎮政府也會經常派人來照看。
卯穩樹說,他和妻子會一直守著母親,母親最大的意願是“入土為安”。
他說,也許,等老人過世了,大石頭組就徹底沉寂了。
一家人早餐後,陳慶花拿出一雙繡有牽牛花的藍色布鞋,收緊一下有點大的扣眼。這是陳慶花專門給15歲的大女兒卯會朵做的,她認為大女兒長大了,進城了穿雙新鞋更體面。
4 月27 日,陳慶花在給女兒卯會朵縫新做的布鞋,家裡電燈光線不足,卯會朵在一旁給媽媽打著手電。
這次搬家,卯穩樹要跟著進城和兩個兄弟商量將來輪流照顧老母親的事情,71歲的高關妹和兒媳婦陳慶花暫時留下來,一是照顧老人,二是家裡的牛、毛驢和豬需要餵養。
4 月28 日上午,卯昌富一家人揹著行李,順著寨子裡的小陡坡,走到大石頭組牛欄江岸的溜索點,準備溜索過江。
上午9時35分,卯昌富和父親卯穩樹,帶著3個孩子,或背或提著七八件行李,從家裡出來,順著寨子裡險要的陡坡,一直往下走。9時50分,一家人走到了溜索點。
71 歲的卯穩樹溜索過江時,還帶著兩編織袋包裹,這已是他幾十年的反覆動作。大約40 分鐘,人和行李全部溜索過江到對岸。
鎮裡接送的車到對岸了,大家開始溜索過江。卯穩樹溜索過江時,還帶著兩編織袋包裹,這已是他幾十年的反覆動作。
大約用了40分鐘,人和行李全部溜索過江到對岸。
載著卯昌富一家5口人的麵包車,從大石頭組對岸開出,沿著牛欄江邊上的砂石路行駛,與大石頭組距離漸行漸遠。
經過一條條正在施工的崎嶇顛簸的鄉村公路,大約4個多小時,車輛到達今年初開通的都香高速公路入口,在高速公路繼續行駛大約1小時,一家人到達威寧縣五里崗易地扶貧搬遷點——碧海陽光新城。
載著卯昌富一家5口人的麵包車,從大石頭組對岸開出,沿著牛欄江邊上的砂石路行駛,與大石頭組距離漸行漸遠。
9歲的卯米會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進入縣城,對於眼前一排排嶄新樓房,她格外驚奇,幾次小聲地問爸爸“我們的家在這裡?”
孔德亞從車上提下最重的行李,帶著卯昌富一家人往樓房裡走,新房在二樓,孔德亞取出鑰匙,遞給卯昌富說“拿好鑰匙,進家吧”。
卯昌富一家的新家在一棟6層樓的二層,是一套四室一廳裝修好的新房,套內面積為120 平方米。還配齊了傢俱、家電和嶄新的床墊、被褥等。
打開大門,孩子們迅速佔據了自己的臥室。卯穩樹裡裡外外轉了一圈,說“這房子比老家的房子好一百倍”。
威寧縣五里崗異地扶貧搬遷點碧海陽光城。
孔德亞說,按照相關政策,卯昌富一家分到的是四室一廳裝修好的新房,套內面積為120平方米。還配齊了傢俱、家電和嶄新的床墊、被褥等。
卯米會和姐姐卯會朵兩人選了一間次臥,卯申文選了一間同樣大小的臥室。每個房間都有一個大衣櫃,孩子們第一次擁有了大衣櫃。
卯米會和姐姐卯會朵、哥哥卯申文,在哥哥卯申文的新房子臥室裡合影。
晚上7時30分,12個菜擺在沙發前的桌子上,卯昌富一家和弟弟卯昌雲一家,共10口人坐在一起,享用著搬入新房的第一餐。
上學第一天
4月29日早上6點半,卯米會和哥哥、姐姐起床,洗漱後,他們整理好書包,準備到附近的威寧縣第七小學報到。
因為距離百米左右的碧海陽光新城內配套小學在建,大石頭組的12個小學生暫時安排在威寧第七小學。
第七小學也是易地搬遷配建學校,2018年11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佔地70畝,是按3000個學位建設的,目前學校有19個教學班,包括新入學的大石頭組12人,共有1216人,幾乎都是易地搬遷家庭的子女,學生來自威寧縣的各個鄉鎮。
學校離卯昌富家大約3公里,需要穿過幾個紅綠燈。為了確保孩子們安全,早上7點,校長周靜和副校長陳慧敏專門趕到卯家,帶孩子們去上學。
這是第七小學的入學基本要求,對於從農村易地搬遷進城的孩子,第一天上學,校領導或班主任老師,均要到學生家接送一次,目的是在路途中,現場指導孩子們怎樣安全過馬路,以及在上學途中注意哪些事項。
卯申文到威寧縣第七小學五年級3 班報到。在歡迎儀式上,卯申文向同學做了自我介紹,不過面對新同學他有些羞澀。
卯米會到了二年級1班的新課堂,班裡座位靠前的男生夏光耀主動提出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卯米會,他說,擔心卯米會坐太后面看不到黑板,他自己的眼睛好,個子也比卯米會高,可以坐後面。
卯申文到五年級3班報到,卯會朵到六年級1班報到,兩個班的班主任均安排了歡迎儀式。
校長周靜說,大石頭組的12個孩子,因搬遷耽誤了課程,各班班主任專門對孩子們的課程進行了補課安排。
周靜告訴記者,第七小學屬於威寧縣直屬學校,學校老師都是通過各鄉鎮考試遴選而來,師資力量很雄厚,是按威寧縣其他龍頭學校的師資水平進行建立的。
威寧縣教育科技局副局長程敏說,縣裡針對海拉鎮現狀,除了對貧困家庭啟動異地搬遷,子女就近入學外,對部分符合寄宿條件的,不實施易地搬遷的家庭的孩子納入寄宿制。目前,已經確定對海拉鎮包括花果小學的7所鎮、村小學增加寄宿設施。現計劃建設總面積5340平方米的7棟宿舍樓,可增加1120多個孩子的住宿問題。
按照工程進度,預計工期在180天完成,也就是到今年年底,海拉鎮可以徹底解決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
採寫、攝影:新京報首席記者 陳杰 劉旻 編輯 :胡杰 校對 :賈寧
閱讀更多 新京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