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評述:指數基金或將成為銀行理財入市渠道

市場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放開了公募理財產品不能投資與股票相關公募基金的限制。根據《辦法》規定,銀行體系內直接開展理財業務的,允許公募理財通過投資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銀行通過資管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的,公募理財可以直接投資股市。

截至目前,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光大、招行七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理財子公司是把銀行的資產管理部獨立出來,獨立運作理財業務。未來成立了理財子公司的銀行,旗下公募理財產品自然可以直接投資股市;只有那些沒有資管子公司的銀行才需要藉助公募基金,未來仍會有一定比例的銀行理財資金以此種形式間接進入股市。

儘管理財子公司順利獲批,但其設立面臨兩大挑戰:籌建期間的整改難題以及理財子公司開業後如何平穩銜接。

在體制方面,總行或將繼續保留資產管理部,“雙軌制”運行或將成多數大中型銀行的選擇,這樣能從全行角度規劃資管業務發展方向,協調與其他業務之間的關係。

在理財子公司籌建期間,如何平穩有序完成存量業務整改成為多數銀行面臨的難題。目前來看,指數基金(包括ETF)是最合適銀行理財資金的入市渠道,對銀行非保本理財資金而言,比起主動管理的偏股型基金,指數基金投資風格和投資標的更加明晰,便於資金方選擇。

2019年5月5日,工商銀行、中信證券聯合發佈了國內第一款股票和債券資產輪動策略基準指數——“工銀量化股債輪動策略指數”,該指數是一個可投資指數,以長期投資為理念,憑藉逆週期投資方法把握股票和債券相對價值,進行大類資產配置。

目前,在境內資產管理市場上,最主要的可投資資產有兩大類,即債券和股票。A股市場存在較大波動,對於非專業的投資人來說,如果選擇了不合適的入場時點,甚至可能造成負收益,較難獲得穩健收益。對於債券市場亦是如此。因此,如何配置好債券、股票這兩大類資產,如何能夠獲得穩健的長期回報,將成為理財子公司首要考慮的問題。從這一角度考慮,被動型的指數基金波動幅度相對較小,可在最大程度上滿足銀行理財產品的需求。

雖然新規已落地,但銀行非保本理財資金短期內難以入市。在理財投非標受限之後,銀行理財有動力在市場估值較低時逐漸加大權益資產的配置。但短期內銀行理財通過公募基金加大股票市場配置的情況不會大範圍出現:一是銀行內部風控會設置大類資產的投資比例限制;二是打破剛兌後為減少理財淨值波動,銀行不會過於激進,權益資產配置比例的提高是一個長期過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RCWM_NIFD】



市場評述:指數基金或將成為銀行理財入市渠道

財富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IFD, CASS)是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下屬單位,始創於200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